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7, 2008
-
<我的童年 1>
這文章是很久以前寫落 (起碼三個月前), 擺明是抄 <東京鐵塔> – 事實上, 我係睇完東京鐵塔先寫. 寫完 1, 再沒有心情寫 2 (當然也沒有 3, 4, 5… 如此類推). 很想說會盡量一個月一篇, 但觀乎我爛尾 (還有爛 gag 及爛春袋) 及始亂終棄既人生態度… 大家盡量當得一篇好咧… 事實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寫起這篇文章來… 這就是一個平凡人的童年. 據說 (也不知道是誰說), 很多父母離異的孩子, 就有著和我相似的經歷.
這些年後, 我發現, 我其實很愛我的父親. 只不過, 我更愛我的母親.
這大概便是我想說的…
仲有, 唔好再叫我飲湯…
噢… 又炒冷飯
我又食言… 但我想講其實唔係呢回事 (當然大家也慣左同埋預左)
你睇得晒下文一次, 才留言鬧我姣婆守唔到寡吧…
************************************
我想了很久很久, 也想不起上一次感受到自己有個完整的家, 究竟是幾多歲的事.
好像在我懂得丈夫和妻子是怎么的一回事前, 早發覺爸媽早已不太像一般夫妻. 起碼, 他們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十多年來, 是分房分床睡的. 從未見過他們打情罵悄, 互罵倒是多的; 也從沒聽過媽媽說爸是如何追到她 – 他們的結合, 好像不存在愛.
爸媽走一起, 是頗傳奇性的. 話說當媽認識爸時, 只是當他朋友; 而媽當年也不乏追求者 (她如是說), 但有沒有一個真正的男朋友, 我並不知道. 一次太婆入醫院, 需要立刻接受輸血, 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而當年捐血不是這么流行的事, 很多人也對此有戒心, 更沒有方力申及鄧麗欣等偶像賣廣告. 此時, 見血就暈的爸自告奮勇, 將血捐了給太婆. 太婆後來就渡過了難關.
於是阿婆對媽說, 這個男人好, 可以嫁. 於是, 媽便嫁了給爸 (見註*).
記得某年, 媽, 姐和我在家中看舊照片, 媽說了以上的故事. 並指著拿出一張已發黃的照片, 指著當中一個頗帥的男人說 :
這傢伙, 當年追過我. 人家已經當了醫生, 移民美洲了 (記不起是加拿大還是美國), 還是單身寡佬.
老姐和我立刻搶說 : 你應該嫁醫生拉. 看看我地老頭的德性…. 唉.
媽望看窗外, 眺向遠方, 深深吸一口卡地亞, 默然不語.
(其實我阿媽唔食煙. 呢幾句只係顯示我快刀手既既刀鋒)
或許, 這樣接近盲婚啞嫁的一段婚姻, 結局肯定悲哀.
我想了又想, 嘗試尋找一家四口一起的日子.
**************************那的確是存在的. 我們一家偶爾會到兵頭花園看動物, 媽媽還會預備三明治, 一家人就真的仙樂飄飄處處聞的一幕, 坐在草地上野餐. 回程時, 又會坐天星小輪回家, 兩姐弟最想坐第一行. 看著小輪前進, 自己就像船長一樣, 駕駛著小輪. 但爸媽怕危險, 總不讓我們坐.
這是情意結. 現在坐天星小輪, 總愛坐最前面.
除了去兵頭花園看動物, 要數一家四口一起的時光, 只有在飯桌. 爸是當水電技工, 小店就在重慶大廈. 小店只有一百呎, 有一張長長的玻璃台, 裏面有各式各樣的小電器. 台的右邊是門口, 牆上有數個釣架, 放著一排又一排的光管. 店的主持人, 即我媽就坐台的左手邊, 背後還有一張長板登 – 其實不過是把東西在左右疊高, 然後在中間放一塊木板的自家製板登. 還有一個小閣樓, 放著較大件的電器及材料; 爸有時也會在閱樓午睡.
媽就在小店內負責賣插穌, 光管, 燈膽等小電器, 還會接電話, 紀錄低工作及地點. 而我呢, 就讀的小學在佐敦, 可以徒步上學. 上學前, 媽就在小店裏, 用樂聲牌飯煲煮飯, 還會煲湯. 是綠色矮身, 蓋頂有小玻璃天窗的那種電飯煲. 媽還會飯煲蒸牛肉餅, 豬肉蒸冬菇, 紅衫魚等. 我放學後, 就會用店中唯一的長枱做功課及讀書. 一百呎的小店, 有人同時工作, 煮飯, 讀書, 是很奇妙的事情.
媽每天都會十一時開始煮飯, 十二時就有得吃. 爸都會趕及完成工作, 回來一起吃飯. 我就坐在做功課的座位, 媽坐我後面, 而爸就坐在我對面, 三個人一起吃飯. 大家吃飯時, 多數會望著電視, 不大交談. 吃完後, 爸有時會趕快去工作, 有時又會有工作也不想去做, 到閣樓小睡.
這樣的日子, 好像過了很多很多年. 當中偶爾會出現為食飯時間而爭拗的日子. 或是爸太晚回來, 害我們二人苦等 (因爸不喜歡食尾圍, 堅持要一起吃); 或是媽趕不及煮飯, 爸回來空等時大吵大鬧. 不知道何時起, 我對他們的爭拗已經習以為常.
**************************
星期六或日晚, 媽都不會煮飯; 一家四口出外用膳, 通常會在油尖旺. 當年仍在油麻地, 還沒有結業的敦煌酒樓 (中華書局對面), 就經常成為了星期六吃晚飯的地方. 我們會在尖沙咀舊瑞興, 現址為健美中心對出的巴士站搭 6/ 6A 九巴, 直達酒樓門口. 由地下跑上螺旋形樓梯, 經過大大的魚缸, 跑到二樓. 我和老姐等吃時, 就會去猜樓梯; 到老姐升中, 不再與弟弟玩時, 媽會偶爾和我猜. 冬瓜盅, 燒 BB 鴿, 叉燒拼燒鵝, 是常吃的餸菜. 後來, 敦煌變成了新光, 新光再變成了不知名的酒樓. 好幾次經過那裏, 望著那條樓梯, 還會想起當天在猜樓梯的小子.
常去的, 還有厚福街. 那一條在尖沙咀, 充滿各式食肆, 短短的堀頭巷. 那裏多年來都堆滿食肆, 而今天甜蜜蜜的那個舖位, 我小時候就是一間飯店. 那是一間究竟是怎么樣的飯店, 我不太清楚, 因為我每次去只會吃砵仔蒸鴨飯. 大家坐下就叫一個, 我低頭自己吃; 爸媽吃甚么, 我也不太清楚, 反正我有砵仔鴨飯食就可以了.
還記得砵仔蒸鴨飯飯店上演過 “太平茶” 事件簿. 有男子與女生結伴去吃飯, 為了 $2.5 的太平茶茶錢, 差點和伙記大打出手. 那時候, 我就坐在男子的旁邊. 當然, 我只顧著一路抓著砵仔蒸鴨飯, 一路看戲. 最後電影以伙記免了茶錢而落幕, 失去近距離觀摩埋身肉搏的機會, 可惜可惜. 往後十數年, 我在許多地方, 不論是吃飯或是打機時, 也會不斷出現隔離陌生人隻揪事件.
說到吃的, 還有舊居旁的泰豐樓. 到我中學時, 泰豐樓就成了周末晚飯地. 我曾經一口氣吃下四十隻餃子! 那裏的餃子, 的確好吃. 還有北京填鴨, 酸辣湯, 鐵板羊肉, 扒四蔬都是常點的. 吃完大家可能會一起到尖沙咀東部或是 (今天的) 海濱長廊走走, 散散步. 可能會一起到超級市場.
不常去的, 就是在厚福街對面, 加拿芬廣場的必勝客. 記憶中, 我們四人就只一起去過一次. 那間必勝客, 起碼有 18 年歷史 – 我還沒有讀中學的時候便已經存在了 . 我小時候家境不算富有, 但也不致於很窮, 吃 pizza 在財政上不是件很大的負擔. 可惜爸只愛吃中國菜, 很討厭吃西式食物, 所以我和老姐每次經過那裏, 也很希望能入去吃 pizza.
在那個年代, pizza 是很新鮮的食物, 而且好像只有必勝客才有得吃, 所以門口永遠排著長長的人龍. 那個只能夾一次的自助沙律, 更是光顧必勝客的象徵. 若你周末吃過必勝客的沙律, 星期一上學時是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一翻的. 在多番哀求後, 爸媽終於答應四人一起去吃 pizza. 與其說是爸媽答應, 倒不如說是媽經不起兩姊弟的哀求吧. 爸雖然很愛我們, 但我知道, 他是不願意去吃 pizza 的.
我到今天還記得四人坐的位置 – 是門口右手邊, 近收銀處的四人台. 兩姊弟十分開心, 不斷翻閱菜單. 擾攘了一亂, 終於想好叫夏威夷 pizza 和 肉醬意粉. 反正是第一次到來, 還是叫些經典一點的食物好. 當然還有自助沙律. 然後, 媽叫了女待應來, 正想開口之際. 爸搶閘跳出, 問女待應 :
“請問有冇叉雞飯?”
女待應呆了半秒, 不知如何反應. 定過神後才說 :
“先生, 對不起. 我地沒有叉雞飯賣.”
“什么! 沒有叉雞飯賣? 那有沒有叉鵝飯?”其實這對白真的很創新, 而爸也真的很有勇氣. 但那時我只覺得丟臉死了. 我巴不得掘一個洞, 讓我爬走好了. 甚么 pizza, 甚么肉醬意粉, 甚么自助沙律, 都不吃了, 不要了! 不是因為他不知道必勝客沒有燒味飯吃, 而是他故意捉弄人. 為甚么要這樣呢? 爸的許多行為, 我到今天也搞不清楚.
正當女待應哭笑不得時, 媽就截住了爸. 媽問爸是否很不想吃 pizza, 爸夾雜著粗口回應了幾句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起碼比起我姣婆守唔到寡更常見), 媽便給爸 $50, 讓他自己去吃過夠.
那個時候, 我的確沒有為爸的離開而感到傷心. 反而他離開, 不用再丟臉, 可以安心點菜, 可以吃 pizza, 可以吃沙律, 我高興也來不及. 為不甚總不能遷就子女, 吃些他們想吃的東西呢? 我還記得, 因為爸說了這些丟臉的說話, 我有一段日子沒有和他說話. 反正, 我一向很少和他說話.
我一再回想, 他小時候對我說過些甚么? 到厚福街吃飯時說過甚么? 去兵頭花園時說過甚么? 在重慶大廈的日子, 他又說過甚么? 我不禁懷疑那十多年的歲月裏, 他究竟有沒有和我說半句話. 為甚么我半點印象也沒有? 回憶中, 我連好些小學同學的說話也能記起, 為甚么我連太平茶事件這么鎖碎的事也能記起, 而爸一句深刻的說話也記不起來?
後來, 不知怎么, 周末的晚飯就只剩下我, 老姐和媽三人. 沒有人問爸會不會來, 也沒人理會爸究竟吃些甚么. 當然, 沒有爸, 我們三人可以更自由選擇晚飯的地點及菜式. 四人最後一次同台吃飯的記憶, 就完全淹沒在大海裏, 再記不起來了.
**************************
註 : (*) 爸媽因捐血而結婚的事, 便是某個故事的部份背景. btw, 我阿媽並非故事女主角)
Comments (13)
我看完了.
你條友,真係姣婆守唔到寡.
不過,請求你繼續做姣婆,唔好守寡喇.
泰豐樓我十二月時去食過,你食過的我全部都無食,我食過的,全部都唔好食。
個次我重要同個女仔食,失曬威喇喎!點計先!
nice._.”
老友,你的童年比我和許多人都要幸褔了。
淡淡的,我很喜歡這篇,姣婆。
倒是真的 – 你的童年比我和許多人都要幸褔. Nice work
咁即係真定假呀﹖
支持一下姣婆。…
-V-’回憶呢..
你上幾篇都姣咗啦 很好呀 起碼你真的尊重我們幾個xanga朋友的感情
你的童年真的不錯 我有父母旁身 但他們一直”夾埋”唔同我講嘢,我又見唔到佢地點對其他子女(我是獨女)我常常覺得 世上只有自己不夠好…
加上 為咗慳錢 更加唔會出街食, 為左慳時間 我哋係唔會同一檯食飯
我細個曾經諗過如果屋企只係得阿媽, 細佬同我三個就好勒, 好似好不孝, 但我果陣真係咁諗
另, 好開心見到你有新entry 呀~
cant read chinese & good to see u alive here!
謝謝你回來!
你,很幸福啊,最少我覺得。我,已經記不起爸爸媽媽和我一起有過開心的時間…… 真的一次都記不得。記得的,好像只有不想見到某人。
願你以後也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