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6, 2008

  • <潘朵拉的盒子>

    傳說, 潘朵拉將藏有各種災難, 疾病, 傷痛, 悲哀, 嘉欣, 川島, 明步… 的盒子打開. 最後只讓希望留在盒子裏.

    還漏放了幾個 bt 種…

    潘朵拉的盒子. 不可以, 也不能打開. 很多人也寧願沒有打開 – 可惜這通常發生在他們把盒子打開後.

    留在世上的潘朵拉之盒, 實在太多. 誘惑, 何奇多.

    ***************

    舉個例.

    每對情侶, 各自也有一個潘朵拉盒子.

    它有個比較現代化既名, 叫手提電話.

    家下d 手提電話, 有千幾種芬唇 – 儘管你用黎用去都係 “接聽” 同 “打出” (部 iPhone 仲要次次都係 “last dial” 個一兩個人呀陰公) – 大部到似大哥大. 行開行埋, 去廁所, 唔記得, 總有機會讓你的手機 與 你的伴侶 獨處.

    你只係大一個五分鐘既便. 可惜呢五分鐘裏, 你既伴侶腦裏盤轉左三千次, 已經咬爆左四次唇, 五內翻騰, 六神無主, 七上八落左九千次. 煩惱既, 不過係諗緊開唔開你個 sms box, 睇下有乜人發短訊俾你, 同埋講內容係乜. 這個所謂潘朵拉之盒, 是對於你的伴侶而言. 你可以隨時打開, 無關痛癢. 但對於是你的伴侶, 這是個極度邪惡的一個盒.

    別以為你伴侶打開盒子, 是個簡單的決定, 按那三四個按鈕之前, 就要在公眾的好奇心 與 (1) 個人的道德與品格, (2) 情侶之間的互信 及 (3) 個人私隱之間 取得巧妙的平衡, 與及徹底既麻醉.

    “我都係想重溫下我send 俾佢d 冧冧 sms o者.”

    “如果佢無野, 身無屎,  怕乜野我睇?”

    “我就係信佢先開嘛.”

    如此這般. 諸如此類.

    很多人會先以上述 “理由” 麻醉自己, 理直氣壯. 但我相信, 更多人 (不論是男是女), 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諗都無諗, 一口氣就開左.

    可憐既手機並唔係寶寶龍, 佢會播出酷愛既鈴聲, 但你解開佢既 key-lock, 再按住佢既 下體 掣, 佢唔識叫 “唔好”, 反而一如以往, 將你帶往熟悉的畫面.

    一縷輕煙, 徐徐從手提電話飄出. 空氣彌漫著血腥的氣味, 然後釋放出無限的災難與爭吵.

    對不起. 你男朋友除了藏有其實唔係咁大殺傷力既巨型武器 (就自行發揮想像力), 更藏有大量不可告人既 sms – 其實應該係不可告 “你”, 皆因個d sms, 就連佢阿媽都o岩睇. 唯獨係你唔睇得. 那可能只是一句 “生日快樂”, “恭喜發財”, “happy new year”. 問題就在於, 發出短訊的人, 是男友的前度, 前前度, 前前前度, 甚至乎係一些你不認識的女人. 那個時候的你, 是不會理會有沒有其他男人/ 友人發短訊給他, 你眼中, 就只有 凌凌舍舍 這幾個短訊.

    當然, 盒子內更大機會是一堆與其他女生互傳的色慾短訊.

    這事情, 獨家試愛也拍過. 現實生活也實在太多. CS 的電話, AW 的月結單, JW 的 MSN, 還有爸當年的月曆, 我的 SMS, 某某人女友陳年的情信. 潘朵拉的盒子, 太多了.

    如果你睇完能夠扮傻, 完完全全似無睇過, 咁其實你可以睇. 但我唔明你睇黎做乜. 沒有人可以滿足完自己的好奇心, 置身事外, 心裏沒半根剌, 口頭沒一句有骨的說話. 那個是你的伴侶, 你的情人; 你的朋友, 你的親人. 一些你重視的人. 所以我們能夠看完八卦雜誌, 看到 “記者” 走到人家的垃圾筒搵用過的 M 巾, 從高處偷拍愛侶在家中玩煮飯仔的場面, 跟蹤某某出去偷食, 然後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過. 繼續我們的生活.

    越愛我們重視的人, 越不能讓一切視若無睹.

    ***************

    我記得姐姐問過我一條問題 :

    “你寧願做一隻快樂的豬, 還是做個痛苦的柏拉圖?”

    有時候, 糊塗, 千金難求. 你知道了的東西, 是不可以靠個人的主觀意志去忘記. 忘記是件不知不覺的事. 世間就有著太多罪惡的裂縫, 無時無刻在等待入侵.

    記憶中惟一一次, 在沒有授權下打開伴侶的郵箱, 是分手後很久的事. 她向我發了一個電郵, 但亂了碼. 我登入了她的郵箱, 把電郵搞好, 發給自己. 完.

    我發誓, 沒有看過其他東西. 也沒有再登入她的郵箱, 其他人的也沒有.

    只能說, 由細到大, 我就一直被人偷看我的日記簿, 電話, call 機 (我估而家好多人唔知呢樣係乜), sms. 知道被偷看的那種不安與不快, 也從來沒有那種好奇心.

    ***************

    更遺憾的是, 好些潘朵拉的盒子, 打不打開, 不由你作主.

    當你痛定思痛, 決定不去打開男友手機的 sms box. 此時候, 手機偏偏響起. 就像你 $260 買港交所, 趺到落 $70 你終於諗住止蝕. 但阿爺又無拉拉救市. 又再一次挑起你的貪念與慾望.

    好了好了. 你終於下定心腸, 每手蝕十萬, 止蝕離場. 我相信這是真的, 你正想在網上理財落 Market Order 盤. 就在接 “submit” 的那一刻, 彭博機紅色的新聞爆出來, 標題是 “China Government uses $4000 bn to rescue the stock market”.

    我也知道你實在不想看, 你真的不是因為什么好奇心. 只是漆黑一片中, 手影顯示屏的燈光, 特別明亮. 光線直透你眼簾, 神經反射告訴你, 那個名字, 很熟悉. 十萬分之一秒, 你記起是那個姣到不堪的女生. 然後, 腦袋會記得有關該女生的傳言, 曾和有婦之夫搭上, 與很多男人也有一手, 一腿.

    你不去想. 但腦袋越浮現許多你男友與她正卿卿我我的片段.

    我知道, 你是不想去想的. 但正如我大學時做過的一個實驗一樣, 起碼在這刻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

    那個實驗是這樣的, 跟我做一次 : 你合上眼睛, 倒數十秒. 然後不要想長頸鹿.

    10
    9
    8
    7
    6
    5
    4
    3
    2
    1

    據理解, 這在十秒, 無人可以不想長頸鹿 (我忘了我是在甚么情況下做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的結論是 : 我們很難才控製到我們不想什么. 題外話, 也沒有人腦海的長頸鹿是黑白色的 – 我們習慣了的圖像也是彩色的.

    你一洩如注. 腦海的幻想, 你停不了. 你已經光速將整個故事編好.

    那不過是來電顯示的一個名字. 你不過看了億萬分之一秒. 你, 其實, 擁有 寫 . 輪 . 眼 .

    ***************

    最近看那本唔知佢o翕乜既 “black swan”. 書中提及有些資訊是 “有毒” (toxic). 越接收得多這類型有毒的資訊, 對世事的判斷力, 每況愈下.

    第一次看, 只想到 無線的劇集, 是種慢性劇毒, 比什么三聚青安, 孔雀石綠更恐佈. 這是對任何人都有害. 可惜沒有立法會議員發覺, 並要求立例監管.

    最近再看, 發覺世界上有些資訊, 對世上所有人都無害, 除了你. 因為只有你才在乎這些無無謂謂的東西.

    例如…

    你情人初夜的對手. 沒有人會說介意女友不是處女 (反正就沒有人會介意恐龍絕了種呀!), 但看見女友初夜的對手, 是另一回事. 那不過是你與女友某次在街上遇到一個不修邊幅, M 字額的男人; 你女友尷尬地打過招呼. 搭了數個站地鐵, 到了深水步吃公和豆花時, 她才淡然告訴你剛才那個是她的初戀情人.

    你不自覺地想起, 你是她第二個男朋友, 而她一開始就不是處女… 而且她的技巧很純熟, 好像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 你往後一個月, 若還能與女友行房的話, 腦海也會出現這個男人.

    或者, 你去旺角新天地買了一對鞋, 歡天喜地. 是09年春裝, $399, o岩你 size 的, 就只剩下這么的一對 – 這證明了自己有眼光, 證明這鞋款受歡迎, 證明與這對鞋有緣, 證明這對鞋非買不可. 這樣的理由, 還有千個. 前仆後繼, 刷咭.

    滿心歡喜一路繼續殺下去, 沿著地鐵, 去了太子的聯合廣場, 荔枝角的長沙灣廣場, 最後一站是葵涌的 MRT 消費站. 你在那裏發現一模一樣的鞋, 不過是 $150, 實在惱死人了. 後來在二樓口咬著豬皮豬紅, 飲著凍檬茶時, 你心裏一直忿忿不平.

    好了好了. 畢竟千金難買心頭好, 自己喜愛這雙鞋, 管它是三百還是三十元? 在坐車回家的途中, 你的氣消了一點. 你是愛這對鞋的. 還打算執執三年無郁過既鞋櫃, 迎接這對鞋.

    到你打開鞋櫃, 面對那幅嘆息之牆, 你覺得自己活像考古學家, 很難才找到一些有用的資料. 畢竟你不會再穿的鞋, 就實在太多了. 忽然你竟然在周口店發現猿人骸骨. 原來, 同款同碼同色既鞋自己已經有一對. 幾時買的, 你一早忘記了. 你只知道現在你有兩對同款的鞋.

    還是, 你看到友人的前度, 在尖沙咀街頭擁著別個男生, 一臉幸福的樣子? 以前一起吃飯, 你從來沒有見過友人的女友笑過, 更遑論半點幸福的笑容. 正當你懷疑是否那個她之際, 你手機響了; 再望一望, 疑似友人的前度和男生上了一架寶馬 7 系, 絕塵而去. 電話的另一方, 正是你那友人. 他相約你去酒吧劈酒.

    看到他落寞的神情, 三年無剃的鬚 (唔好對號入座), 吸著純萬 (真係唔好對號入座), 拿著麥哥倫飲呀飲 (你仲對號入座!), 你好意思告訴他到達酒吧前的情境嗎?

    不能. 但那種心如刀割, 自己知就夠了.

    或者, 那甚至乎不是前度, 而是現在的男友? 你友人雀躍地告訴你, 他們快要結婚了. 你三十分鐘前才見到他與別的女生從時鐘酒店走出來呀.

    屌你! 你條笨柒! 未結婚已經戴緣帽拉! 仆街!” 你心裏一直想講這幾句話.

    又可能是, 你與前度閒談 – 老實說 (我知我成日用呢個字) – 除了開口和前度打友誼波, 個人認為任何人也不應該與你還愛的前度有任何形式的聯繫及溝通. 不要電郵, 不要sms, 不要睇她的 blog, 也不要向朋友打聽他的近況. 鄧明步唱得差, 然而再見不是朋友的詞填得很多.

    然後, 她直接告訴你, 快要和新男友去日本, 但已經行厭了關東地區, 今次會去關西一趟.

    你打給她, 原本是說想和她復合, 就連求婚戒指也買好了.

    你仰天長嘯.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 實在太多了. 好些是自己攞黎. 無論如何, 知道了只會讓自己痛苦, 可是你無法逃避.

    避乜春? 跟本沒有半個空位讓你避.

    你只能接受顏射.

    你只能接受中出.

    你只能接受, 默默的接受與祈求 – 祈求這些事, 這個潘朵拉的盒子, 能夠長埋黃土之下.

    有時候, 做一隻豬, 也是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