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07

  • <終於, 第 153 天>

    “[80/20 法則] 的具體意義是, 80% 的快樂來自20% 的時間.”


    ****************************

    他縱橫蘭桂芳, 已有三年.

    蘭桂芳對他, 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吸引力. 簡單一點說, 在那裏可以 多 . 快 . 好. 省地結識各式各樣的女孩, 他用空餘時間的 20%, 結識了 80% 和他上床的女孩.


    有女孩向他說過, 大多數的女孩享受被異性追的過程. 事實上, 他亦當然知道, 得到手後, 男生的態度會 180 度轉變. 不單是變得差, 是變得十分差. 所以, 他也只是享受溝女的過程.

    最後被他虐待過的, 是她. 離離合合, 合合離離, 即使他有了正印, 或是她有了別的男友, 大家仍藕斷絲連, 維持著暖昧的關係. 一搞便是七年有多.

    頭四年, 大家各自有著情人, 於是乎, 有八成時間其實大家有著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空間, 自己真正的另一半. 餘下的兩成, 剛好對方可以填補. 後來, 大家和情人分了手 – 好些人說他們是為了對方. 實情是, 就在他廿歲那年, 正印突然提出分手. 無論怎樣打聽, 也不知道正印去了那裏, 活像消失於世界裏.

    然而往後他與她並沒有認真地走在一起, 而是維持著斷斷續續的關係. 偶爾會看電影, 偶爾會吃飯, 偶爾會溫存, 但更多時間會嗌交, 爭執, 冷戰.

    他們的關係畸型到一個地步, 嗌了交後, 三數天大家又會自動自覺重拾舊好, 不需道歉也不需說些什么, 恍惚沒有發生過什么事.

    混沌間, 和她又拖了三數年. 最後, 始亂終棄. 他也沒有去搞清楚是怎么的一回事, 反正人生的 80% 時間都是混沌地做人, 餘下的 20% 時間才是最有效率的. 在那之後, 他便開始了縱橫蘭桂芳的生活.

    對於掛念的, 是正印還是她, 他倒不在意. 一來他實在不想去搞清楚. 他也只好安慰自己, 輕輕的來, 輕輕的去; 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半點雲彩.


    ****************************

    作為商管畢業生的他, 對於 80/20 這法則, 並不陌生. 所以他在蘭桂芳泡女, 八成時間是獨自飲悶酒扮跳舞, 兩成時間泡女, 和幹泡完女後應該做的事.

    偶爾會有女孩要和他要認真起來. 以防萬一, 他有三張電話咭, 四個洋名, 口中住的區域也有五個 – 實情是他就住在蘭桂芳附近. 畢竟他實在太喜單身了. 總不能為了一個女孩, 放棄整個蘭桂芳.

    看來今天又屬於那 80% 食白果的日子. 算了, 他飲了兩杯 Hoggarden, 就準備動身走了. 很久沒有這么清醒地離開蘭桂芳. 他望向 California Fitness 前的巨型廣告版, 怎么成龍變成了一張結婚照? 推廣往青島拍結婚照… 還是別理這么多了. 生兒育女, 結婚同居這些事, 實在太恐怖.

    就在他走到威靈頓街徳己立街, 那間一副眼鏡賣四千元的 Alain Mikli 交界時, 遠處看到一女子. 她很面善, 但又說不出在那裏見過她. 偏偏她站得太遠, 又載上墨鏡. 十字路口人多車多, 看不清楚.

    ****************************

    他忍不住向女子走近. 女子樣貌娟好, 並一直向他微笑. 他心想 : 今天原來是那 20% 日子.

    他再走近. 女子原來拖著一個小孩.

    女子深呼吸一口氣, 除下墨鏡. 然後抱起小孩.

    女子著小孩 : 來, 叫爸爸.

    他這時才恍然大悟! 她就是前度!

    原來, 他 80 歲前的幸福, 早在20 歲時就全數透支了.

    (本故事純屬虛構)

    靈感來源 :

    1. My ex-flatmate

    2. 自僱 J 及 My ex-flatmate 的一個笑話

    3. 黎國柱醫生

    4. 80/20 法則

  • <覆 [犬儒的迷失與沉思] 的留言>

    yw54321, 大藍地, tommy, kursk : 我不是叫教師坐著什么也不做, 不去爭取加人工. 我反對的是口是心非的東西. 這是否不公平, 我不敢說. 但政府沒有將經驗成比例地給予2000-20006年入職的教師, 是事實.

    我一向反對對任何人及職業有太大的道德枷鎖及局限, 特別是老師. 要求老師遵重一些規矩, 等同要求空姐同護士一定要色誘客人一樣. 若然不是認為只打正旗號爭取加薪有違所謂的道德標準及社會所投放的合理期望, 我想是不會有人想以爭取尊嚴來為 “原因” 爭取加薪. 為何老師要捱義氣? 因為是教師? 我不認同. 老師也是一個人, 當教師也是一份工. (就像當年說醫生一樣)

    就如方潤所說, 加人工就加人工, 講到咁複雜做乜?

    perennial_loser : 你那篇意見比我內文還要長呢…謝謝你. 我想說說老師罷工的有效性. 我曾和kursk 說過, 要有效地在罷工後得到想要的條件 (姑勿論是人工, 放假 還是其他), 今天可以再說得詳細一點. 罷工要有效, 除肯定罷工的人已壟斷該行業的供應外, 更重要是你罷工所影響的對象, 必須與付鈔給你的, 是同一對象, 或受影響對象與付鈔的有相接關連. 教師罷工, 受影響的是小孩 (及父母), 而所有老師罷工 – 即所有學生學習停頓 – 即使長達三個月,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過是相對較短的時間, 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影響 (不會不上學一個月就變白痴). 而即使有影響, 付鈔的 – 即政府 – 也不會直接受影響 (包括財政收入, 短期經濟表現).

    而由於受影響的與付鈔的不同, 兩者之間的溝通及傳達橋樑就相當重要. 在影響相同的情況下, 傳達得越快, 付鈔的越緊張快解決. 所謂的傳達機制大概為 :

    罷工 => 受影響 => 受影響的向付鈔的投訴 => 付鈔的去擺平

    這解釋為何機師及空姐罷工可以經常成功 : (1) 空姐及機師需要訓練先做得, 而且後者人數少, 訓練時間長; (2) 受影響的乘客會轉搭其他航空公司, 受罷工影響的航空公司立即仆街. 以前底特律汽車工人可以罷工成功, 爭取更多福利 (短期而言, 皆因而家d 公司搬走左好多), 大概也是此原因.

    這又解釋為何即使社工之前作出更大規模的有限度罷工, 政府都係無乜反應 : (1) 佢有限度罷工, 對有需要的人影響並不大; (2) 即使有影響, 受影響的與付鈔的距離太遠, 政府唔會感受到迫切性去解決.

    而當付鈔的是商賈, 你叫政府介入紥鐵工潮, 更加搞笑.

    至於受影響的與付鈔著之間渠道, 可以是傳媒. 若政府急市民之所急, 渠道可以不要 (佢都知道晒, 仲急過你, 仲要渠道黎做乜?).

    而觀乎社會對教師的不合埋期望及道德標準, 若教師真的罷工並造成少少影響, 已經有人要大吵大鬧叫班教師好好教書, 捱下義氣. 政府使乜出手? 個人認為教師比起紥鐵佬更少實力搞罷工.

    點解老師唔食得煙? 唔入得馬會 (但可以炒股票)? 唔講得粗口 (但可以玩辦公室政治做更惡毒的行為)? 人家給你枷鎖是人家不智, 你爭取你認為應得的, 要其他原因幹嗎?

    與政治團體合作 (教協大概是吧), 可以有傳媒報導, 得也; 但政治團體最愛喊口號, 越肉麻越正義凜然的越好. 然而世上不是所有人也愛喊口號. 世上可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

  • <犬儒的迷失與沉思>

    最近許多界別的聲音及示威, 要求政府加薪, 增撥資源. 觀乎許多報導, 受訪著都認為政府加薪/ 增撥資源只是其次, 更重要是政府要顯示誠意, 以表示其對該界別的尊嚴及尊重.

    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 是教師要求政府加起薪點, 讓同行同工同酬 (詳見 kursktommyjonk 的 weblog).

    事件的因由, 是早前政府提議及落實提升新入職教師的起薪點. 但政府沒有以同一幅度提升 2000 年後入職後教師的薪酬, 只是加一個增薪點, 或肯定在職教師的人工不比會比新入職的低. 所造成的結果大概是, 一個有三四年經驗的老師, 與新入職的老師, 人工可能只差一個增薪點.

    肯定會有反對聲音. 這個白痴也知.

    政府的仆街及高明之處, 在於它實在仆街. 試想像這在私人公司出現, 肯定會出現離職潮 – 你老味一個新仔入黎同老子一樣人工? 放屁! 我肯定 HR 個 in-tray 肯定仲滿過香港d 堆填區.

    但偏偏這是政府參與最大的一個界別 – 教育界. 除非你是走去當天王 (李靖拓塔?) 或是去直資學校, 甚至乎係轉行 – 否則轉來轉去也在政府的掌上, 走唔出佢五指山 (就像當年聖鬥士中一輝跳黎跳去都係處女座沙加個佛掌中咁低能). 政府大概是看中這一點. 再者, 教師的軟技巧並不容易套用到其他行業上, 他們投資了技巧這么多年, 萬一離開本行, 要轉到其他行業, 風險大. 有所謂的 inertia. 你轉? 轉得去邊? 不如轉去南極教企鵝拉~~ (黑社會中的串爆) : 我夠話踩上月球拉.

    再者, 提高起薪點, 肯定不少剛畢業的學子會去執教鞭. 當然好多人係為理想去教書. 但加左起薪點, 又有理想, 又有錢, 仲唔做? 使春好似記者咁俾報館欺壓. 正所謂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妄夫也不少). 即使 2000-2006 年的許多教師因心有不甘而轉行 (現實係機會不高), 短期或會有影響, 但長遠也不會造成斷層.

    好了. 其實, 上面的是廢話, 純粹是為左懶持平. 以下才是真心話.

    教師爭取加薪, 無可厚非. 但我不明白就是好些團體及人士 (in particular 張文光), 左一句尊嚴及尊重, 右一句錢反而是其次. 站在道德高地, 彷佛立於不敗.

    近年社會好像充斥著一片 “我不是為錢” 的風氣. 只是一句 “我不是為錢”, 什么行為頭頂也有光環, 變得神聖不可侵犯, 反對這些我不是為錢的行為, 就等同受到資本主義/ 物質主義的侵蝕, 支持建制, 必須要被打到. 保育如是; 環保如是; 搞文化如是; 社會企業如是 (很多人連社會企業也搞撚錯. 社會企景唔係唔賺錢, 係唔以賺錢為唯一目標, 以及唔分利潤俾股東). 背後的社會意識形狀, 大有學問, 另文再述. 但這其實很像那些人, 口邊經常掛著英文, 一句中一句英, 然後輔以一詞 “我中文唔好”, 就以為代表自己英文好好. 可惜的是, 中文不好… 其實並不自動等同英文好…

    然而我到今天也不明白, 為什么一同增加起薪點, 就等同給予你尊嚴. 不給, 就等同你沒有尊嚴及受到應得的尊重. 這像告訴我原來錢可以買尊嚴 – 我卻一向以為是錢不可以買尊嚴. 看來以前讀的書是白費了, 也許從少到大電視一幕又一幕的 “你唔好搵錢撻我!” 是屁話. 或許你不同增加起薪點等同 “買”, 但個人認為此純粹乃修辭學上的問題. 付了高人工, 你覺得有尊嚴, 你可以說是交換, 拖捨, 給予. 總之大家也認為 “政府一同增加起薪點後, 該等教師 (或全部教師) 都會然後獲得尊重與尊嚴” 這因果邏輯. 或者倒轉來說, 若政府一早一同增加起薪點, 教師大概不會出來爭取尊嚴吧?

    更 fundamental 的是, 尊嚴及尊重不是依靠自身建立的嗎?

    然後, 我不是為錢. 這句說話, 看上去很美麗, 但背後存在著很大的邏輯陷阱. 既然不是為錢, 這是否代表政府加了人工後, 你會把額外的人工捐出予福利機構? 不用全部 – 我知道捐錢也要時間, 而且額外的人工要交稅 – 50% 就夠了. 不是的話, 還說什么我不是為錢? 這究竟是 口是心非, 還是什么?

    再者, 政府提議增薪點後, 教師才跳出來要求政府給予教師尊嚴. 不加, 本來大家相安無事. 一加, 反而招來話柄. 看在眼裏, 大家好像很喜歡吃魚蛋呢 :

    為錢而爭取, 天經地義. 若不是紥鐵佬訓街, 以及俾人政治騎劫, 俾人上綱上線, 穿鑿附會一大輪, 我是支持的 – 畢竟支持只是用把口, 最多用埋對腳示威. 我不是會那樣偉大 (及笨七) 放棄而家份工, 投入紥鐵行業, 切實感受一下佢地既苦況.

    但此等為求自身感覺良好而鳩o翕我不是為錢的行為, 與自瀆無異, 媚惑人心, 實在令人側目. 一句 “捍衛打工仔尊嚴”, 令我記得非因 月事 心血來潮而參選的葉劉當年有關捍衛髮型的硬膠名言.

    而到最後你發覺原來打工仔既尊嚴只係值 $10. 究竟係將樽鹽好似精液咁射到一地都係, 定係真真正正咁建立自己既尊嚴?

    為求尊嚴上街, 另一邊廂口口聲聲要求加薪. 家長及學生看在眼裏, 這究竟是爭取還是踐踏自身以至教師的尊嚴? 這不是說上街等同沒有尊嚴. 而是當名不正, 言不順的時候, 再走上街爭取尊嚴, 實在是件比慶祝十一國慶而不去平反六四, 更加風趣幽默荒謬絕倫的事情.

  • <疑問>

    請問是甚么時候開始, 我覺得坐 $15 的士對司機來說是種侮辱, 是種罪過呢?

    為甚么呢?

  • 各位, 中秋節快樂~~~

  • <Don’t ask me what THIS means>

    繼續懶豬… 繼續偷懶…

    ***************************************************************

    香港商報
    2007-09-24          
    中國經濟                A09         簡訊               

     

    國航盈利占內地航空總盈利186%

    ~~~~~~~~~~~~~~~~~~~~~~~~~~~~~~~~~~~~~~~~~~~~~~~~~~~~~~~~~~

     

     

    【商報訊】截至2006年﹐國航在國際航空協會全球265家航空公司中﹐盈利額已經上升至第9位﹐國航的盈利額達到中國航空業總盈利的186﹐并且成為唯一一家連續6年保持盈利并且盈利連年大幅提升的航空公司。

     

    國航股份董事長李家祥在其所著《大道相通?中國國航八大制勝方略》中﹐透露了國航自2002年以來﹐從虧損到實現巨額盈利的實戰案例的介紹。

    (答案及延伸問題見 comments)

     


     

  • <Photos of the week>

    暑假完結, 近數天不斷收到友人的 photo album. 糟糕, 實在太美了. 美得白痴, 人間竟然還有藍色的水.

    克羅地亞 (由 LVKY 所攝)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亞拉斯加 (由 kakakathy 提供)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瑞典 (由 友人 CL  提供)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另加 : 再後生, 再美…

    也有不在狀態的時候 :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喂~~ 叫左你唔好淨係望住人地個屎忽~~

    (轉載自蘋果日報)

  • <我敗鳥>

    今天晚上, 回老媽家吃飯.

    吃完飯, 不知為何四個台都亞視既電視, 竟然播起 <舞動全城>.

    見到片頭曲有陳法利著緊身低胸衫, 諗住睇一陣.

    點知…

    遇到高鈞賢係海邊度自瀆三分鐘, 娓娓道來青馬大橋有 1377米, 比起三藩市既金門大橋的 1280.2 米更長 (重點係個 小數點, 好準!); 青馬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吊橋, 所用既主纜長度足以環繞地球 4次…等云云

    點解我會記得? 皆因高先生既對白同維基有關青馬大橋的內容一模一樣

    跟住高先生又繼續吹噓香港國際機場係全世界都貴既機場, 又有最大既客運大樓咁… 跟住好似上國民教育堂咁, 話香港乜 q 都有, 最好既野都係身邊, 要好好珍惜等云云…

    然後徐子珊個個包包樣… 乜港姐冠軍都可以咁樣衰嫁. 大佬, 佢係選美冠軍, 唔以貌取人, 唔通用佢個把界乎佢痴唔痴脷根個把聲音咩…

    我敗鳥.

    還沒有等到陳法利夾胸出場, 我已經嘔鳥.

    離開家裏. 走到街口上次買到千般愛的 VCD 店.

    入去看了一會.

    對, 為的是 <吳清源> 的 DVD. 好幾次到不同的 DVD 店找, 也只找到 V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終於找到鳥. 是唯一一隻. $98

    … 我想鳥很久很久很久, 時間像停頓了…

    最終還是放下鳥…

    我今天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將碟放到收銀處…

    我敗鳥…

    今天, 我徹底的敗鳥…

    若你曾經留過言, 請多等一會, 我會儲多點勇氣…

  • <童年>

    警告 : 若你就快結婚, 或者o岩o岩結左婚. 睇落去可能令你對寢邊人反感. 但係你若果o岩o岩失戀或者離左婚, 睇落去可能拾回點點安慰.


    不多, 只有點點.

    我成日想研究小朋友學習的過程. 當然停留係諗既階段, 這同政府解決空氣污染, 同出一徹.

    如何告訴他 1 的意思是 1? 菠蘿不是蘋果? 起身代表起身的動作? 我不知道. 我想, 就算經歷過無知的階段, 也不代表會知道. 曾問過女友, 究竟小朋友是怎樣知道 “1 是 1″, 沒結果. 連教小朋友的人也不知道, 我想沒有太多人可以用三言兩語說個明白.

    但我想, 一個人對世事的認知, 肯定與自身經驗有關. 根據wikipedia, 佛洛伊德說, 隨著人的發展階段, 人會固著於特定慾望客體, 即傳說中的口慾期, 肛門期, 陽具期.

    對不起, 我唔撚明, 所以求撚期好了. 講佛洛伊德只係想自瀆一下, 順應一下潮流. 好, 入正題.

    若有人問我, 家人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我會答有二.

    第一, 從屋企人身上, 我明白到世上唯一可以無條件對你好的, 永遠只有屋企人, 我界定為同你有血緣關係既人. 屋企人無我 xanga – 哼 (冷笑一聲), 你認為阿媽有我 xanga 的話, 還可以話佢睇亞視? 仲可以話佢好叫我飲湯? 別說笑了 – 所以我係唔使好似三級既女星咁隆胸黎取悅佢地, 我唔需求係度討好佢地.

    家人可以無條件對你好, 我知道這不是一定對的. 若然將這番說話告訴我一些朋友同學, 倒是件諷刺的事. 好些家人借下巨債, 朋友還得像條狗一樣; 好些只當友人為提款機. 還有很多很多例子可以推翻我所說的. 但倒轉來說, 對於他們的家人來說, 朋友不就是可以無條件對你們好嗎?

    無論如何, 我想說第一條的重點是, 屋企人並不包括伴侶, 不論是女友還是老婆. 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二條.

    爸戰時出世, 懂事開始已不知爹娘為何人. 所以我一向只有媽那邊的親戚, 阿伯阿叔個d 稱呼, 我到今天都未搞清楚邊個係邊個, 皆因識左都無得叫. 更重要的是, 從很小開始, 我就知道以前香港的男人很幸福 – 起碼佢地可以有多過一個老婆. 知道以前男人好幸福既原因, 是阿公為了某些我也不清楚的理由, 選揀了小老婆而放棄了我阿婆.

    婆生了七個仔女, 大姨媽, 我媽, 大舅父, 細舅父, 三個阿姨. 在那個年代, 不算很多. 但七個也是人 (遺憾不是叉燒).

    哼 (再冷笑), 若然今日先立法取消, 恐怕一班人會叫囂, 表示 “一夫多妻” 已成大部份人的集體回憶 (及集體性愛), 禁不得. 至於阿公真正置阿婆於不理的具體年份, 我不清楚, 但係我頗肯定阿公作出選擇是在政府於七一年立法之前, 即係我連精虫都未係個陣. 皆因直到今日, 細舅父及三個阿姨仍然為阿公無揀阿婆, 無做過做老頭既責任, 一定鳥之而忿忿不平. 七一年, 最細個個阿姨起碼十一二歲, 細舅父都十五六歲, 無理由話阿公無照顧過佢地. 反而大姨媽, 阿媽同大舅父同阿公既關係不錯 (阿公偶爾會出現, 仲一齊飲茶, 有講有笑. 條友超咸濕, 比我更甚).

    實際年份既推斷, 只係想自瀆一下我既推理能力. 這不打緊. 重點是, 記得小時候問阿媽 “阿公去左邊”, 媽就將故事講一次我聽, 並叮囑盡量不要在三個阿姨面前提起阿公.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在同輩的前面. 但還沒有戒奶戒賴屎, 我就明白原來婚結左都可以離 – 即使技術上阿公阿婆並唔算離婚, 因為佢地無結過;

    原來即使一個人為你生左七個仔女, 你都可以唔理佢, 話走就走 (據聞阿公的小老婆為他生了五個).

    記憶中到八九歲才知道阿媽原來有個家姐, 即係大姨媽. 皆因據聞好多好多年前佢已經不理家人既反對, 跟左當時既男朋友 (後來的老公及個仔既爹d) 去荷蘭, 阿媽阿姨都唔敢係阿婆面前提起佢. 直到我八九歲佢先第一次出現於我眼前. 當時佢句句英文, 我覺得佢好厲害 (屌, 今時今日都大把人覺得黃皮膚句句英文既人係好厲害); 佢仲帶左我去尖沙咀世華餐廳, 食左我人生中的第一隻香蕉船. 同行既仲有佢個仔 (我唔知應該叫佢乜好? 堂表哥? 表哥? 求撚期拉), 同埋 側士丁, 即係佢當時既老公 (係呀, 側田個個 Justin). 還有一些記憶, 但印象很模糊. 阿婆一見到大姨媽, 就原諒左佢. 但大姨媽一干人等回荷蘭後不久, 就聽媽說他們離了婚, 大姨媽更在荷蘭流離失所. 當年阿婆是有提議她回來的, 但大姨媽一直就在荷蘭.

    原來, 一個只讀到小學, 不太懂英言的女孩, 不理家人反對, 跟心上人私奔, 離鄉別井, 連仔都生埋, 這段婚姻最後都只落得如斯田地.

    記憶中爸媽的感情一向很差, 仆街一點說, 根本未好過. 自從我得知有離婚呢樣野之後, 我同老姊一直認為佢地離婚只係時間既問題, 也只是名義上及實際上的分別. 誰對誰錯, 不是重點. 誰可以說一段自己身在其中的關係的破裂, 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 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但我不得不承認, 曾經好憎好老頭, 年青時 (i.e. 十二三歲時) 曾經搵把成呎長既鐵尺一野劈落佢度 (注意, 並非我身上, 肚臍對落個把. 邊止一呎長?). 幸好佢載眼鏡, 否則佢已經成個石黑龍咁既樣 (唔識自己去 google 下), 仲邊q 度似魯迅?

    還記得小時候很喜愛喝利賓納 (現在不喜歡了). 媽每天早上會開水沖定一樽給我 – 那年代沒有利賓納仔仔這回事 – 讓我小息時喝. 一次爸媽吃飯時嗌咬, 爸將發狂般把電視機上的東西全數推到在地上, 包括那支 1 公升利賓納. 血紅的利賓納流在地上, 我的心也在滴血, 也在哭泣. 爸的狂害我第二天沒有利賓納喝, 好像之後也沒有再喝過利賓納. 在那個我的世界, 那支 1 公升利賓納就等同當時的佳寧, 港交所 (0388.hk), 匯豐銀行 (0005.hk) 了.

    原來你與一個人生活了廿年, 為他生了兩個小孩, 最後即使大家住在同一屋簷下, 不須同床, 已得異夢. 你完全不能預計他會這樣發狂, 這樣失控. 你哭了, 誰也在哭了.

    或許這便叫經驗. 對於我來說, 童年時遇到的婚姻總是得到支離破碎, 五馬分屍的下場. 或許是出於自身的經驗, 我對婚姻, 從沒有投下過信心的一票. 即使是腦海的想像, 也絕無僅有. 我沒有問過老姊, 但我相信她的想法應該和我差不多. 曾幾何時, 我笑說結婚的目的, 只是為了離婚. So sad but true.

    所以我不是在埋怨家人帶給我這樣的一種想法. 無必要. 他們影響我不過是一個事實, 並無對錯.

    唯一有過所謂的未婚妻, 諷刺地, 也是家人安排的. 話說在重慶大廈的歲月, 認識了住在樓上的一個太子女, 算是青梅竹馬的. 媽每一次見到人, 也說要找人當新抱. 害得我好尷尬. 後來不知怎么, 與太子女失了聯落, 我找了她很多年, 也找不到; 甚至乎大學時拜託友人借來她中學的校刊, 也找不到她.

    到後來爸媽真的離異了, 對我的學業溝女社交生活, 好像沒有直接影響 (或許沒有離異的話我可能七歲拎 Ph. D). 最難受的日子 – 若有的話 – 一早已經過去.

    記得中四時班主任問 : 點解你咁反叛?

    我鳩o翕話 : 應該係同單親家庭有關.

    呢個答案嚇到班主任仆街, 佢之後無再煩我. 其實當年還幸慶過這對媽對任何人都是一種解脫. 即使中學拍拖, 我的想法也沒有太大改變. 曾經想像過與初戀情人結婚後的生活, 但關係不到一年就完了. 第二個女友, 父母關係也差, 又是名義夫妻, 實際與離婚無異的一段關係 (其父為貨櫃車司機, 應該是當年掀起包二奶熱的先驅), 關係又是不夠一年就完結.

    不知為何, 不知從何時開始, 我已經相信自己不會結婚. 我不相信占卜, 但若要我相信我未來不可改變的一件事, 就是我不會結婚. 這便是我的命. 我早己接受, 她也一早已經接受. 我也沒有想過她的感受, 不論是今天, 還是未來. 她不是口是心非的那種人, 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

    但一天, 我突然發現, 我可以浪費我的光陰, 糟蹋我的青春, 消磨我的時間. 但我不能豪賭人家的光陰,燃燒人家的青春, 打發人家的時間, 除非那是我不在乎的人. 這是個人責任的問題. 我可以賭一局, 賭我三十歲時娶不娶人家; 賭的代價是零, 但人家賭的, 是青春. 就當我不敢賭好了. 即使賭羸了, 可憐手上還有一大堆泥碼, 要在往後的四五十年繼續局賭. 我不想賭, 我不想輸.

    我不敢說這樣離開了她, 是否如我所願, 造就她最終得到幸福, 還是落得一個比與我一起更差的下場. 我只想履行我的責任, 諷刺地, 就是不想負責任. 我不想負責開圍骰. 我不夠強. 我的底線, 就是沒有底線.

    或者我太愛她了. 但愛得不夠, 只有愛也並不足夠. 我相信這是命. 為何我相信, 我不知道. 或許這是自身經驗的結果. 除非時光能倒流, 記憶能抹走, 否則我的信念與台灣是中國不可分裂的一部份一樣, 是不可改變的.

    我終於找到離開她的藉口了.

     

  • 為香港政府入股港交所致哀.

    為香港正式踏上大鑊飯之路致哀.

    The road to hell is alway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更重要是, 為錯失 $17 元時購買港交所致哀.

    停寫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