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12, 2005

  • <環保銀行 DBS>


    我同一日內為兩個港元戶口及一個澳元戶口做定期 (一週, 兩週, 一週). 金額不多, 三個夾埋不過四千元. 每一個定期, 佢都會用郵寄方式send 一份通知書過黎. 我係以網上銀行方式做定期, 理應寄電郵已經足經. 但 DBS 最唔環保既地方係, 三封通知書並唔係夾埋係同一個信封寄過黎, 而係分三個信封, 三張通知書咁寄過黎.


    故事仲未完結. 唔熄既話, 定期會自動 rollover, 而種樹既 DBS 係會再寄三封通知書過黎. 於是者, 我兩個星期無返屋企食飯, 一共有六封通知書.


    我曾係某電訊公司做過 billing department, 發一封通知書, 大概要經過幾次人手處理 – 電腦都要有人禁掣, 有人換紙, 又要入信封. 用最低價既勞工去做, 睇怕都要 $2 一封. 加埋郵差 (噢, public good argument 又出現) 同運輸費用, 一封通知書就用左社會 $3. 仲未計呢d 信最終會 (早十年) 去左堆田區, 點計?


    既然我用網上銀行, 仲寄信過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州六號升空>


    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好些連國歌也不懂唱的人會為 “中國人站起來了” 而感到欣喜自豪. 個人不會因為上太空的是/不是中國人而有特別的感覺. 早兩天在電視上看到聶海勝的家人說就算不是聶升空 (那時還沒有決定), 也感到同樣高興. 那大概是放屁吧.


    我對升空沒有感覺, 怎至反感, 不是因為中國有好多小朋友無飯食, 而是升空對中國人的民族優越感有不良的效果. 人家做到的, 我們都做到了. 蘇聯人升空, 不是升空嗎? 不值得高樣地高興嗎? 美國人呢, 法國人呢?


    把”你”"我” 劃得太清楚, 對誰也沒有利. 周小川數天前說 : “中國的錢都給外國人 (包括台灣及香港同胞) 賺光了.” 操! 誰抓你的錢, 有什么關係呢? 各取所需, 無人迫你呀…


    又如利苑贊助的飲食節目. 節目名字忘了, 但主持是那個黃麗梅. 此女每次品嘗佳餚, 只得三兩個詞匯, 除了好味, 好滑, 好乜同好 X, 佢就無其他詞語黎形容好味既食物. 有一次佢食蟹, 竟然話


    “好重蟹味!”


    真係吹脹.


    回到正題. 呢個飲食節目, 寫稿及講稿的每介紹三兩種食品/食法, 便會強調這食品/食法源自數千年前既中國, 以彰顯我國飲食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 係, 我係中國人, 但使唔使成日講中國人有幾厲害? 屌, 成日講火藥係中國人發明, 你唔講埋下一句 – 不過係歐洲人將佢發揚光大?


    國際貿易上的保護主義, 源頭就是來自這種 “你”"我” 的分類.


    剛聽到新聞說聶海勝與妻子聶捷林、女兒聶天翔對話後, 感動得流出淚來。


    嘩, 比 <真情> 更加煽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到老家>


    過去十八年, 我都住係尖沙咀. 今日回到了兩個家. 想到了一些事情.


    以經濟理論用係真人身上, 所遇到的困難真的很大.


    另外, 見到重慶的家, 基本上不相信自己曾在那裏住上了五年. 那裏… 實在是一團糟, 無論如何回不去了. 情形就好似室友說, 你試過有豐滿的女友, 真係好難走回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見到郭詠琴呀!!!!!!!!!


    真人超索!!!!!!!



    (圖轉載自牽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