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背後>
史弟對市場的膜拜, 在很多人的眼中, 已到達橫不講理, 盲目, 進入一個哲學性, 不理性的地步. 史弟認為, 市場並非全能 – 我不相信有任何東西是全能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只要一天資源仍是 “有限” 的話, 不可能有 “全能” 這回事.
市場有其局限. 什么壟斷公用品界外效益資訊不完全, 全是現實世界存在的, 這些不容否認. 史弟所否認的, 是許多人以為有比市場更好的制度 – 民主, 投票, 政府, 獨立的監管團體, 選美 - 可以更有效地解決這些所謂的 “市場失效”. 既然市場可以失效, 政府也可以 “失效”. 民主也可以, 任何解決問題的制度也可以. 比起市場, 其他的制度都有數個缺憾 : 其對社會的貢獻及其得益可以一點關係也沒有; 即使明知沒有用, 要廢除, 花上極長時間勇氣能力及決心. 在未能解決之前, 錯的繼續錯下去.
有人說, 既然這些制度在現實世界存在, 他們在解決問題上一定比用市場來得優勝, 否則 “既然人是自私, 永遠爭取最大利益”, 我們早已用較有效率的方法. 這是對的, 但做決定用市場還是制度的人, 考慮的除了效率, 還有很多一大堆不知名的東西, 這些是什么, 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 : 民意, 背後利益, 公平分配, 諸如此類, 如此這般. 我不想舉些空中樓閣的例子. 一堆的既得利益者, 是可以影響當權者的決定, 令他們的既得利益得以保持, 而社會的代價比既得利益大. 看看每年調整綜援, 總有一大班人來嘈話加得太少/ 減得太多.
市場是什么? 講到最後, 是個人選擇的權利. 經濟學, 講的是人會如何對誘因反應, 來來去去不外乎是三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