September 20, 2006
-
<THE identity crisis>
不記得在誰的日誌看到以下的故事 : 網主的哥哥與女友散了, 走到 icq 處與朋友傾談. 一段時間後, 有人 add 了哥哥. 哥哥起初也懷疑對方是前女友, 但經過了一段日子, 哥哥的懷疑消失了. 哥哥與那 add 了他的人談得十分投契. 一年多後, 哥哥才發現對方真的是以前的女友…
好老土, too sad to be true (又要掉一下書包). 我不禁問 : 在廿一世紀互聯網資訊爆炸100M上網既時代, 我們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也許是多後知後覺, 唔講我都唔覺, 我被告知原來身邊有一位 “知名人仕” – 即大概你去 google 打其名字會列出超過 500 個搜尋結果的人 – 一直就在附近. 然後在我另一個地方, 看到據稱是該知名人仕的落腳點. 真正戇鳩鳩. 即大概你和 A 正在交往, 與 B 是好朋友; 但若干年後發現 A 和 B 是同一人, 你是會有點手足無措的.
講得簡單點. 前陣子力為少主關掉 xanga 後, 有個和她以前 xanga 設計和特色全幾乎一樣的 xanga 出現. 我問自己 : 這真的是以前那個力為嗎?
若我今天把這個辛格關掉, 同時間有一個新的 xanga, 設計和左邊的 “S” 字也一樣, 人們怎樣知道那是 “那個史弟”, 而不是更加食屎屙飯 (或食飯屙屎) 的 “屎弟”?
每一天大家都輸入數以十計的用戶名稱和密碼. 哪么大家究竟是什么? 大家的身份, 不過是一堆英文字加數目字嗎?
.
.
.
.
.
.
.
.
.
.
.
.
.
.
.
.
.
.
若果你唔明我寫緊乜, 唔需要懷疑, 一定係作者既問題 – 令讀者明白作者想講乜, 係作者既責任. 而當作者都唔明自己寫乜 (個人懷疑村上春樹既 “海邊的卡夫卡” 就是一個例子), 讀者點明?
又腦便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取材, 休息兩周.
(後面 : 屌, 不如摺撚左佢拉)
Comments (6)
千祈唔好摺呀~
嚴正聲明,故事中的哥哥不是我。
其實真係幾驚架~
例如有日,你發現你女友原來係你xanga既忠實粉絲咁……
啋,大吉利是。
go_c ,你唔好嚇死史兄啦,到時佢真係摺埋架。
噢,童言無忌(順便扮下細先),望勿見怪。
相信史嫂唔會知道既~
卡卡, 橫睇掂睇都係覺得你想見我真身jeh… ke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