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 <對號, 入座>

    團體 G 舉辦大型會議, 招請社會上奇人異士, 名流商賈, 共商大計. 由於為團體 G 首次舉辦有關該議題會議, 因此參與者眾. 團體 G 於是將議會者分開四批, 以便分組討論之用. 每組大概兩個月開會一次, 個別組別在會議與會議之間會提供工作坊以加強議會者對某題目的認識.

    以下是四個討論小組會議 (不包括工作坊) 的缺席人數. 組別A 第一次會議有 5 人缺席; 第二次, 4 人; 第三次, 8 人; 組別 B會議第一次會議有 3 人缺席. 如此類推. 組別 C 只開過三次會議.

    A B C D
    5 3 3 5
    4 6 6 8
    8 10 7 15
    18 16 16

    .
    .
    .
    .
    .
    .
    .
    .
    .
    .
    .
    .
    .
    .
    .
    .
    .

    最明顯的現象, 就是缺席人數與日俱增. 四個小組的第一次會議, 共有 16 人缺席; 第三次, 40 人; 第四次, 50 人. 而當中每個小組的缺席人也不斷上升, 並非祇得個別小組上升. 總言而之, 缺席人數上升是大趨勢, 錯不了.

    由於參與議會人仕眾多, 不可能訪問每位缺席人仕的原因. 作出大膽解釋, 由於這是團體 G 第一次舉辦有關該議題既會議, 議會人仕開頭並不清楚會議的作用及目的, 總會人有我有, 死唔執輸; 雄心壯志, 不會缺席. 阿媽成日講既 “新屎坑都有三日旺”, 大概如此.

    多開幾次會, 參與人仕 – 奇人異士, 名流商賈 – 開始發覺唔對路, 知道議會難有實質建樹, 繼續出席都係浪費時間. 橫豎議會者眾, “多我一個唔多, 少我一個唔少”, 倒不如缺席好了. 有人先知先覺, 有人後知後覺, 但到頭來都發覺到呢個會 “無乜用”. 於是, 缺席人數又乘坐了祖國的神六火箭 (我真係好 “proud of” 祖國), 一飛沖天.

    繼續參與既人梗係否認會議會用 – 一係佢地執迷不悟, 仲認為個會可以有野出; 一係佢地口是心非, 無埋由承認自己去垃圾會噴口水.

    Talk is cheap, but attendance is not. 用把口講會o厄你, 但講到身體力行, 好多野無得o厄 – 人們以缺席以表示對會議的不滿及失望.

    若果你心水清, 應該估到呢個叫 “策發會“. 而 A – D, 當然係佢下面既四個小組.

    (資料來源 : http://www.cpu.gov.hk/english/csd_committees.htm)

  • <愛情全保, 愛情重傷>

    (1) 這一篇文章, 想寫很久很久. 寫下又停下, 腦袋又便秘一下 - 腦便秘比起真正既便秘更慘. 遲d 要去學張衛健同何家勁咁買返盒腦輕鬆 – 大概等於甘油條, 或 韓國 kicker, 或者 kicker’s 朱古力… 一寫經濟, 就好似放左舊屎係機場大堂咁, 遊人四散. 既然係咁, 大家都係繼續做八婆, 繼續買壹仔, 繼續偷拍阿嬌拉.

    史弟不幸地看過電視劇 <愛情全保> 數集, 劇中男女主角最創新的發明, 就是 “愛情全保” – 保險公司係你結婚及其週年紀念, 都會送予夫婦二人現金. 你鍾意叫獎金又好, 紅利又好, 總之係有舊錢就得. 係演技誇到無倫既石修帶領下, 兩人在保險界成為當紅炸子雞…….

    或許我也枉讀聖賢書, 但風險管理 101 就說 “保險” 是將風險轉移及分擔, 為的是保障投保者遇到不幸時的利益, 或減利其傷害. 別將 “保險” 和 “投資” 混淆, 那祇是保險公司走法律空隙的搵錢門路 (保險受保監管, 真正賣芬既係受證監管). 投保劇中那一款 “愛情全保”, 等同係匯豐做, 又將所有儲蓄買係匯豐度咁 – 儘管我真係識人咁做. 俗語即係 將所有的雞蛋 (由左至右, 由下至上排好既係未來, 青春同獎金) 放係同一個籃度 (婚姻) 咁笨七.

    如果那依夫d 咁睇, 無線既編劇, 質數係咁上下.

    如果你係電視迷, 認為無線無得頂 (對手係亞視, 你打贏個六個月大既啤啤有乜值得開心?). 咁有一個解釋, 其實仲正.

    婚姻, 根本係等同埋葬自己既未來. 咁慘, 保險公司梗係要俾筆安家費過你, 愛情全保完全乎合 風險管理 既原則. 仲有, 如果結婚係慘事, 咁仲可以防以道德危機既出現. 乜野係道德危機? 咪即係假結婚換獎金.

    一天光晒.

    呢個劇係為左曲線咁話你知, 婚姻係好多人既墳墓. 無乜事, 唔好結婚. 皆因你結婚, 身邊既人可能會領野 (即經濟學上既 negative externatity, 界外效應是也).

    你睇下陳水扁? 唔係佢個女結婚, 佢使搞到今日一身蟻?

    ***********************************************************

    (2) 如果結婚的危險指數係 5, 咁離婚並唔代表會將指數降至 1. 相反, 離婚既危險指數, 係 10.

    社會上對於女士離婚, 所帶的有色眼鏡, 鏡片比想像中厚和深色. 很多人仍認為, 離婚是一件錯事, 有違道德與良心. 站在某些立場來看 – 我對宗教認識是零 – 這可能是對. 社會上的共識也可能對 : 曾與一名女仕 LC 在工作上合作, 期間她提及兒女的事; 後來史弟問其同事,  LC 結婚未, 他們支吾以對. 史弟再問 LC 是否有兒有女, 他們才回答. 這大概說明一切 : 許多人怕 (自己及人家) 提及自己婚姻失敗.

    我可不知道有什么失敗可言.

    小王子說大意如下的一句話 : 成年人的想法及行為真是莫名其妙. 大家小時候, 不曾試就 “我至今共交過 20 位女友, 但與 70 男人上過床” 而耀武揚威一番嗎? 在本質上來說, 與你分手的 20 位女友, 與昨天在謝連忠律師樓肯簽紙離婚的前任妻子, 還有這個 “你”, 都是這廿一段關係的參與者. 結婚也好, 分手也好, 代表一段關係的終結 – 你倆或會成為朋友, 或會是敵人, 怎至乎是巴塞對拜仁友誼賽的好對手. 無論如何, 關係結束, 就是結束了.

    ***********************************************************

    (3) 我明白現實是殘酷的. 是他媽的令人想深深吸一啖醇萬, 然後狠狠的把煙噴出的 那 一 種 殘 酷.

    係電腦桌面發現統計處本 “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Women and Men in Hong Kong- 鎖你, 無論係日常生活或者英文字母排序, 都應該係 “香港的男性及女性” / Men and Women in Hong Kong – 我肯定係有人玩野, 怕婦解份子批評政府重男輕女, 所以夾硬將男女既前後倒轉. 段估唔會係 “女” 字筆劃較少而放係前面掛…

    講返本書, 本書可以係 http://www.statisticalbookstore.gov.hk/tc/index.html 按左邊既 “進入書店” 下載到. 所有統計處既野可以免費下載 soft copy. 我都知大家一定唔會去下載, 所以我會將發現到既野同列表一路講, 一路複制出黎. (希望… 統計處唔會告我咧.)

    特別注意 : 以下既所有圖表, 統計及數據, 全部來自政府統計處.

    分析則由本辛格主人所寫.

    我最愛這張圖 (按圖放大)

    1981 年, 按性別劃分的初婚年齡中位數, 男為 27.0, 女為 23.9; 2005 年, 數字分別為 31.2 及 28.0. 這首先講出阿媽係女人既事實 – 香港人越黎越遲結婚. 第二, 兩者差距, 在廿五年間分別不大 (3.1 年同 3.2 年). 這現像相當詭異 – 不容易推理為 “姐弟婚” 仍未廣為香港人接受 – 皆因過去廿五年同時出現 “老夫少妻” (不要誤以為我講緊阿叔上去娶老婆, 呢d 數字係講緊係香港註冊既人) 及 “老妻少夫” 這現象, 兩者既距離係可以無變. 可以講既係, 香港男女結婚時, 男的普遍比女的年紀大.

    再睇理比較重要既呢一張 :

    喪偶, 分居/離婚既女性, 在同一個年齡組別, 永遠比男性多. 即使配合男結婚時比女年紀大而將男既跳一格睇 (即 25-29 女性比 30-34 男性), 現象依然無變.

    想深入一點這代表什么. 離婚係兩個人既事 (在 六十歲以前, 死亡率很低. 而且男性較高), 一單離婚, 同時間應該有 1 男 1 女係表上出現 (多數係同一個年齡組別). 而家同一年齡組別女既多過男好多, 即係話我地又發現阿媽原來係女人 – 男性重婚既比例, 比女性高得多. 倒轉來說, 即離婚對於男人係婚姻市場既吸引力所造成既負面影響, 遠比對女人既細.

    而更有趣既現象, 就係 1996 開始, 失婚男人既數目, 會係 45-49 歲後下降, 但女人既數目就會隨年紀而上升! 實在太恐怖咧, 這間接指出 (所有) 女人吸引力隨時間而下降, 而男人就好似白蘭地咁, 越老越值錢.

    史弟個細佬, 同我唔同老母. 除左證明我老頭隻北洋艦仲射得下, 就係表示離婚男人好似剛剛合併既電盈咁, 有一大舊 goodwill (不過唔使做折舊).

    還記得劈腿同學 CL 嗎? 原來她的 “男朋友”, 是一個離過婚的男仕; 他們已經同居了.

    現實, 很殘酷. 理想與現實, 相距大遠了.

    ***********************************************************

    (4)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又講下經濟學 (好多人又即刻熄 browser). 若果離婚對女方造成的傷害比男方大, 根據史德拉版本既高斯理論 (呵呵呵, 這和大教授的版本截然不同), 這有什么含意?

    由於離婚的代價比起繼續維持一段不理想的代價高, 為左唔想背上 “失婚婦人” 呢個名, 好多女人在不自願既情況下甘願接受丈夫的不合理及暴力對待, 但偏偏又不離婚. 上帝造人, 男人孔武有力, 但不自動等於丈夫會虐待妻子. 在天水圍做三行爸爸當然比係國金返銀號的好老公二頭肌三頭肌更扎實, 但前者會對待妻子不佳, 是由於佢老婆離開唔到佢 (經濟上, 以及重婚的可能性極低). 你幾時聽過半山有人虐待妻子?

    更加沒有聽過妻子虐待老公. 我指的, 當然係 “物理上” 用暴力的虐待. 我唔會忘記天下間有數以千間既男人比女友係銅鑼灣金百利崇光時代廣場, 以絕學 “連續喪拼九個鐘” 折磨至死. 也有男人比老婆渣住 (無正字個個 “渣”) 財政大權, 每月只得三百元零用錢, 連去 happy hour 都要叫金威. 呢d 先叫真正既折磨.

    (第二個現象, 有一點牽強的, 就是贍養費. 我沒有做過研究, 但十單離婚要俾贍養費的案件, 十單都係由男方支付. 你會說 : “這個當然嘛, 離婚女人經濟上有困難, 所以男人要付贍養費. 這和重婚機會低一點關係也沒有”. 贍養費的多少, 會受離婚女仕的經濟能力所影響, 但要否支付贍養費, 是受女性的重婚機會所決定. 即是說, 贍養費是為了補償女性的低重婚可能性. 現在已經有許多贍養費的條件, 指出若女方重婚, 男方可以即時停付贍養費.) 

  • <他們也要吃飯>

    **********************************************************

    上星期高院裁決醫委會的有關守則有4點違反基本法 :

    第一,守則規定醫生只能在網站或醫委會的目錄中刊登資訊,不能在其他傳媒

    第二,每一次醫生刊登資訊時,只可登出5項服務,亦屬違憲

    第三,守則阻止醫生向公眾發表最新的醫療發展

    第四,如醫生所屬的醫療組織違反守則,醫生亦要承擔責任,造成不公平,違反基本法.

    .
    .
    .
    .
    答辯人醫務委員會一方指,守則是想避免醫生之間惡性及不公平競爭,令有錢宣傳的醫生擁有優勢。

    (轉載自明報)

    **********************************************************

    想了很久, 也不知道如何可以解釋這事情來. 總不成叫讀者看 kessel 於 1958 年有關醫學組織的經典文章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Medicine). 由於好多人表示無興趣睇深奧既野 – 儘管我已經寫得淺白 – 唯有寫易d.

    問答題

    問一 : 限制醫生賣廣告 (或只可在特定渠道才可以賣), 有什么經濟含意?

    答一 : 限制醫生賣廣告, 經濟含意很清楚 – 這等同阻礙資訊在市場的流通, 令病人的流動性減低, 減少他們由收貴較貴的醫生轉到較平, 由質素較低的走到較高的. 這限制了醫生之間的競爭, 特別是價格競爭, 從而令醫生的收入維持在一定水平.

    問二 : 依你說, 限制醫生賣廣告等同製造壟斷, 然而醫委會從來沒有限制外來醫生來香港執業呀, 只要他們完成醫委會的考試, 就可以係香港掛牌做醫生. 而且壟斷的含意是, 市民在醫療上的支出會不合理地高. 事實是, 相比起 OECD 的會員國家, 醫療佔 GDP 的比例, 香港遠低於那些國家的平均數. 你這不是胡說八道, 解釋的和現實世界不一樣嗎?

    答二 : 別誤會, 香港執業醫生的數目, 固然和競爭有直接關係, 但重點不在醫生的數目, 而是選取最適合醫生與及獲得訊息渠道效率的問題.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遇上你常光顧的醫生, 在現行的限制下, 我肯定不出以下數個 : 家人去開, 朋友介紹, 咁o岩行過/返工知道. 這些可能是有效率的方法, 但相比起廣告, 這還是對嗎? 正如買股票前, 有人喜歡找來公司的財務報告讚研一番, 有人會聽從六叔, 九叔, 或是鄧聲興, 怎至乎係鄧兆尊既介紹, 讓不同的訊息渠道競爭, 好處比壞處多.

    至於什么 OECD 國家的數據, 我勸你還是放下屠刀吧. 香港的醫療市場, 最大的供應者叫醫管局. 眾所周知, 醫管局的服務, 是 heavily subsidized – 形容我用英文 – by taxpayers, 因此數字低絕不出奇. 而單看數字, 香港比其他已發展國家低, 絕不出奇 – 第一, 許多發展國家已經出現老人潮 (即二戰後嬰兒潮的人仕), 老人家用的醫療費用比後生的多; 第二, 醫療支出與國民收入, 並非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 而是國民收入越高, 醫療支出會增加得越快.

    問三 : 你說來說出也提供不到壟斷的証據…

    答三 : 限制醫生賣廣告, 就是最佳的証明. 証據不需要多 – 我們可不是在與小林尊鬥吃熱狗 – 只要一擊即中就可以.

    問四 : 照你說, 如果醫委會不上訴, 或終審法院若裁定醫委會的做法違憲, 是否社會上人人得益?

    答四 : 這點很難說. 制度改變, 有新的遊戲規則, 一定有羸家和輸家. 出版業及廣告業一定得益, 我敢打賭, 有關醫學的雜誌及在雜誌內有關醫學的專欄, 一定會像神八火箭般直線上升.

    在消費者層面, 由於病人得到較多資訊, 可以作出更合理的選擇. 他們或可以以減輕醫療費用, 或會得到較佳服務, 怎至乎是兩者兼得.

    更重要的是, 由於看醫生的代價下降, 用其他方法治病, 例如自購成藥服用, 等佢自己好, 相信與神棍發生性行為可治好癌症, 等醫生們最反感的方法, 必會減少. 醫生們就經常表示, 病人延誤治療, 引致失救, 死亡及生產力的損失, 每年為帶來數以千萬的經濟捐失. 容許醫生賣廣告, 比起大陸的十一五經濟規劃, 更能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契機.

    還有, 最大的得益者並非作為病人身份的市民, 而是作為納稅者的香港人. 眾所就知, 醫管局不過是一個醫療界的金管局 (剛巧他們的名字只差一個字), 已令政府在醫療市場極度膨脹.

    因為收費低, 許多服務是 heavily subsidized by taxpayers, 許多人願意繼續以時間換取金錢, 排隊使用公共醫療服務. 基本上, 醫管局容納病人, 看一個, 蝕一個. 容許醫生賣廣告, 最終會令私人及收費水平向下, 許多人因此從公共醫療市場重投私人市場的懷抱. 蘇利民或可在有生之年見到醫管局轉虧為盈, 納稅人也不需要再支付自己沒有使用過的醫療帳單.

    醫生不一定是輸家 – 由於現在限制賣廣告, 等同懲罰能力/效率較高的醫生, 而用病人的錢來津貼能力/效率較低的 – 所以放寬賣廣告, 前者可能會得益, 後者一定被淘汏. 前者得益與否, 視乎 (1) 從賣廣告所得的病人數目, (2) 競爭增加所帶來的診金收入, 以及 (3) 廣告及其他支出 (例如要提供較好服務所涉及的支出).

    醫委會說有 95% 的受訪醫生反對容許賣廣告, 這說明大概只有 5% 的醫生會從中得益. 而藥房遲一點會示威 – 遲一點是他們還未意識到火燒後欄 – 是由於大家唔會再去買成藥做醫生,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問五 : 讓醫生賣廣告, 不怕影響醫生的專業形象嗎? 看看那個現代教育的美女班房及各天皇, 早已經令教育工作者受辱; 而謝偉俊律師的法律超人, 更令一眾中環大律師無面見人咧.

    答五 : 說實一點吧, 專業形象可不是靠賣廣告就可以隨便建立或者摧毀, 否則擁有此等 “專業形象” 的醫生, 其自信心比起北區青年更加不濟. 從來只有幹實務, 實是求是的人才有專業形象. 專業形象可不是靠喊口號就能建立的 – 這也說明為何我們專貴的議員一點也不專業吧.

    儘管我不喜歡什么教育天皇 (不過, 我小時候也是他們的門生), 他們的廣告也很浮誇, 然而任何一個上過他們課的人, 也不得不承認, 是他們把專業引入教育界. 當中學老師還在用 A4 膠片, 他們已經用 48″ 投影機; 當食古不化的還叫人們多做書中的練習, 他們早已叫學生把過去的試題背得滾瓜爛熟. 這是否對社會有利, 做人是否只睇會考, 不是重點. 重點是, 是他們首先引入專業化, 專門化的考試技巧. 你愛, 還是不愛他們, 都必須承認這是事實.

    即使謝先生損害了, 也不過是他自己的聲譽 – 實情是, 我很欣賞謝先生那種創業及推廣的勇氣, 我也相信很多律師欣賞謝先生 (儘管我知道某些客人其實俾佢誤導左). 我看到梁家傑, 李柱銘, 李國能, 還是十分專重他們作為 (大) 律師/ 法官的專業.

    還有, 專業形象不過像許多所謂闊太的 Chanel 晚裝, 為的不過是掩飾皮草下的貪婪. 說穿了, 專業形象除了為社會上一少部份人帶來名義上好處, 整個概念其實比起澳門概念股更加靠不住, 卻又是這么輕易令人上當的一個天仙局.

    淺白一點說, “我個仔係醫生” 不過是屯門友愛村師奶用黎係麻雀腳之間炫耀的一個虛名. 不過, 個仔一早搬離左友愛村, 住係沙宣道, 為的就係保持自己 “專業形象”. 讓病人見到自己作為醫生, 竟然要住係屯門, 破壞了專業形象, 簡直係有愧於李家誠醫學院!

    也讓我告訴你一個反証 : 若當年沒有廣告的幫助, 香港人是無法得知原來賣衫也可以講專業 – 那便是佐丹奴的興起. 黎智英賣的並不是單單一件衫, 而是整個服務. 就以上年花最多廣告的行業, 金融業來說, 匯豐銀行在環球數百個國家有廣告, john bond 很不專業嗎? 鄭海泉是混飯吃的嗎?

    問六 : 史先生, 你也說了, 很多客人也給謝先生誤導了. 讓醫生賣廣告, 不怕會讓人乘機發放虛假的訊息, 或是掛羊頭賣狗肉, 最後反而有損病人利益嗎? 難道要讓病人因黃綠醫死了, 你這市儈之徒才容許走回頭路嗎?

    答六 : 在那一行也有害群之馬 – 牧師也有瀆玩兒童的 - 而廣告也有真有假. 如果因為一少部份的人渣 (大概是 5% 醫生人口的一小部份) 而放棄其他 95% 人口的知情權及利益, 無論怎計, 也是不合理的事情. 總沒有人因為經常收到含有虛假消息的電郵, 而要求立例取締電郵.

    若大部份醫生也會賣假廣告, 這樣也不要再說什么專業形象了.

    還有, 虛假與不真實的廣告, 不就是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讓公眾有白紙黑字的証據, 去將害群之馬抽出來嗎? 繼續讓不法份子用甜言蜜語欺騙病人, 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去翻開醫生的假面具, 這不是更加應該以此為恥嗎?

    問七 : 讓醫生賣廣告, 不怕給大財團有機可乘, 來個以本傷人, 大賣廣告, 令個體戶醫生走投無路, 最終市場讓大財團壟斷, 有損病人利益嗎? 以此等 “黑食黑” 手段去取締壟斷, 換來的是另一種壟斷, 有可作用?

    答七 : 此等以壟斷作為恐嚇手段的言論, 我睇得太多. 消費者可不是白痴, 任你魚肉. 醫療集團可取代個體戶醫生, 吸引消費者的並非不正當手段, 而是 (1) 消費者加入可以以九拆或優惠光顧該集團旗下的醫生; (2) 集團網絡層比個體戶醫生更全面; (3) 醫療集團為名為利, 比個體戶醫生更懼怕旗下有害群之馬, 俾人搭沉船, 在質素方面更有保証. 

    我不否定個體戶的醫生數目會因為醫療集團的出現而下降, 但這肯定和以本傷人半點關係也沒有. 會計也只有四大會計行, 但表面上沒有所謂壟斷的行為. 美國的 walmart 也夠大了, 但很少人認為 walmart 的壟斷令消費者受損. 佐丹奴和 G2000 的出現, 也沒有影響金伯利和葵涌 MRT 消費站的小商戶. 

    鼻祖 阿當. 史密夫說得對 : 只有政府和法例才能製造無堅不摧的壟斷集團.

    說實一點吧, 醫生也要吃飯. 依我估計, 他們還要吃很多飯, 所以才要抓那么的多錢. 當你要吃飯時, 什么道德良知人家的福祉, 你是不會理會那么多的.

    (我在八月廿一日十時作出第二次修改)

  • <反對反對全球一體化>

    最有資格反對全球一體化的, 不是那些全著 bathing ape 鯊魚褸, hyster t-shirt, levis 牛仔褲 還有一雙 nike air max, 但偏偏站在崇光後面邊吃麥當奴邊做影畫劇反世貿的年青小伙子. 這些小伙子毛還沒有長齊, 對世事未有多點了解, 常常認為工人被剝削. 殊不知道沒有祖國十多億人這廉價兵工廠, 六四後難有接近雙位數的經濟增長; 沒有國際公司僱用童工, 男的可能要在街上當劫匪, 女的可能會當上鶵妓.

    只有那些長期坐係灣仔天橋下面, 民政事務處旁的道友, 才真正有資格 – 若全球一體化的受害者才有這資格 – 反對全球一體化. 當然, 以前坐在好景的四仔教父, 理所當然地成為 “全球反全球一體化道友聯合會” 的榮譽會長及常任發言人 – 佢一開聲, 起碼香港半數人 (即男人) 會感到這把聲音非常熟悉, 比起時興隆的魷魚絲更加緊貼我們的成長.

    我未有花太多時間在搜集資料 – 儘管好些人以為我是倚靠寫辛格作為糊口 – 但盡左力係古高.com 同 proquest 用d 關鍵詞, 找了一下世界販毒路線圖, 可能係我見識少, 嚇左一跳 :

    - 2002 年, 一名美國人及烏克蘭人, 嘗試將原產地係巴基斯坦的海洛英由烏克蘭轉運到美國;

    - 香港製的毒品經廣州轉飛至北京, 再輸往歐洲; http://book.sina.com.cn/nzt/ele/zgxidudiaocha/66.shtml

    - 中國清中葉開始由歐洲及印度開始入口鴉片;

    Yo man, no kidding. 我相信最早有國際貿易市場的並不是大米小麥nokia 勞力士, 而是毒品軍火人蛇黑錢.

    若小伙子真的明白全球貿易國際化的根源, 是來自十惡不赦, 對國民身心荷包皆有損的毒, 反對世貿, 反對全球一體化, 就有根據得多了. 把一張國民像蝦米一般吸食鴉片煙時睡姿的相片放到 200R 大, 比起說係山卡拉的農民十隻指頭都破爛, 有說服力及感染力得多, 也更加煽情.

    好像沒有人說過全球一體化會令毒品價格下降, 令更多人染上毒癮; 也沒有人 – 壹週刊並不是人 – 敢提起, 香港與內地進一及更緊密合作, 黃崗廿四時通關, 是方便了一大批北區青年享用係深圳享用廣西製造, 含鈉鐵酸鐮致癌物質細菌愛滋病超出世衛標準 400 萬倍的搖頭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嚇死>

    上文有一四字詞 “十惡不赦”. 一時間諗唔起個 “赦” 字, 諗住去古高.com 用 “十惡不” search 下… 結果出現 :

    十惡不 X (知道打乜都錯, 連別字都費時打)

    十惡不

    十惡不 (唔知係褒定貶…)

    十惡不

    十惡不

    十惡不(以赤字為旁既乜都出齊)

    十惡不

    .
    .
    .
    .
    .
    .

    呢個最癲 :
    .
    .
    .
    .
    .
    .
    .
    .
    .

    .
    .
    .
    .
    .

    十惡不瀉

    天有眼. 唔俾屙屎.

  • <教育大鑊飯>

    陳坤耀說得不可能再對 :

    副學士的確有如全民鍊鋼, 是教育界的八萬五. 

    中共建國五十七年, 文革結束三十年. 在一境之隔, 香港又開始了毛立席所講, 多快好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故事退到二千年. 當董廢帝還是行政長官的時候, 提出 十年內有超過 60% 的高校畢業生進入高等教育的目標.

    根據教統局的資料顯示, 以香港人既效率, 只需五年, 香港係 2005/06 年度已經達標, 比預期早了五年.

    可惜董建華沒有機會拿此來認叻, 董太亦唔可以叫香港人多d 欣賞董建華. 

    更重要的, 這 60% 目標根本不值得炫耀. 事實上, 現今有 60% 的高等教育學位是所謂的副學士. 六六三十六, 一個社會有差不多 40% 的年青人浪費了人生最好的兩年在無無謂謂的副學士課程上, 有什么值得好炫耀? 

    副學士, 掀穿了, 不過和羅湖城的 LV 手袋一樣, 都是給那些拿綜援但又貪戀穿名牌的人類, 一嘗她們那種阿 Q 精神的虛榮心 : 雖然沒有真的, 但假的也不錯. 而且看上去也不錯呢!

    為何這樣說? 副學士的課程內容, 實在慘不忍睹. 我遇過不少副學士學生, 也看過他們的碌屎與課本, 我禁不住要破口大罵 : 佛利民不是佛利民, 李偉成不是李偉成, 兩面不是人. 以經濟學為例 (別的我不懂), 好像是大學的課程, 有教等優曲線及生產理論, 但看真一點, 他媽的根本和會考程度沒有兩樣 – 不解釋, 不要求學生理解, 不講有什么用. 看副學士似是高考與會考之間的一座橋, 但殊不知副學士畢業生理應是一個比高考學歷更高的人材.

    八間大專院校唔收你讀學士? 肯俾少少錢, 就有一班所謂大學講師, 教你野; 有一班同你差唔多既同學, 每日煲煙唱k 抄功課; 有得用同大學生一樣既校舍, 課室, 投影機, 廁所. 望上去, 副學士既感覺與讀真正的大學沒有兩樣.

    但副學士就是副學士, 與在 Esprit Outlet 買的就是 outlet 貨的道理一樣. 上帝不會公平到咁, 讓不夠分的你與大學生一樣有同樣待遇 – 過程可能沒有分別, 但結局一定不同 -

    一年只有千幾二千個升上大學的機會, 副學士根本不是另類讀大學的途徑. 去外國? 邊個咁聰明有錢係香港俾完十萬八萬讀副學士先去外國?

    Diploma / certificate 個名話你知你未夠班, 要再進修 – 我好些朋友也是讀 diploma 出身, 或是讀珠海電腦 (當年較少地方有得專修電腦) ; 半工讀, 現在收入不錯 (有個仲係廿六歲退左休添). 但副學士, 就是那個 “副” 字害死不少人 : 你像是學士, 但又不是; 是 diploma, 但我明明俾多好多錢. 讀個 IVE, 真的有一技之長, 可以專門做廚師, 起樓, 做水電, 修理汽車. 可是讀個副學士, 好像什么也懂, 好像什么也不懂.

    死因裁判處裁定, 副學士的死因係 : 高不成, 低不就.

    好些副學士的課程, 連有關學位程度的畢業生搵工都有困難 – 社工, 社會學, 經濟 (屌, 唔想講但真係事實). 畢業左升學無門, 要搵工, 但 這些 50% 學士 怎樣同大學畢業生競爭? 政府成日話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大有前途, 可以作為副學士畢業生既出路. 咁你知唔知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包括d 乜?

    根據統計處既資料顯示 :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 science technicians
    - nurses and midwives
    - dental assistants and other health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 architectural, surveying and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 opt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rollers
    - ship pilots and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nursery
    - statistical assistant
    - computer operators
    - law clearks
    - accounting supervisors
    - public relation officers
    - sales representative
    - designers
    - estate manager
    - social work assistants
    - inspectors and officers of the police
    - performers and sportsmen.

    望著這個列表, 我真不禁搖頭痛惜. 抓了半天頭, 我也說不出除左賣寬頻 (即係 sales representative), 有邊行新入職既唔係以大學畢業生為主流. 連方力申, 作為 sportsman (儘管佢而家係做 mix-girl, 即溝女, 多d), 都要去 hku 讀工商管理. 我實在想不到什么位置可以給副學士學生做 – 民航處既 air traffice controller 要大學畢業; 統計助理要大學畢業 (除左政府, 好少地方有 統計助理. bloomberg? 個個哈佛 MBA); 許多 estate manager 同 PR Officer 都係大學生. 連大學畢業既社工都失業, 仲要 social work assistant 黎做乜? Accounting supervisor, 邊間 big4 有副學士新入職做 S1, A1?  教幼兒/幼稚員, 設計, 藝術創作根本唔使讀副學士, 去 IVE 就可以了.

    最遺憾的是, 賣寬頻是不需要讀副學士的. 你有一顆上進心, 面皮夠厚, 夠勤力, 中五會考考十科 (唔好問點解) 得九F 一U 去賣寬頻是肯定不會餓死. 讀了兩年城大市場學副學士的你, 以為自己掌握市場推廣技巧, 可以在 headquarter 指點兵馬, 做大旗手; 可惜失業已經半載的你, 仍然不肯紓尊降貴, 放下你副學士這杯慢性鶴頂紅, 到銅鑼灣廣場去叫人參加舒適堡健美中心.

    副學士的學士沒有問題 – 正如不能怪當年全民鍊鋼的中國人 – 是制度害苦了他們. 政府搞這 60% 的大白象來, 明為訓練人材, 實為延續自秦始皇以來幾千年的政績工程, 最後還不是苦了人民?

    浪費莘莘學子的青春, 年青人與其父母被俾政府呢個大鑊飯o厄左, 都算咧. 大家成年人, 有強姦, 無焗賭. 最過份係政府為左吸引人讀副學士, 竟然將副學士既資助安排提升至與讀學位者同級. 天呀, 你搞大鑊飯都算, 仲將佢變成人民公社? 政府此舉有如派錢食白粉. 食白粉既人越多, 要求派錢既呼聲會越黎越高 – 今日派五百, 聽日要求派一千 – 已經有人要求為副學士提供土地興建學生宿舍, 增加升讀納稅人資助既學位等等.

    香港是否真的要淪落到做茶餐廳要港大畢業等春田花花幼稚園式荒謬的地步?

    如果你想知呢單人民公社有幾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 各單位大鑼大鼓支持副學士, 可參閱以下文章 :

    http://www.em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93/review_report.pdf

  • <房委那個什么租金咨詢報告>

    支持什么 “海景交貴租, 垃圾房隔離交平租” 的人, 定是把敗家到不堪的房委/房處/房屋規劃及地政局想得太犀利.

    放屁吧. 如果政府可以模仿市場的話, 一兩個什么 “機制” 就可以有市場的好處而不會有相帶的壞處 – 計劃經濟早已成功.

    當年蘇聯的經濟學家, 個個皆為數學家物理家, 將所有經濟數據放入 “投入-產出” 模型, 希望能將借此幫助分配人力及其他資源, 令計劃經濟下的生產水平提升甚至乎超越市場經濟的, 再從新分配收入. 成功的話, 我們就有市場的好處 (即生產有效率, 國家富有) 而沒有相連的壞處 (因資源及收入重新分配, 於是乎無係市場經濟下既貧富不均. 當然, 亦無扶貧委員會).

    蘇聯及其他土共的下場如何, 唔使再多講. 這不關乎究竟計劃經濟係全國性還是地區性, 是旅遊業還是鍊鋼業, 是中國還是波蘭, 是一九零零年還是二零零六年. 關鍵在於計劃經濟將一切從基層的誘引全數毀滅, 而在政策及計劃的成功與否對上負責人員的收入與烏紗無關, 更加沒有競爭者令他們 – 包括基層勞工及官員 – 盡力做得更好.

    係共產制度下唯一會進步既技術, 就係講大話/虛報/誇大數字的能力.

    講返報告. 我實在難以認同 “差別租金” 有助增加公屋租戶的選擇. 白痴咧吧 – 你選完那一區, 之後房委俾個單位你, 你要就要, 唔要等下次 (共有三次機會) – 選擇多左, 係邊?

    作為公屋的唯一供應者, 房委在定差別租金時是完全不用考慮 “競爭者” – 在私人市場, 假若把海景單位定價 “太低”, 需求者眾, 業主當然 (遲或早) 坐地起價. 你認為在政治壓力下, 房委可以將反映質素的租金差別隨人們的喜好及選擇結果而改變嗎? 就算無政治壓力, 你認為倒頭來只是處理 other people’s money 的房委, 會把租金差別定在一個 “有效率” – 即不會有人願意付高層租而住唔到, 有人唔願意住而被安排在垃圾房的旁邊 – 的水平嗎?

    不可以的話, 我們又如何肯定這些租金差別能合理地反映 (1) 住戶負擔能力及 (2) 口味, 以及 (3) 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 假設若干年後海港染污, 望海既單位係市場反而被人摒棄, 繼而價格及租金下降. 我們能肯定租金差別能有效率地隨呢d 無人可以預期到既因素而改變嗎? 又或者有研究指原來住係垃圾坊有益健康, 公屋既負差別租金可以轉返正?

    放棄吧. 大鑊飯裏搞什么市場, 倒頭來只會把真正的市場弄個天翻地覆.

    至於另外幾個有關如何尋找準確指標以調整租金的章節, 你話佢好科學化又唔係, 好吹水又唔係. 個人認為, 係計 MIRR – 租金佔入息中位數 – 既時候將拿綜援既人撇除, 一天都光晒. 而調整租金既方法, 最簡單就係係不超過既定 MIRR 既情況下, 每年隨 R&VD 既100 平方米以下既私人樓租金指數而調整. 政府資助公屋居民, 放棄了將土地賣給私人發展商以換取土地收益再洗返係納稅人身上. 於是乎資助 – 即 opportunity cost – 會隨私人樓宇租金而上升或下降.

    如果公屋租金不隨私樓租金上升, 即意味納稅人對公屋居民的資助越黎越多; 相反亦然. 從社會資源, 及公屋土地資源分配原則出發, 這不是理想的. 在不超越 MIRR 的情況下, 加租及減租對於公屋居民黎講仍然可以負擔得起或除笨有精. 這調整原則透明 (R&VD 既數係公開既) 簡單. 最重要係, 唔使我地既高官用咁多腦汁去調整租金.

     

    (相關文件 :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en/aboutus/policy/consultation/0,,1-0-962–0,00.html)

     

     

  • <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反思>

    曾遇到這樣的一條問題 : 你認為興建道路能否解決塞車?

    多么誘人的問題 – 答 “能夠” 大概能省掉許多時間解釋. 正如你說阿媽不是女人的話, 要花許多唇舌解釋.

    我當時的答案是 “不能夠”. 這不單純是從理論上如是說, 而是實際生活裏, 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地方是可以依靠興建道路能解決塞車. 當然, 我最後把話題帶到去我頗熟悉的 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這個八個字的東西, 說穿了不過是把價格帶進道路資源分配裏去. 這東西有什么好處, 貝加寫得比我清楚, 無謂獻醜.

    想了再想, 理論上這東西天下無敵. 現實裏的需求及成本曲線不但不存在, 即使被你量度到, 它們每天也可能在變動. 如果價格是由私人公司在有競爭的情況下定價, 我倒沒有什么懷疑. 然而, 要將道路賣給私人公司或將經營權將領匯般外判, 在香港實在是天方夜譚. 實不能也, 非不為也.

    於是乎, 道路收費定必由政府定立. 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 即 :

    官員不會因錯定價格令收入比預期少/市民反響太大再繼而丟官, 或

    衙門的畢直亦與此收費計劃的成功與否有關,

    我實在很難肯定政府能定立一個能達至最有效率的價格. 尤其是在民粹主義抬頭的香港, 難保政府為某些原因定下一個很低的價格, 人們照樣駛車去中環, 然後這東西俾人吠無用, 跟住永遠再不考慮. 又或者價格定很太高, 搞到本身 “值得駕車” 的人仕都被嚇至不敢駕車. 這樣對社會危害可能更大.

    重申, 我係指政府在定價時沒有競爭, 不是指道路沒有競爭者.

    我們看過了市場失效, 而 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是補救措施. 然而這措施又會再來政府失效. 兩害取其輕, 我連是會選擇 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運輸處年底會公布最新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可行性報告. 這東西十年前技術上已經可能, 不知道他媽的運輸處還在等什么的運到. 我希望真係有生之年可以落實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Goggle Earth

    連東京迪士尼都有~~~~~~~~~~~~~~~~~~~~~~~~

     

     

  • <$6,000,000>

    據聞房署會出六百幾萬糧俾信德工程既工人, 但 “下不為例”.

    低能但唔低級既政府官員 (張建宗同陳鎮源都係 D8, 公務員最高職級) 仲想狡辯 : 等工人向信德拿追討到欠薪, 我地會問工人拿返錢.

    老老實實, 政府一年開支幾百億, 而家俾個六百幾萬, 全部首長級人馬既一日人工都唔止. 再者屁話每天也有人說, 但若無乜實際行動, 無謂浪費精力屌鳩佢. 但係佢以 “政府可以拿返錢” 同 “下不為例” 黎支持出糧, 就好大問題.

    多多少少係一個問題, 但俾得有冇道理又係另一個問題. 個賊黎打劫你廿皮唔係廿萬 – 我不是說幫信德打工既人都係賊 – 唔代表你就要就咁就算.

    有點常識既人都知呢幾句野 make sense.

    (1) 如果有信心工人可以問信德一定拿得番錢, 咁政府塾支又係咪多此一舉, 又? 唔係既話, 政府又係咪幫納稅人倒米? 既然政府唔肯定, 又何以肯定納稅人應該科水?

    (2) 仲有, 你係工人, 都收到錢 – 唔好理係邊個俾 – 而向信德追返欠薪又無特別著數 (要回水呀嘛), 你去追呀笨. 我又在此打賭, 除非信德破案, 否則工人不會再向信德追討到任何人工.

    最令我感到低能既係, 佢地竟然想付全數 (100%)! 此舉將工人去追討欠薪既誘引成功減至零! 間接將納稅人既錢一毫子都唔剩!

    (3) 乜野叫做下不為例? 點解今次政府要出手, 而下次又唔可以?


    “下不為例” 並不是今次的理據.

    今次有六百幾個工人? 如果因為有六百幾人, 政府就要破壞合約精神, 出糧俾佢地, 咁呢樣野同當年梁愛詩因為驚幾千個星島報業集團既員工失業而放棄控制胡仙有乜野分別? 工人係慘. 但係慘既又何止工人? 我們的祖國每年有數百萬名學童失學, 特區政府係咪又要抱住一顆慈悲為懷既心將外匯儲備基金既二千幾億美金都拿去投資係內地既兒童身上?

    (4) 如果你知道有六百幾人去嘈下就有糧出, 你係工會領袖同其他壓力團體又會點? 香港一年到刻有幾萬間商店公司執笠 – 我室友返工的清盤公司早年就抓個盆滿砵滿 – 政府又唔知有幾多個六百萬可以出糧?

    既然信德未執笠政府都會自動科水, 呢個係一個大好相會摺埋個個不斷俾人 “濫用” 既破產欠薪管理基金咧. 早知上年添喜大廈既業主搵工會幫下手, 話唔定政府會出埋雙糧俾佢地添!

    (5) 去到呢步, 史弟相信政府既人係全部知道呢d. 但史弟亦敢肯定係信德同政府既合約, 或者判合約既過程有問題, 所以政府要被迫科水. 如果張建宗同陳鎮源想做野, 唔該係你份政府人工同退休金度扣.

    強烈要求審計處長快d 做野.

     

  • <香港藝術館>

    1. 尋日去左尖沙咀熟食市場食下午茶. 食完見未夠鐘去 APM 睇 <真的愛你>, 於是係星光大探完冒牌李小龍 (細心一點看, 這個李小龍太醜樣), 經過 香港藝術館.

    上次經過間部野無開門, 今次又有乜野香港藝術雙年展, 一心諗住支持下本地文化活動 (其實係未夠鐘做其他野), 加上門券只係 $10, 抵. o拿o拿臨買飛入場.

    雙年展既展品, 印象最深係門口既兩張大相 (由細相組合而成) 同理一同 “立體相” – 相中既樓 (係灣仔街市附近個間藍色大屋) 車, 窗, 門全部都立體化. 另外有張得獎作品, 名為 <唐樓> 既相, well…感覺非常 G.O.D.

    老實講, 十件有九件史弟唔識欣賞, 特別係一d 配合左影視媒體既展品, 真係唔知佢想點. 至於個度點似監獄, 你去呢個展館參觀下, 自然會知. 如果係咁怕人掂到你既作品, 不如放係屋住算. 唔需要為左製造就業機會而搞咁多野.

    欣賞藝術品應該是件賞心樂事, 悠閒地在館內這邊看看, 那邊細想, 和友人談談, 指指點點, 比較這個作品交代了什么社會文化背景, 作者的創作心態又如何. 在藝術館內實 Q 比參觀者還要多, 而他們又在館內行為行去, 慌死你偷展品咁, 睇前除是實Q 還是實 Q. 我的雅興 – 儘管我只是等睇戲 – 早就一掃而空.

    (2) 儘管如此, 史弟特別推介一樓展館 (係藝術館售票處個層) 既 <中國玉器和金器>, 你會從飾物既外形及設計, 知道當時既社會生活文化狀況, 而且個度d 金器真係好靚 – 手工精細, 顏色鮮艷, 推介. 是個學習中史的好地方.

    三樓那個 <中國吉祥文物>, 展品, 超超超超靚. 尤其是那些玻璃展品, 外壓內壓既花紋, 實在鬼斧神工. 乾隆皇真係好得閒, 佢留底既展品最多. 唔怪之得紀曉嵐都可以拍到第三怕.

    地下個個紀念品售賣處, 不去也罷.

    如果他日西九文化區既藝術館管理質素也如斯不濟, 將整個香港搞作文化區也不會達至 “世界級” 文化藝術區.

    (3) 也不是要抽後腿. 但當史弟看到藝術館的財務數據, 不禁心寒 :

    香港藝術館
    (2004/2005 年度財務數據)

     

    I)

    支出

    (以港幣計)

    1.

    薪酬

    21,438,960

    2.

    運作經費
    (技術及專業服務、維修保養、合約服務等)

    15,546,099

    3.

    電費、清潔及保安

    11,072,340

    4.

    宣傳

    3,149,336

    5.

    藏品及展覽

    6,890,967

     

    總計

    58,097,702

    II)

    收入

    (以港幣計 )

    1.

    入場費及租用費

    5,118,032

    2.

    其他收入

    1,810,983

     

    總計

    6,929,015

    III)

    入場人次

    462,351

    每週休館 (星期二) 加上公眾假期, 藝術館每年真正開放日子大概有二百四十日 (三分二). 每日唔夠二千人參觀 (星期三仲要免費)…… 而你又睇下 “電費, 清潔同保安” 竟然可以佔支出差不多五分一, 仲未計唔使現金支付既租金… 一年蝕超過五千萬 (每個開放日蝕成二十萬!!), 依我說, 將 $10 入場費也取消罷.

    原來, 每一個入場人仕, 等同獲得政府超過 $100 的資助 (5 千萬除 46 萬).

    當我地話要搞西九, 有冇人去研究過而家去改進文化設施既管理方法同理財務安排?

    (4) 一年蝕五千萬, 以利率十個百份點計算, 香港藝術館的價值大概是負五億. (不要以為我說負數資產價格是在說笑. 上年西門子咪將旗下的手機部門貼錢賣出去.)

    五億? 有超過一半 (1100中的552 間) 係香港上市公司既市值都未有五億. 唉, 真係大鑊.

    [根住實有人走出黎話搞藝術唔係搞生意, 唔可以搵錢衡量. 噢, 多么偉大的一個理念, 要搞藝術. 於是乎為左 "推動藝術", 我地可以放棄任何東西, 不顧任何代價.]

  • <誤解, 誤導及誤人子弟>

    “我讀環保的”. “嘩, 你真有心, 懂得研究怎樣保護環境.”

    “我讀城市規劃的.” “噢, 你對社會真有貢獻, 為經濟長遠發展作出努力.”

    “我讀社工的.” “嗯, 你懂得關懷有需要人仕, 值得鼓勵.”

    “我讀經濟的.” “係? 你真係市儈. 今期邊隻輪得?”

    類似的指控或黑色笑話 (儘管史弟覺得一點也不好笑), 屢見不鮮. 讀經濟的人是否較市儈, 木宰羊; 但讀經濟既人肯定唔知邊隻輪得. 佢地最多知邊隻輪唔得.

    如果以對幫助普遍人類了解經濟學的成績作為衡量經濟學者既成就, 你我所認識既經濟學家除左佛利民, 無一個合格.

    讀經濟的人一般不同意共產主義的優越性, 經濟學也不大推崇共產主義. 然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經濟學” 同 “共產主義” 的感覺同樣地負面. 經濟學家在許多人心目中比希特拉更麻目, 比暴暴飯焦更不仁.

    如果社工, 教育, 城規, 醫學及法律是處於天使的一方, 那大概只有經濟學能有資格與魔鬼站在同一戰線.

    這也難怪. 許多人不懂環保法律, 但許多人懂經濟. 我所認識的經濟學家 – 即係你睇報紙見到個d, 講既野真係無常識同低能到嚇死你.

    有人 (經常) 說經濟學是解釋人類行為. 我認為這不夠準確. 經濟學解釋唔到點解人要屙屎. 而屙屎, 人所共知, 係人類行為.

     

    當然也不是只得人類曉屙屎.

     

    經濟學是解釋人類對不同誘引及局限的選擇.

     

    經濟學的角度, 只不過是把所有考慮以資源量化了, 然後從而預計人類在比較不同的機會後有何選擇. 什么環保, 社會需要, 良心, 基本上是經濟學在分析人類的選擇時可以包括在內. 我不只單純看環保, 我還要看究竟循環再用物品的效果如何, 究竟係咪做得過.

    根住有人喊停, 話唔係乜野都量化到, 同埋唔係要所有野 “做得過” 先去做. 放屁話. 大概地比準確地有思意得多. 經濟分析只是幫助你去做決定 : (假設) 香港島居民其實每年多付五億電費 (或每戶 800 元) 以換取 10 百分點的電力供應可靠性. 由人們去決定究竟值唔值. 好多事情經濟學家連將事物量化成價值的能力都無.

    葉樹劏告訴你 “電力可靠性” 排第一, 而不告訴你代價如何. 這是隱瞞及失職. 經濟學告訴你, 世上沒有什么永遠排第一, 不可被取代.

    城規會告訴你 “工業用地有需要”, 而不告訴你商業用地有更大需要. 這是天真及瀾漫.

    何志平告訴你 “搞奧運馬術比賽有五十億元收入”, 而不告訴你所得的經驗及對體育發展的正面影響其實沒有什么用. 這是弱智及無知.

    史弟告訴你 “經濟學其實好有用”, 而不告訴你世上 (大學以外) 沒有太多職位叫經濟學家, 這是刻意及可悲.

    對於張五常說的東西, 我大多不同意 – 尤其是他說自己有機會拿諾貝爾獎. 但對於他說學好基本功, 經濟分析來來去去個三招, 我是同意的. 做人其實都係個兩三招. 什么 dynamic optimisatio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GMM, Folk’s theorem, Lemma, Proposition, 投資太高而回報太低. 史弟的選擇是繼續做一個只懂基本經濟概念的普通人.

    由於分工合作是受市場的範圍所限制, 我會繼續支持在遠方的同學繼續修讀研究院經濟學.

    祝外國的同學 (不論是校友還是同期的同學)

    心想事成
    早日學成
    身體健康

    *******************************************************************

    <$2,670>

     

    2006 狗年利是收益, 以現金計算.

    經無讀過會計, 無會計牌既大學畢業生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