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qitue

  • <對號, 入座>

    團體 G 舉辦大型會議, 招請社會上奇人異士, 名流商賈, 共商大計. 由於為團體 G 首次舉辦有關該議題會議, 因此參與者眾. 團體 G 於是將議會者分開四批, 以便分組討論之用. 每組大概兩個月開會一次, 個別組別在會議與會議之間會提供工作坊以加強議會者對某題目的認識.

    以下是四個討論小組會議 (不包括工作坊) 的缺席人數. 組別A 第一次會議有 5 人缺席; 第二次, 4 人; 第三次, 8 人; 組別 B會議第一次會議有 3 人缺席. 如此類推. 組別 C 只開過三次會議.

    A B C D
    5 3 3 5
    4 6 6 8
    8 10 7 15
    18 16 16

    .
    .
    .
    .
    .
    .
    .
    .
    .
    .
    .
    .
    .
    .
    .
    .
    .

    最明顯的現象, 就是缺席人數與日俱增. 四個小組的第一次會議, 共有 16 人缺席; 第三次, 40 人; 第四次, 50 人. 而當中每個小組的缺席人也不斷上升, 並非祇得個別小組上升. 總言而之, 缺席人數上升是大趨勢, 錯不了.

    由於參與議會人仕眾多, 不可能訪問每位缺席人仕的原因. 作出大膽解釋, 由於這是團體 G 第一次舉辦有關該議題既會議, 議會人仕開頭並不清楚會議的作用及目的, 總會人有我有, 死唔執輸; 雄心壯志, 不會缺席. 阿媽成日講既 “新屎坑都有三日旺”, 大概如此.

    多開幾次會, 參與人仕 – 奇人異士, 名流商賈 – 開始發覺唔對路, 知道議會難有實質建樹, 繼續出席都係浪費時間. 橫豎議會者眾, “多我一個唔多, 少我一個唔少”, 倒不如缺席好了. 有人先知先覺, 有人後知後覺, 但到頭來都發覺到呢個會 “無乜用”. 於是, 缺席人數又乘坐了祖國的神六火箭 (我真係好 “proud of” 祖國), 一飛沖天.

    繼續參與既人梗係否認會議會用 – 一係佢地執迷不悟, 仲認為個會可以有野出; 一係佢地口是心非, 無埋由承認自己去垃圾會噴口水.

    Talk is cheap, but attendance is not. 用把口講會o厄你, 但講到身體力行, 好多野無得o厄 – 人們以缺席以表示對會議的不滿及失望.

    若果你心水清, 應該估到呢個叫 “策發會“. 而 A – D, 當然係佢下面既四個小組.

    (資料來源 : http://www.cpu.gov.hk/english/csd_committe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