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 <女子組合的起與落>

    話說用左成個月糧, 睇完少女時代演唱會.

    睇完, 開心完, 但有個問題好困擾我成個月 (雖然演唱會只係完左兩星期) :

    究竟少女時代仲可以玩幾耐?

    好些人會立刻跳出來說 : 永遠大紅大紫咧. 如果你答案係咁, 唔好再睇落去, 我建議你去 youtube 睇返呢條片, 繼續J 落去算. 作為一個男人, 第一次睇真係幾難忍得住唔扯旗. 你相信永恒? 十年後 Yoona 32 歲, 仲可以叫少女時代?

    因為無聊, 我根據維基一些資料, 找出1990年後國際有名女子組合資料 :

    (xanga 後備圖)

    解說一下.


    The Group

    這裏只揀了女子組合 (girls group), 不包括主要走創作路線的女子樂團 (girls band). 女子組合以行行企企的成員為骨幹 – 通常有幾份姿色, 偶爾會加一兩個能唱能跳既成員 – 通常其醜無比, 就算識作曲作詞就算識都係一支起兩首止. 例如 Speed 明顯地上原多香子就係食飯兩味, 島袋寬子 就係擔擔抬抬. 未有時間 (亦唔打算花時間) 去仔細研究每一隊, 但大部份組合既方程式都係咁. 唯一例外既係 Twins. 兩個長期行行企企, 香港果然係一個充滿奇蹟既地方…屌你呢d 先叫獅子山精神.

    再唔明組合 同 樂團 既分別, 老實講你咁撚蠢, 唔好睇落去 – 即係 草蜢 (組合) 同 Beyond (樂團) 既分別, 明冇?

    只選女子組合, 沒有挑男子組合 (如當年紅到真係痴線既 New Kids on the Board), 主要原因係我懶. 第二, 女子組合, 主要係賣樣, 賣外表 而 女子樂團可以賣埋 才華, 市場與客源不同, 可以不理.

    而女子組合, 我又只挑了較受歡迎的 4 隊 (Spice Girls, Atomic Kitten, All Saints, TLC – 以銷量計算) 同 亞太區較紅的3隊 (Speed, Twins, S.H.E. – 後兩者只是大中華區較受歡迎).  不在列表上, 但又值得一提的有 t.A.T.u (俄羅斯; 當年維港巨星匯有搵佢地, 黎完之後一沉不起), Morning Musume (Morning 娘, 由頭到尾我唔覺得佢地紅), Bananarama (早年既美國女子組合).

    事實上, 甚少女子組合可以紅遍全世界. 雖然上面有7隊, 但嚴格來說只有 Spice Girls 可以做到在各個洲份都紅起來. 而將 Twins 同 Spice Girls 放係同一個列表, 簡直係侮辱左人類. Twins 個兩個歌手, 十年黎無進步過, 其實係件好難得既事 – 阿 Sa 講野仍然係好似咬住咀唇, 語氣係低低能能, 阿Gill 經過08年陳冠希事件後仍以玉女形象示人; 佢地連成名既側手翻都失手… 真係達爾文在生都俾佢地激撚死.

    不過, Twins/Speed/S.H.E. 同 少女時代/AKB48 都係亞洲市場既組合, 應該有一定參考價值. 因此, 儘管我將所有組合放埋一齊, 大家未必要將 少女時代/AKB48 同 過往既女子組合 睇齊. 純粹開心下就好.

    還有一點, Spice Girls, Atomic Kitten, All Saints 三組皆為英國組合, 一齊係1990-2000年打個你死我活 (雖然佢地並非完全overlap). 我比較肯定的是, 競爭有助質素提升. 正如90年代頭的NBA 競爭最激烈, 那時候的NBA 最好看; 然後到98-02幾乎是個黑暗期… 而香港樂壇最好看, 就是90年代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皇 (仆街, 呢個名幾撚老土!!!) 的年代. 那個時代競爭最激烈,人材濟濟 – 1990-1998年間無人能同時有最受歡迎男歌星/亞太區男歌星/金曲金獎兩樣 (cf. 林峰先生); 李克勤, 許志安, 關淑怡 與 彭玲 也不過是二線頭的角色. 這也是為什么當年一些並非一線的歌星今天復出仍有大量觀眾 – 今天競爭太弱了. 男的只有一個陳奕迅, 女的也不過是容祖兒與謝安琪; 也不夠台灣的爭. 你不喜歡也好, 你一定識唱每天愛你多一些/分手總要在雨天/祇想一生跟你走/那有一天不想你/離開以後/情深說話未曾講. 不計林先生的 chok, 你答得出 男人信什么 是誰唱的嗎?

    那是2010年金曲金獎的歌曲.

    Number of members/ Age of members at debut

    大部分女子組合都係3至4個人. 原因, 女人好麻煩; 在夠吸引力既情況下, 越少女成員越好. 你睇下淨係謝安琪一個都咁多是非… 所以少女時代 (9個) 同 AKB48 (佢話就話48個, 但計埋後備應該有60個. 如果計埋其他分支多過解放軍.) 出道五六年, 居然無乜不和新聞, 真係奇怪.

    佢地出道既時候, 成員都在18-21歲呢個身材同樣貌都屬於一等一既年紀. 只有變態國家日本, 先會接受到小妹妹上台唱歌 – 島袋寬子以speed 成員出道時只有12歲. 仆街真係毛都未生齊… This tells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preference of male.

    Peak

    Spice Girls 同Speed 幾乎一出道就紅到仆街, 2年紅爆, 4年就散band; 其他組合用3-5年時間到達頂峰. 如果你將3-5年加上 少女時代 (2007年出道), 佢地應該係 2010-2012 年最紅.

    即係話, 少女時代今年會最紅, 亦都只不過紅埋今年. 之後隨著個人樣貌同質素下降, 再加一兩單離隊合約問題 (幾乎肯定出現), 之後就無以為繼.

    而 AKB48 (2005年出道), 以組合計, 佢地既頂峰已經過左 (2010年). 不過, 究竟乜野係 AKB48? 去左拍AV 個個中西里菜, 可唔可以叫自己做 AKB48?

    Active years and first substantial break

    定義上黎講, 過左頂峰就會走下坡.

    呢句係廢話.

    你會問, 點解會走下坡? 點解唔可以一直保持係頂峰?

    Bill Russell (波士頓塞爾特人名宿, 曾拿11次NBA 冠軍) 在其自傳有以下的一段

    It’s much harder to keep a championship than to win one.

    After you’ve won once, some of the key figures are likely to grow dissatisfied with the role they play, so it’s harder to keep the team focused on doing what it takes to win. Also, you’ve already done it, so you can’t rely on the same drive that makes people climb mountains for the first time; winning isn’t new anymore.

    There’s a temptation to believe that the last championship will somehow win the next one automatically. You have to keep going out there game after game. Besides, you’re getting older, and less willing to put up with aggravation and pain… When you find someone who has the motivation to overrule that increasing pain and aggravation, you have a champion.”

    Bill Simmons 叫這 Curse of Winning : 大家都以為成功是靠自己. 當你作為組合好紅好紅, 成員就會以為成績係依靠個人. 即係咁講, 唱片賣到一百張, 4個成員個個以為有三十張係自己既支持者買既…但呢條數計唔可能出現.

    更重係, 呢一百張唱片並唔係4個人 “個別” 吸引力加埋既成果. 如果佢地以個人出碟, 每人可能只係賣到15張. 餘下個40張, 其實係佢地作為團體, 作為組合既成果.

    但當你係頂峰, 引誘多 (錢女人男人花天酒地), 大地在你腳下, 國計掌於手中, 你唔會咁諗. 尤其當你踏入26-28歲 (出道後5-10年), 開始人老珠黃, 開始要為自己打算, once there is a break or a crack there is no way you can bury it. 尤其是女人, 更加麻煩. 又或者你發覺組合走下坡, 你更想獨立發展, 留條生路; 越咁諗, 組合更走下坡, 周而復始. 呢個時候就會有不和, 離隊, 拆伙既傳聞. 最終變成解散既事實. 大部份女子組合都會有一個重要分裂, 令團隊無法再以原班人馬繼續 (短暫或長期), 或隨後有新成員加入. 苟然殘存的組合, 大多都無乜所為.

    我沒有實際數據, 但上述理論成立的話, 樂團組合拆伙既機會就遠比組合低得多 – 因為成員都 “知道” 自己在組合的位置, 高估自己實力既情況應該較少見. 而男子組合既壽命亦會較女子組合長.

    事實上, 7隊女子組合中有4隊解散過, 一是鬧交不和 – 話左女人麻煩 (All Saints 仲搞野. 聞說佢地係飛機爭一件 jacket 著最後散band.), 一是 人類自自私私要有家庭要生仔要有個人發展  (Spice Girls, Atomic Kitten, Speed). 不是有四個成員, 每人的平均貢獻是1/4, 有很多東西要靠團隊才發揮出來 – 這是女子組合最令人悲傷的事. 分拆後, 個別發展既成員, 成就遠比不上組合既成就既 1/N (N 等於成員數目) – 除左 Victor Beckham, 佢一生最大既成就就係嫁左碧含. 呢點大家都無異議. 呢個大過世界上99%女人既成就 (係英國計應該淨係輸俾英女皇, 死左既戴安娜 同埋 凱蒂).

    總括來說, 女子組合既活躍壽命最多11年, 之後都係似植物人咁名存實亡 (除非你覺得Twins 仲好活躍). 大時大節, 春秋二祭或者結婚周年紀念, 佢地就會出黎復出唱下歌咁. 不過個陣時大部分成員都變到師奶, 個條車胎大到, 個樣老撚到… 今時今日個Victoria 俾你屌你仲屌唔屌? 所以乜野少女時代, 有得睇好睇埋呢兩年…

  • <用屎眼看世界>

    我們都怕風險.

    風險, 就係你叫雞之前唔知妓女個樣同 141 張相同唔同. 佢可能仲正, 但更大可能係好醜. 無 141, 之前仲慘, 你連個妓女係高矮肥瘦都唔知, 去妓院只能靠 word of mouth; 後來印刷術進步左 (一野講千幾年後), 有蘋果風月版同東方男極圈. 估下估下, 唔清唔楚, 就係風險最簡單的解釋. 題外話, 若有天真的女讀者仲唔知乜係 141, 可以問下男同事/ 同學, 或者直接 google 下.

    若你嫌上面例子太淫賤, 風險就係你去 b+ab 買衫, 睇中左件衫, 好靚, 但好貴. 總之好靚. 你明知下個星期 b+ab 會減價. 可惜你偏偏怕個日遲10 分鐘收工, 呢件咁特別, (你以為) 個款未見過, 顏色花紋合眼緣既一件衫俾人買左, 到時無 size, 喊到無謂. 對於唔肯定既事, 風險. 甚至乎, 你恐怕不過係 apm 行個圈, 件衫都好似恐龍咁係呢個世界上消失, 即使你已經拎住兩對 Birkenstock, 四袋 k-2, 六盒 fancl, 個口仲有支波板糖, 為左減低呢件衫消失於人群中既風險, 你都要碌咭買左件衫.

    好多年前 – 近排成個阿叔咁講d 千幾年前既野 – 返中學對住d 學弟講野. 當時臨近公開考試, 我同佢地講 :


    如果你讀左書, 唔使驚, 因為你準備好;

    如果未讀, 都唔使驚, 因為你多數唔合格.

    心同此理, 推而廣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一直認為, 買人壽保險是多餘的, 因為你係咪都會死, 投保人肯定可以拎返舊錢 – 分別只係早死利息高d, 遲死利息低d (當然高息低息本身都係一個不肯定); 在肯定的情況下, 而家拎舊錢出黎, 第日有得拎返, 個d 叫定期存款, 唔係叫保險. 更諷刺係, 金融海嘯下, 好些保險公司差d執, 要政府出手打救 – 大概等於你係大海遇溺, 救人員去救你, 反而遇到更大既溺, 最後你要救佢.

    我地從細細個, 從生活上就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 – 男友會唔會一腳踏兩船 (驚都係多餘. 邊有貓唔食魚), 鍾意既球隊可能出唔到線 – 從來無人教過我地點樣應付風險. 就連少少都冇. 一日到黑淨係教你乜春弔古戰場文, 消化系統 (點都唔撚教繁殖, 吹咩?), 微積分. 不是說這些東西沒有用, 學術上可能有, 在現實生活裏 – 我們到最後都要活在現實 – 中學有九成 “術科” 的內容, 是多鳩餘. 最多只能向心儀的女性演野. 係演野, 唔係表演碌野. Sin-Cos-Tan, 你畢業後有冇用過半次? 咪撚玩拉.

    對沖 (hedging) 不是複雜的學問. 這可和對沖基金, 索羅斯, 什么人也沒有關係. 畢竟我們每一天也在借對沖而減低自己面對的風險.


    早陣子想了一些無聊到爆的例子, 分享一下.

    簡單講, 應付風險有四個方法 : 直接面對, 避開, 減少, 轉移. 用性愛的例子去說明懷孕風險:

    直接面對 = 中出

    避開 = 口爆/ 用手

    減少 = 用避孕套/ 計算安全期等避孕措施

    轉移 = 叫男友去召妓


    ————–

    (一) ICQ MSN 溝女

    我不知道現在網上溝女還流不流行…. 反正我從沒有試過… 多數係女溝我 (醫生~~ 病人又出現思覺失調咧~~~~). 當然, 很多人是用 xanga 溝女的. 歡迎對號入座.

    用 msn 溝女 – 阿叔以前用 icq 多 – 最大既風險, 就係約條女出黎之前唔知佢靚唔靚, 身材好唔好. 這是極大的風險. 當然, 你可能怕失望, 所以索性唔約 (避開風險). 老實說, 見到面都未必知佢身材好唔好, 畢竟女性的胸部, 就像意甲打假波之事, 無日無之…. btw, 據我觀察, 日本的女生, 大多數是 30AA – 32A. 咪傻拉~ 立花里子對波係假嫁.

    樣貌 與 身材, 是樣貌先行, 身材走在後. 不是波大不重要, 而是樣靚可以蓋過波細 (或身材欠佳), 但波再大也不能蓋過樣衰.

    為減低約到醜女既風險, 你或許會向對方拿一方張相 (icq 傳快佬的聲效 : ~ 胡~~ rabbit). 不過這和用避孕套一樣, 不是100% 安全既方法, 畢竟對方可以發一張台妹, 韓妹, 任何人但不是她本人的相給你, 活像香港夜總會話田中麗奈係佢度返工一樣. 屌, 問心拉! 若對方問你拎, 你都分分鐘俾畢彼特張相佢. 除左拎相, 你會試探下佢讀邊間學校, 再問朋友既朋友既朋友既朋友睇下有冇呢個人, 同埋佢正唔正. 呢d 係減少風險的方法, 但唔係全部有用.

    好了, 到最後你決定搏一局. 承受 顏射 風險, 約她出來見面.

    好似我中學一個學弟咁 :

    讀中學 (幾十年前既事), 一個低一屆的學弟, 係 icq 溝女. 重申, 係學弟, 係其他人, 唔係我 - 雖然我知呢d 情況就好似 “我個朋友搞大左, 點算好”, 其實, “我個朋友” = “我自己”. 呢個學弟, 膽生毛, 唔撚識死, 對呢個世界充滿信心. 約個女生出街之前, 竟然唔問對方拎張相!!!

    好了, 這也算了. 大家約好, 說明好記認 – 噢 . 賣 . 葛 . 不知道是書包還是手拿一朵血紅玫瑰, 像聖矢中雙魚座既絕招, 助學弟放血 (或是拜山用的菊花? 管它的. 我一直以為這么老土的招數在粵語殘片才會出現) – 在當年仲未執既尖沙咀新港戲院等.

    老哥呀~ 你唔知人地咩料就唔好插住朵玫瑰去送死咧. 新港對面有間大家樂, 可以望到新港門口. 你都望一望先呀. 唔會咁o岩有人又放一朵玫瑰呀嘛? 點知年青人就係咁有勇氣 (同戇鳩). 佢一野就企係門口!!

    當然世界無咁筍, 俾佢遇上當年只有廿歲既林嘉欣. 根據友人所覆述, 學弟望見對方, 立刻後悔咁誠實. 現實會對毫無準備就上戰場的人, 施而極刑 : 對方是徹頭徹頭尾是 義投jew… 即係國語的 一 . 頭 . 豬. 然後更恐怖的是… 他們一起去看的電影, 是至今人類歷史上最賣座, 三個小時的驚世愛情故事 – 鐵達尼號!!!!

    友人吞吞口水, 繼續說他三個小時的電影, 不敢把頭轉向女生的一邊, 害得他看完電影頸都梗了… 然後… 還有然後嗎?

    我係學弟的話… 當然唔係我… 會先約幾個朋友, 發覺唔對路, 咪去會合朋友; 約到林嘉欣既, 咪放朋友飛機 law. 又或者叫個朋友幫你買支玫瑰, 係新港門口等你 (風險轉移). 朋友係咁用嫁咧!

    ————–

    (二) + x 哥

    李嘉誠先生是值得尊重的. 不是他排福布斯權力榜 23 位. 最起碼佢既港燈, 電費一直高過對面海既中電, 而大家都無佢乎, 一路俾佢姦. 港燈每度電與中電, 相距若 35%; 1998 年差距是 2%. 去年最癲既時候, 相差 40%. 點解? 因為以前起多左電廠, 但相對九龍/ 新界, 香港島發展及電力需求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 於是乎電費越黎越貴.

    我在這裏解釋過為什么需求下降, 價格依然節節上升. 總之除非你燒炭, 否則佢根本係度屈柒你d 錢.

    電費上升, 扣除不必要的成本後, 基本上你既錢係去左電力公司.

    如果想減少電費不斷加對你既影響, 最好係買電力公司既股票. 唔係買大唐, 神華呢d 大陸股. 買港燈 (6 號), 中電 (2 號).

    下圖所示, 每度電既平均電費 與 電力公司股價, 關係十分密切 – 一個升, 另外一個都升.

    從總體資產價值來說, 你買左電力公司既股票, 一邊廂要俾貴電費 (其實你係咪都要俾), 另一邊廂可以從電力公司的股票升值獲得補貼. Net Net 究竟是賺還是蝕, 這下可考功夫.


    港燈
    Photobucket


    中電
    Photobucket

    煤氣
    Photobucket



    這策略最大難題, 以同樣的百份比, 以錢碼計股票的上落比起電費的大.

    — 港燈 / 中電 500 股一手, 它們 10% (以港燈股價 $43 計, 大概是 每股 +$4.3), 你的資產上升 $2150
    — 以一個家庭一個月用 300 度電計, 電費每加 10% (約每度 +$0.1 度), 你每年的額外支出 是 $360

    可以的話 – 即係你唔可以, 你買 85 股港燈 (資產上升 85 * $4.3 = $366). 但更大既難題係, 你唔知電費會點加. 所以要好準確完全消除風險, 是幾乎沒有可能. 不要計什么 delta hedge. 那些只是用來玩玩而已.

    總之, 住九龍/ 新界的人買一手中電; 住港島的買一手港燈, 可以對沖大部份風險; 也不用愁電燈公司 同 政府 夾埋電燈膽一齊強姦你荷包.

    當然, 要一些經濟能力較差的人, 買電力公司股票對沖, 有點何不食肉糜… 對唔治 law.

    心同此理, 你用電盈上網, 可買 8 號. 若仍 cut 唔到有線… 唯有溝佢d 女主播… law…

    ————–


    (三) 旅行

    自從金融海嘯, 日圓既匯率由 每美金 130 日圓, 一路升到低位每美金 90 日圓. 噢 . 賣 . 葛! 即係當日一個 15,000 yen 既 agnes b – 我記得呢個牌字既袋都係 10,000 – 15,000 yen – 折實只係港幣 900, 今日已經要 1,200 港幣! 於是去日本買變得十分唔抵. 去東京無印, uniqlo 買野, 份份鐘比係香港買更貴. 當中仲未計及搬搬抬抬既汗水, 血 同埋 精.

    即使你想日本春夏二祭減價時去買野, 鎖你, 扣除匯率唔會抵得去邊. 食住行係唔會減價. 東京既地鐵/ 火車, 貴到 high high, 一個站要 120 yen ($10), 由新宿去迪士尼, 來回要成舊水.

    若果你去東京旅行, 臨行先換日圓, 當年可能貴, 可能平. You are uncertain. 這便是風險.

    第一次去日本, $6; 第二次 $6.3; 第三次, $6.8. 去到上次… $8.3. 去到日本, 乜春都貴, 望住d 野, 完全無 shopping feel. 我既建議, 係去旅行前一個月, 不斷望住匯水, 一見平就買 – 分三四次. 我上次去日本, 其實d yen 係 $8.6, 我好早買先唔使捱貴yen…

    但觀乎自僱J 就黎去澳洲渡蜜月, 但澳元已經過左 $7 港幣… 呢d 咪叫 講就天下無敵, 做就有心無力…

    ————–


    (四) 賭波

    馬會剛推出賭波遊戲時, 我正修讀碩士. 那時, 偶爾會和 LT 去西邊街間馬會買波. 十賭九輸, 是對的; 你贏的一次, 是第一次賭. 炒股票, 賭馬, 入葡京, 第一次也多數會羸錢. 這是所謂的 Beginners’ Luck. (其實, 如果你第一次輸左, 你多數唔賭落去. 所以, Beginners’ Luck 很大程度只是賭仔的偏見.)

    不過, 我第一次賭波, 真係贏. 馬會第一日有波賭, 我買 拜仁 穿 曼聯 穿 車仔 (??), 三穿一, 贏但賠率超低. 買 $10 賠 $20 咁.

    好咧, 阿根廷, 我十歲開始鍾意佢. 佢個年開始 (1990 年) 贏唔到世界盃.

    點知隊仆街 2002 年分組賽出左局, 輸左俾乜撚野呀, 和左瑞典呀屌你.

    到左 2006 年, 終於等到有波賭. 於是乎有阿根廷既比賽, 我都買佢對家贏. 明明鍾意阿根廷但走去買對手英格蘭. 此乃對沖 – 不錯, 如果阿根廷勝出我好開心; 如果佢輸我會好唔開心. 馬會既出現, 令到許多睇波人搵到能夠對沖心愛球隊輸波既金融工具.

    於是我買廿皮英格蘭 : 阿根廷勝出, 儘管輸廿皮, 依然合皮; 輸了, 雖然唔合皮, 但有金錢回報. 以放棄少許好景時的快樂以換取仆街時既得益, 點都贏, 好事也.

    但呢種對沖, 大前提是你不能影響結果. 比如阿根廷足球隊既著名前鋒巴迪斯圖達 (越講越多上世紀既野…), 佢怕自己球隊係世界盃對荷蘭出局, 佢係唔能夠買對方贏. 一來國際足協唔俾, 二來佢能夠影響球賽結果. 對沖變成賭局.


    ————–


    (五)
    不要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好多公司有員工供股計劃, 八五折供股. 即係匯控一舊水, 你係員工 $85 就可以買. 這是員工福利的一種.

    我一向反對買自己公司股票 – 你將工作風險 同 投資風險 綑綁在一起. 如果你本身是雷曼兄弟的員工, 你在金融海融中不單失去了工作, 投資損失也可能很慘重.

    再說, 你投資在一眾投資銀行, 損失也肯定大鑊 – 你期間仲要拎錢出黎供股 (例如 : 匯豐股東). 當遇到打沉成個行業的事, 整個行業的股價一齊仆晒街. 所以甚至乎連自己工作行業的股票也不要買. 當然, 遇到d 野打擊成個世界經濟, 基本上係大家一齊含家剷. 有全世界同你一齊含家剷, 其實, 都唔係太慘. 少至還有你…

    簡單一點說, 一隻股票下滑的機會 > 一個行業股票下滑的機會 > 一個地方股票下滑的機會 < 所有地方股票下滑的機會. 比如, 油價下降, 石油股會跌但汽車業/ 航空業會升.

    這和所謂高層的options 不同, 給他們 options, 原意是希望他們領導管理有方, 替公司賺更多的錢. 而侏儒如你我, 對世界影響力是零.

    當年在花旗銀號工作, 很多同事有優惠買股票. 我替他們擔心, 皆因花旗的股價最高是 $50, 現在是 $5……. 最低是 $1 樓下. 即使你 $50 時以半價買, 到了 $1 時你會擔心自己聽日仲使唔使返工, 而不是股價了…

    85 折供股, 可以買; 但買到返黎即刻放. 然後拎d 錢去買第二樣野, 買對高跟鞋都好呀~ 唔好買自己公司股票. 即使你做 巴郡 (股神畢菲特的公司) 都係咁話.

    而除了以上各點減少風險/ 對沖的例子, 大家可以留意 ken sir 的現代教育可能快上市 (source here). 你抽人家英文水, 人家抽你荷包水. 等價交換, 好合埋o者~

    各父母如果一邊唔想講英文窒下既人教你個仔英文, 另一邊又要搵人地補習, 你就要買呢隻股票. 萬一你個仔補習好似倒錢入海咁, 一去冇回頭, 連中一都升唔到, 你都叫有d 股票升幫補下…

    ————–


  • Dear all,

    After leaving my another xanga for some 4 months, I decide to switch it to a twitter-like account.

    Here we go.

    Entries (including this latest one) will be shorter, with more frequent updates. It would cover my daily life and thoughts, mostly regarding economics. Meanwhile, this xanga will have longer entries (but being longe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quality).

    Please subscribe, then sit on the sidelines with your peanuts (and penis), and see how long I can maintain 2 accounts before giving up (again)

    S

  • [一炮雙響]

    留意 :
    (1) 題材敏感. 切忌認真討論
    (2) 文章冗長. 看後會有睡意

    <來生不作女兒身>

    以下一個問題, 我問過好多人, 有男有女, 有老有嫩 :

    你下世寧願做男人定做女人?

    只有少數人會答我佢下世想做女人, 而呢d 人, 今世係唔識死既男人為多. (讀者喜歡可以留言回應這問題)

    至於我, 揀九千次都係揀做男人, 沒有半點猶疑. 我肯定的程度, 是願意係阿媽個肚, 甚至乎係老爸粒精既時候, 願意碌咭俾錢做男人. 十萬八萬港幣. 仲未去到要變性都要做男人, 但我對男人作為終生性別, 是有十足的肯定.

    最起碼起碼, 唔使每個月起碼有兩三日無端端 屙血 俾經期所影響. 只有少數女人, 經期來時, 身體沒有半點影響, 心情沒有差上加差. 若然你女上司是 三十歲以上, 未婚無男友, 恭喜你, 你每個月就有幾日做人肉沙包. 若然再加上佢個子矮小 + 短頭髮, 嘩! 你仆街既機會率係 120%. 我遇過四個這樣的女人 – 30+, 未婚, 唔夠五呎, 短頭髮 = 全部都是變態的. 大辣椒也未夠貼切, 她們簡直是斷魂椒 (Dorset Naga, 全銀河系最辣的辣椒).

    提起經期, 大學時懶叻, 向當年女友建議, 係佢經期既時候買紅棗水俾佢飲 – 紅棗補血嘛 – 幾撚聰明! 點知佢話 :

    你白撚痴嫁? M 黎個陣飲紅棗水, d 血好似盧山瀑布咁湧出黎呀!

    呢d 咪係女友M 到既時候亂o翕無謂既結果… 屌咁你口爆吞精拉八婆!

    呢個女友, 教識我好多野. 我試過和她一起揀胸圍 (這樣一來我再沒有什么好怕了…); 背得出資生堂各 eyeshadow 的顏色配搭 + 價錢; 在 LV 陪她買過五位數字的手袋… 每一去街她會有驚喜給我. 總之, 下次女同事經期到, 你記住叫佢沖紅棗水飲! 藥到病除.

    於是屙血那幾天, 男友也成為出氣袋, 不斷申出舌頭叫 “女皇” “女皇” (歡迎對號入座…) 但受苦的不過是那幾天, 你見到她的幾個鐘而已!! 難為她們周而復始, 萬象更新, 直到五十歲停經… 而陳氏某君竟然可以拿著沾有經血的衛生巾 – 儘管這樣做一點也不衛生 – 對著鏡頭拍照. 呢d 錢, 抵你賺. 拎去洗眼洗腦洗屎忽拉仆街!

    而男人又有什么是可能偶爾會來, 會令自己流失了一點營養, 但自己又控制唔到呢? 咪淨係得夢遺… 咪你話你要夢遺定月經?

    有經期又慘, 無經期, 仲慘. 如果你d 經幾個月唔黎, 代表兩個可能 : (1) 你俾人中出左, 恭喜你, 你已經好似徐淑敏咁, 有個啤啤; (2) 你有女人病. So we always run into such dilemma : 無論有還是沒有, 也是麻煩 – 稱之為 “有沒有困局”.

    戰果好清楚, 男人 1 : 0 女人

    ———–

    提起男/ 女友, 另一個不做女人的原因, 是怕蝕底.

    是的. 男人很少會在身體上蝕底, 儘管近年越來越來女色魔…. 反而女的, 始終有擔心. 擔心俾人搞, 擔心俾人渣, 擔心姦俾人摸, 擔心俾人姦. 顧得頭時腳來翻. 男人呢? 我做了男人接近三十年, 每一天也只有擔心沒有女可以搞, 沒有納米秒是擔心有女人會來搞鳩我. 陽具與陰道的比拼上, 除了立場軟化, 古道熱腸, 前者是不會敗的.

    至於近年說越多越多女色魔, 不是胡說的 :

    去年就有17 名女士因非禮而被捕; 1991, 0宗; 1996, 4宗… 當然她們非禮的是男還是女, 我們無從得知. 問題係, 總知有女人咸濕其他人拉. 作為男人既人試下去公眾更衣室摸鳩其他男既碌野law. 未必會報警既, 但肯定會屌柒你, 甚至乎打柒你.

    男人涉嫌強姦既數目, 年來出奇地穩定. 80-100 宗左右. 但非禮數目上升, 估計既用手計偷拍人既仆街多左… 好似d 人拍人扮佐助 同 小櫻咁…

    男人涉嫌強姦/ 非禮的數目, 年來一直比女人的多 (廢話…)

    Photobucket

    更令我擔心的是, 若我是女人, 生得太醜的話會連蝕底的機會也沒有 (又一個 “有沒有困局”). 這實在是太大打擊了! 一口氣喝下一支麥哥倫12 年, 只想讓男生佔便宜, 失一下身, 準備讓人撕破積塵的處女膜, 連性感內衣, 茶包, 魚網絲襪也穿好了, 可惜男生就只掉我在家中的沙化, 放下小手袋, 頭也不回就走 – 他說夜了! 明明不吝惜, 大送秋波, 上下失守, 去到房間重見天日, 人家才發現剛才在老蘭貌似天仙的你, 突然變得貌似如花, 於是借故今天是禮拜日, 不能犯禁. 這樣的借口 – 全是真人真事 – 也虧男人想得出來.

    男生醜, 可能有材華/ 健碩身驅, 女生可能會欣賞 (留意係 可能 + 可能; 唔發生既機會率係 1 – [可能 x 可能]). 但女人醜, 有乜才華技術內在美再無乜所謂, 因為係男人心目中, 佢就係醜! 點做佢都係醜.

    承認吧! 男人無法承認自己不是膚淺的動物. 人類也沒有辦法. 我國文化歷史源遠悠長, 形容男人得的字眼有 : 靚仔, 型, 英, 俊, 肖, 酷, 高大, 威猛, 瀟灑, 浪子, 有性格, 才子. 當中大部份都唔係指個男仔面相討好.

    女人呢? 靚女, 大波, 腳長. 頂盡加多個 屎忽大. That’s ALL. 無咧!!! 對唔治, 但實情女人生得醜, 你就只剩下對波, 對腿, 對law. 我怕生得靚, 成日蝕低; 更怕生得唔靚, 連蝕底的機會可能也沒有. 巧何憐呀~~~  問自己吧! 你試過讚一個女人 (除左你老母同老母輩) 賢良淑德? 忠於婦道?

    你說 : 好了, 我不美, 但胸大. 做胸的女人也不錯

    我說 : 不錯, 你胸是大…

    但 . 永 . 遠 . 不 . 夠 . 大 .

    Remember what you learn in your first lesson of economics :

    Human wants are (!!! must be plural) UNLIMITED.

    Follow me, Un-Fucking-Limited. 由於不能回頭, 你的胸, 永遠不夠大 : 你有潛質的, 整容再黎過咧.

    大波可能會對女生造成困擾及煩惱, 更甚者可能要去縮胸 (再來一個 “有沒有困局”), 但我沒有聽過男生因為陽具太長而輕生剪短佢呢個念頭. 否則全個非洲不可能有黑人生存. 當年住在重慶大廈, 經常看見來自非洲的朋友穿著短褲. 可惜, 紙係包唔住火, 佢地既生殖器官係褲浪度走左出黎… 真係有成呎長呀

    至於男人如我, 陽具太短, 會自悲嗎? 不會. 畢竟有些人就以為技術可以搭夠…. 但女生胸大小, 就連希望也沒有. 一世只能被人叫飛機場.

    大波 vs 長鳩. 根本無得打, 男人再次取得壓倒性勝利.

    分牌上顯示出 :

    男人 2 : 0 女人

    ———–

    好了好了, 你說 : 我先天全敗, 後天可以努力爭回面子吧?

    讓我再想想吧.

    說了這么久, 難道女人就一點優點也沒有嗎?

    絕對不是.

    起碼起碼, 很多女人擁有的一樣優點, 是男人沒有的.

    女人的直覺.

    不要任何理推邏輯推論 (話明係 “直覺”), 只是本能地說出感覺, 女人的直覺就準繩得可怕. 千年一潤, 她們無端端會拿你的手機看 – 這天你剛好忘了刪除和某某的情慾對話. 你帶她見朋友, 她一口就說出某君和某女是一對, 某某其實又有一腿.

    她會突然知道你在想什么, 更重要, 知道你有沒有做對唔住佢既感覺. 當佢肯定有呢種感覺後, 就會對你進行嚴刑定埋 逼供. 說得不好, 逼供 變成 逼宮.

    好恐怖. 但引人入性.

    這么多年, 泡了這么多女生, 一直想學習她們的直覺, 可惜一直只學到入射角… 射呀射, 射它吧…


    ———–

    <香港的女性與男性>

    這文比較悶, 而且短, 一次過登好了.

    統計署這本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是少數我會由頭睇到尾, 再由尾睇返上頭既統計刊物.

    放心, 我唔係講港男港女呢d 爛過日本女動作演員某部位的題目. 以前講過, 但要講的已經講完. 再者, 我從來都唔認為全部男人或者女人可以孤獨終老 – 我們都是不可以孤獨的兔子. 個人可能可以; 但整體來說, 人是不可能獨自生活.

    全書 228 頁, 當中有超過一百個列表, 千幾張圖. 好明顯, 統計署根本無預過有人咁無聊睇晒. 我只是快速地看了, 然後選取一些有趣的列表, 用來談天說地, 風花說月一下. 因為懶, 所以好多數字/ 列表只能很概括地支持我的鳩o翕, 未必100% 準確, 但應該不至於誤導讀者的.

    ————

    1. 男女數目失衡 – 香港每千名女性只有 960 個男性. 好些年齡組別, 例如 30-34; 35-39 的男女失例更加不平衡. 1996 年還是每千名女性有 1048 名男性… 男人死撚晒? 在較年青的組別, 跌幅尤其嚴重.

    Photobucket

    這個比例長期下跌, 令我想起高考時做的一個中文聆聽練習 : 一班同學行進行辯論, 題目大概是男女關係, 或是內地生育政策之類.

    聲帶中一位明顯是扮演主修經濟的演員, 說 :

    “擔心男女比例失衡, 是多餘的…

    若然女的數目少了, 女生自然多人爭, 價值便會上升; 於是父母便會設法生下女嬰. 反之亦然…

    所以長期來說, 男女比例, 必達至平衡”

    聽畢後我笑鳥.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有人用 demand supply 去講男女比例, 男女關係等. 後來, 讀碩士時才發現真的有人用經濟理論去解釋 家庭, 婚姻; 而且更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2 年的加利 . 貝加, Gary Becker)

    最有可能既原因, 係 男人死撚晒 拿單程證來港的, 多是後生女. 周秀娜便是俵俵者之一. 她 10 歲跟隨父母來港 (1995 年. 當年叫單程證還是什么, 不知道. 有可能佢到今日都仲係黑市勞工… 即係北方佳麗?), 1990 年她不在 5-10 歲那一組, 但 2008年 20-24 歲那一組就多了周秀娜了~ 表1.13 也支持這一點

    Photobucket

    總之, 有很多原因, 小演員的理論聽上去合理, 但錯了. 總之, 佢錯撚左. 總之, 好撚多女, 但我無拍拖.

    總之, 錯撚晒.

    2. 總之, 這也是錯.

    — 灣仔春有女人??? 各區中, 男女比例最不平均的是灣仔區… 我肯定中西區那組數都是錯… 除非…佢講緊既女人全部 40 樓上.

    — ….諗諗下都可能o岩既. 畢竟灣仔區得阿嬸阿婆, 仲有駱克道d 菲律賓女士… 但肯定無靚女law. 一個都冇. 半個都冇.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3. 香港的女生很多已寄情在工作上.

    近年女生的人工, 爬得很快, 好些職業女生的人工已比得上男生了 :

    — 經理級女生的人工, 零八年已拍得住男生;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的, 更高一點點.

    — 其他職業, 可能涉及勞力, 男性的人工仍較女人高 (當然, 這裏的數字沒有計及學歷, 經驗, 工程等)

    Photobucket

    4. 你想係香港溝日本妹…

    發夢拉柒頭!
    得個幾千個, 減左d 醜既波細既 (大概七成), 同埋d 跟住老公黎既 (太古城一齊那些日本婦人, 大多都是隨來港工作的日本丈夫來), 大概有兩三百個既. 例如乜野涼名凜…. 除非人妻拉…

    — 至於莘莘學子, 據理解大學既非內地外國學生也很多的. 要好好考高考, 然後試洋腸, 食西餅…

    Photobucket

    5. 追 . 求 . 定 . 結 . 離

    1986 年, 有差不多 80% 的婚姻是兩者皆沒有結過婚; 去到 2007, 2008 年只有 70% 左右. 我相信未來日字, 大部份的婚姻 – 40% 至 50% – 會是涉及再婚. 順帶一提, 表2.3 顯示, 即使再婚數目上升, 女人仍處於不利的一方. 新娘再婚而新郎初婚的數目 (2009 年 3534 宗), 遠低於 新郎再婚的數目 (6003 宗).

    前陣子去一對已婚朋友的家, 二人都是我的中學同學 (他們的故事, 有空再寫). 他們有了小孩, 蠻可愛的小女孩. 吃完飯在抽煙喝威士忌時, 男友人談起結婚這話題. 我說這個年紀, 找個年紀相近的當女友很麻煩. 這都是決勝負的日子 – 當年也就是想到有今天才離開上任女友. 家族的咀咒, 我也說了. 他好言相勸, 叫我長遠要放下包袱, 考慮一下結婚的問題. 他說離婚不過和分手一樣, 分別只不過是要去律師樓.

    我想, 對很多人來說, 離婚結婚已變得和分手一樣吧. 最近聽說好些同學朋友, 閃電結婚, 又閃電離婚; 再閃電結婚了.

    這個再婚百份比很重要, 尤其對有關的行業而言. 對這些人而言, 基本原則大抵是 : 一 . 切 . 從 . 簡 :

    婚宴. 再婚的人一般不會大肆宣傳, 大排延席, 通常只會舉行簡單的酒會. 再擺十零廿圍的, 不是沒有, 但數目比較少
    婚妙照. 這些人也可能索性不拍婚紗照
    住屋需求. 兩者初婚的, 結婚後會置業. 初婚者住屋需求多為淨正數; 再婚的, 結婚後可能會賣掉原有的物業, 住屋需求可能是淨負數.

    Photobucket

    加上下面 表 2.5 的離婚數字, 看來離婚真的很普遍… 阿媽是女人吧. 我阿媽, 大姨媽也是離婚收場. 儘管未必是同一對婚姻, 2008 年有 47000 婚姻; 有 17700 宗離姻. 相除是 40%, 大概地說 100 對結婚的, 最終有 40 對會離婚………………………………………………..中籤率又高過抽金隅咧 (1986 年數字大概是 10%)

    看來丈夫與妻子年齡相距, 3 年是 “最適合”…. 即係我要搵個 12 歲既妹妹做老婆….表 2.6 顯示, 以中位數計, 丈夫與妻子的年齡相距, 長期維持在 3年附近. 這是不可思議的; 而會懷孕的女性, 大多在結婚後 1 年後出現, 這個 “1年” 也是異常地穩定. 看來結婚的好處, 是可以以後晚晚中出.

    — 近年男女都越來越遲婚, 卻越來越早拍拖, 代表大家結婚前拍拖的數目多了. 2008 年中位數是 男的 31 歲, 女的28 歲. 統計署這組數字最麻煩的地方, 是 中位數, 而不是平均數; 不是 mode. 未來將會更少年輕的人結婚 (根本越來越少年輕人), 越多人再婚, 中位數很大機會會繼續向上.

    Photobucket

    [八月十七日 加]

    延伸閱讀 : belugaland – 奇妙的女體

  • 點解港姐越黎越醜樣?

    <點解港姐越黎越醜樣?>

    港姐質素一蟹不如一蟹, 是事實.

    1. 有圖有真相. 為左令大家回味下港姐的美貌係如何如何地出眾, 我搵返近廿屆港姐冠軍既圖出黎.

    — 以美貌計, 個人認為楊寶玲 – 李嘉欣 – 袁詠儀 那三屆是最無敵的. 即使佢臭串, 而相由心生, 李嘉欣仍是最美麗的港姐. 我記得當年李嘉欣去選, 八歲既我一睇已經知佢贏撚硬. 而我心目中最美麗的香港人是李嘉欣及苗可秀 (林嘉欣是台灣人). 小朋友, 唔識苗可秀? 搵返李小龍d 電影睇下拉.

    — btw, 第三行尾四個個, 係葉翠翠. 順帶一提, 佢話佢無整容. 看來, 全能既上帝除左造唔到一舊佢搬唔郁既石頭, 睇怕都認唔出一個話自己無整容既葉翠翠.

    1990-1995 年的港姐, 嫁得最好. 當中郭藹明 及 盧淑儀 的丈夫 (分別為劉青雲及李克勤) 都出名的好好先生. 大部份的港姐, 嫁得出既話, 都會嫁得唔錯. 朱玲玲恐怕是例外.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Photobucket

    好難講話由邊屆開始, 港姐開始醜樣. 之不過史上最醜既港姐, 不出四人之爭 –

    1986 年李美珊 (佢無入娛樂圈)
    1993 莫可欣 (屌你!!! 你唔好理, 佢老公係型到震既方中信. 係方中信唔係方中 sir!!! 呢個世界發生左乜野事?)
    1998 年向海嵐 (馬面到…月亮面到…我懷疑個屆既評判係盲既)
    2007 年豬扒王.

    好些港姐, 選完出黎, 慢慢會靚. 莫可欣, 向海嵐 同 張嘉儀, 是例外. 她們, 越來越醜.

    其他咁多屆冠軍, 你至多話佢地唔靚, 平平無奇; 即使以今日既眼光去睇, 佢地都唔算醜. 算一算, 過去 12 屆, 出了兩位醜醜港姐, 16%. 之前的 23 屆, 只出過兩位.

    2. 友人懷疑有d 佳麗係俾人惡意挑選入圍, 一來可以令其他樣貌平平無奇的港姐靚d, 二來亦可以製造話題. 之不過一睇今年既候選 “佳麗” – 屌你, 其實仲用佳麗呢個字都好勉強… 我呆撚左…今鑊無線真係玩大左, d 女醜到呢… 點解徐淑敏唔遲三年參選? 高海寧可以等下年呀. 佢地是但讓半個胸都贏.

    網頁係度, 你自己連入去睇. 最搞笑係你 click 入某一位佳麗度睇佢d 資料, 佢會出現實況足球般既數值… (例子一)

    點解選美變左實況? 會唔會有 選, online?

    而當連冠軍都令人覺得有惡搞成份, 仲要近四年都係咁, 呢項選美真係正到無朋友.大佬, 我望班細佬女, 佢地著下比堅尼, 夾下波咁, 靚就唔係個個都靚 – 又靚讀書又叻既女同學又有幾多個? 無錯, d 細佬女名有d 我都講唔出, 但知黎做乜? 佢地起碼有對胸呀. OK, let me be clear : 我唔係一野就望對胸 – 林嘉欣望唔望個胸都無問題 – 但如果個樣唔掂, 有對胸起碼有d 渣拿. 港姐, 又唔靚, 又無胸, 望黎做乜?

    我有信心, 我扮女人都正過佢地. 反正女版許愿也能入圍, yes, we can!


    3. 點解港姐越黎越醜

    回歸到供求問題, 搞左半日終於入題. 在這裏寫經濟, 通常好趕客…

    其實, 你睇返早期少少港姐既去向, 就知港姐有兩條出路 - 嫁個有錢人大名人 (朱玲玲, 高麗虹, 勞錦嫦; 到最近的李嘉欣), 在娛樂圈大展拳腳 (張曼玉, 袁詠儀是影后).

    但近年既嫁入豪門既, 有邊個係港姐? 伊沙貝拉是羊生的妞, 徐子淇是 model 出身, BoBo 是靠 Edison 出名 也是 model 出身. 最近磅. 當選港姐後嫁入豪門的, 是劉慧蘊 (2000年冠軍); 再者, 近年許多港姐當選冠後沒有在娛樂圈發展, 別說是大展拳腳, 她們一個屈尾十就轉行了 – 2002的林敏俐, 2006 的陳茵媺, 2008 年的張舒雅.

    過往, 要入娛樂圈, 各式各樣的 “選美活動” 差不多是唯一的選擇 – 當年的港姐亞姐, 新秀; 現在靠關係, 靠其他渠道上位的方法還要多, 何須依靠港姐? 人家臭狐 baby 已經可以在會展賣寫真了. 阿女, 仲同人係台上面迫? 你o翕呀, 香港有冇十個o靚模? 有冇同一年有十個港姐冠軍? Kama 紅, Janice Man 都可以紅. 但港姐一屆頂多只能紅一個呀. 要學徐子珊, 選美然後去唱歌 – 點解唔直接搵Paco 搵羊生搵neway去唱歌?

    以前仲有細路女話大過要參選港姐, 而家邊度有? 大過梗係要去會展一路除衫一路賣書拉. 當阿叔睇蘋果日報 C1 到 C8 版都係d 二十樓下既妹妹仔著三點式, 仲做乜要食飯個陣望住個電視俾老婆一路話佢咸濕一路睇無料到既港姐.

    做港姐仲要有咁春多道德枷鎖, 徐子珊話上床鍾意做主動又鎖又雪藏又盛, 張舒雅想放下假懶下o者, 咁都係罪? 人地係日本藏毒都冇事拉. So what? 仲參選黎托柒咩, 阿女?

    其他競爭美女的渠道分薄票源, 加上沒有引伸需求的情況下, 女生對於港姐選候位置的需求下降, 於是乎那個 “價格” – 即美貌也隨之而下降.

    4. 一些觀察

    假設無論質素如何. 無線也只會提供一個固定數目的候選位置 (以前是 20 個), 於是乎供應是打楝的一條直線.

    至於需求曲線 (但它其實是直的), y-axis 一向沿用 “價格”. 問題是, 這價格是什么? 是取得候選位置佢要付出的美貌, 位置越少, 你要取得一席位, 便要越美麗. 相反, 如果位置 = 全球人口, 根本唔使爭.

    Demand-supply 打交差, 得到均衡點.

    — 由於不論參選或者當選港姐越黎越無著數, 於是對港姐候選名額的需求越黎越低, 於是那個均衡價格 – 即 美貌 – 也越來越接近谷底. 那些日鬧夜鬧, 但偏偏對住無線食飯既人, 是平白受罪了.

    另一個可以引證港姐質素每況愈下, 就是在華裔小姐選美中, 港姐得獎的機會與名次也越來越低.  葉翠翠拎個陶瓷文化大使. 即係乜?

    — 事實上, 電視公司不會坐以待斃. 近年兩台就數個舉動, 希望從需求及供應方面著手, 以提高選美佳麗既普遍質素.


    亞視從需求入手. 很多年前, 亞洲小姐很聰明地將所有的年紀限制取消 – 當年就吸引了宮雪花參選 (當然那是噱頭多; 宮小姐亦不負眾望, 爆出驚世笑話一則); 2004 年開始亞洲小姐終於亞洲化, 接受東歐及亞洲的女士參賽了. 可惜, 亞視根本係死路一條. 搞咁多野, 都係零分.

    無線則多從供應入手. 早年入選佳麗多達三十名, 1987-2005 維持在 20 名, 2006-2007 年16 名, 2008 年 12 名, 今年只有 10 名. 減少名額, 可能是因也是果 – 是希望借減少供應來維持質素; 也是由於質素太差, 所庂要減少名額.

    無線也在 2004 開始取消準決賽了, 通過減低競爭來吸引女生參賽. 過了這么多年無線終於覺悟了. 我本身很討厭選美活動, 同一班人選一次都唔夠, 著泳衣都要著幾次. 大佬, 無靚女, 唔咸唔甜. 我倒不如開隻倉井空睇.

    但我認為所有呢d 野都唔能夠同歷史既洪流相比. 承認吧! 選美呢d 野, 夕陽工業黎嫁咧… 在一個控制的情況下競爭這類玩意, 讓一小部份決定結果/ 勝利者, 只有在運動會/ 香港特首選舉才可以繼續進行. 娛樂圈, 一上要上戰場, 要面對真正的消費者.


    我想, 有個較吸引到美女參選的方法, 是像 Yes! 的校花校草選舉. 無錯, 是當年連載梁望峰街霸遊戲機小說的那本 Yes! 它校花校草選舉的方法, 是容許挑機的 – 先登一批候選人; 讓你班讀者望一望, 如果有覺得有料, 可以寄相上去挑機. 咁挑三四期到, 便選出最後入圍的校花校草.

    現在無線參選的女生質素, 事前各參選人是不知道的. 當美女的數目夠多, 問題不大; 當數目少時, 可能出現今年一時喻亮, 下年一堆垃圾的情況. 讓參選的在網上報名, 出樣, 出身材, 出相; 你看完後, 覺得自己正過佢, 可以俾你報名. 等一頭半個月, 先選候選佳麗.

    可惜無線近年以美貌與智慧並重, 以掩飾佢d 女醜樣呢個事實. 師兄, 你要明白上帝係公平, 讀得書越叻既, 越醜. 你越鼓勵d 高學歷既去參選, 佳麗就越醜. 選美咪選美, 唔好轉移視綫, 亂開戰場先得嫁. 不過, 無線在珠三角有落地, 有不少觀眾. 我估計, 未來數年, 無線會將參選人的居住地放寬至珠三角. 畢竟, 珠三角就有不少美眉呀. 儘管……

    現在無線傾向將港女 港姐 港男 混在一起, 搞噱頭 (明報是將港女這名詞用得最錯的報章). 這無助提升港姐的美貌, 只會令選美活動越來越騎呢, 令有人想選港姐既女生卻步.

    之不過…

    講左咁耐…

    香港d 女仔根本就越黎越醜, 有乜野好解釋呢?

    (對唔治law. 可惜事實是非常殘酷的…)

    Photobucket

    More to read (上述的資料部份來自這裏)

    香港小姐 wikipedia
    亞洲小姐 wikipedia
    部份港姐的老公
    倫爺 – 每日兩圖 (有辣有唔辣, 小心為上)

    特別鳴謝

    Exist2 教學 : title

  • <天下烏鴉, 一樣黑>

    同大家玩個遊戲.

    我知, 無乜人會玩.

    有三個 items :

    • 2007 年全球本地生產總值
    • 2008 年奧運金牌數目
    • 2008 年 8 月25 日全球最大公司市值

    你估下以下既數字分別屬於邊一個 item :

    Top 5 Top 10 Top 20
    Item 1 48.0% 64.9% 80.8%
    Item 2 50.8% 67.1% 81.6%
    Item 3 6.1% 10.6% 18.0%

    (假設Item 1 為金牌數目, 以作解說).

    最多的  5  個國家, 佔了金牌數目的 48.0%;
    最多的 10 個國家, 佔了金牌數目的 64.9%;
    最多的 20 個國家, 佔了金牌數目的 80.8%

    若你唔想估, 或者見到數字會暈 (我中學時有d 女同學真係會暈), 唔好再睇落去咧…

    *********************

    奧運終於完撚左! 太好咧~~ 日日 “我地中國” “我國”, 煩撚到嘔. 個日係魚米家睇男籃決賽美國對西班牙, 睇到最後一節, 無線佢轉去播拳擊. 好撚野. 閉幕個日, 我嚇到要去睇戲 (結果睇左套機械人女友, 悶到爆), 跟住要食板前 (我肯定佢無電視). 事實上, 開幕個日我都係食板前. 好一件禿頭漢奸.

    奧運完結, 作為阿叔既我, 梗係而家先黎講奧運. 放心, 我講奧運, 比起阿叻嚴肅得多, 最多悶到你仆街. 信我, 我有信心悶到你仆街.

    好, 首先一齊黎回顧白花油金牌榜 (來源 : 維基百科)

    Rank   Nation   Gold   Silver   Bronze   Total  
    1 China China (CHN) 51 21 28 100
    2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USA) 36 38 36 110
    3 Russia Russia (RUS) 23 21 28 72
    4 Great Britain Great Britain (GBR) 19 13 15 47
    5 Germany Germany (GER) 16 10 15 41
    6 Australia Australia (AUS) 14 15 17 46
    7 South Korea South Korea (KOR) 13 10 8 31
    8 Japan Japan (JPN) 9 6 10 25
    9 Italy Italy (ITA) 8 10 10 28
    10 France France (FRA) 7 16 17 40

    (11 名以後既無放上黎. 大佬, 個表水蛇春咁長呀.)

    唔好淨係留意中國. 其實美國同俄羅斯妹都好正.

    當然, 大家都知日本妹仲正.

    如果上面係睇過既 AV 女星國籍排名榜… 日本大概有九成獎牌. 當然有韓國, 香港, 中國, 歐美… 但實在係九牛一毛.

    *************

    (1) 財富不均, Winners take all

    - 而下係頭五, 頭十及頭廿名金牌最多既國家, 佔全部金牌的百份比.

    Gold Top 5 Top 10 Top 20
    Number 145 196 244
    Share 48.0% 64.9% 80.8%

    - 跟住係頭五, 頭十及頭廿名總本地生產總值既國家, 佔全銀河系總值的百份比 (來源 : 維基百科)


    Top 5 Top 10 Top 20
    GDP (USD Mn) 27,573,131 36,422,741 44,344,534
    Share 50.8% 67.1% 81.6%

    - 再黎係全世界頭五, 頭十及頭廿間市值計最大的公司, 佔最大五百間上市公司的百份比 (最大係 exxon mobil, 第二係中石油). (來自彭博)


    Mkt Cap Top 5 Top 10 Top 20
    USD Mn 1,525,644.71 2,657,548.59 4,523,934.72
    Share 6.1% 10.6% 18.0%


    拍理一齊睇


    (%) Top 5 Top 10 Top 20
    Gold Medals 48.0% 64.9% 80.8%
    GDP 50.8% 67.1% 81.6%
    Market cap 6.1% 10.6% 18.0%

    Well, it seems that “inequality” in Olympics is no less than that in terms of income or wealth distribution. Indeed, financial market seems to be “fair”,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of large-cap companies.

    After all, winners take all. Who cares the effort and result of a unknown Kazakhstanian sportsman without even a bronze medal? (唔知點解寫寫下變左英文)

    *************

    (2) 流動性不足, 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 (流動性不足, 跨代貧窮)


    Top 5 1928 1948 1968 1988
    Gold 49.1% 59.4% 59.8% 62.7%
    Total 47.7% 51.3% 53.1% 54.3%
    No. of Country 46 59 112 160
    1. Overtime, medals (either gold or total) ar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in a small number of countries (” top 5″)

    2. Increase in number of countries did not bring a fair distribution of medals per se i.e.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a larger number of countries will produce more “fair” distribution of wealth
    3. This is NOT to say, increase in no. of country has NO impact on competition. We MUST not confuse the end with the means. Competition is a means, not an end. For example, team USA still got the men basketball Gold Medal this year, but the competition amongst team (esp against team USA) is much fierce than in 1992

    *************

    The reason to cut the above at 1988 is not to manipulate data. Instead, after the dismantle of the then USSR in 1989 and the subsequent merger of West and East Germany, the data onwards then are not comparable to those in and before 1988.

    In particular, the dissolution of USSR made medal distribution more diverse (spitting into 15 smaller countries ; the merger of Germany made it more concentrated (East and West Germany ranked 2nd and 5th in terms of gold medal in 1988 Olympic Game). So data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these counteracting forces. (It is not impossible, but the process is very complicated – combining East and West German before 1992; combining ex-USSR states after 1996)

    But for completeness, below are the data since 1996 (in 1992 there is a team call “Unified team”, consisting of 12 of previous 15 states of USSR).


    Top 5 1996 2000 2004 2008
    Gold 44.6% 42.1% 42.5% 48.0%
    Total 37.5% 38.2% 36.9% 38.6%
    No. of Country 197 199 201 205

    The data are too short for saying whether medals ar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But after all, it is still fair to say that increase in number of countries did not bring a fairer distribution of medal per se

    *************

    The above method also reveals the deficiency of using “Lorenz Curve” type analysis to conclude that “流動性不足, 跨代貧窮”, 隨時間富者越富. The TRUE identity of “Top-5″ countries are not revealed.

    That is to say, “top-5 countries”, as a group, may increasingly hold more wealth/ income/ medal, b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se 5 countries may change over time.

    To repeat, NO Lorenz Curve analysis can handle this.

    成日有人話堅尼系數上升至 0.56, 顯示香港貧富懸殊越黎越嚴重. “貧富懸殊越黎越嚴重” 可能是對, 但與堅尼系數上升與否, 關係不大. 今天富人可以是昨天的窮人 – 堅尼系數分辦不了.

    Below ar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10 countries” for the Olympic Games since 1996


    1996 2000 2004 2008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China
    Russia Russia China United States
    Germany China Russia Russia
    China Australia Australia Great Britain
    France Germany Japan Germany
    Italy France Germany Australia
    Australia Italy France South Korea
    Cuba Netherlands Italy Japan
    Ukraine Cuba South Korea Italy
    South Korea Great Britain Great Britain France

    過去十二年, 頭十名拿得最多金牌的國家, 其中七個是一樣的. So it’s fair to say, inter-generation (跨代) poverty in gold medals still exists and has little “improvement” (but the data, to repeat, are too short to be conclusive)

    再細心留意, 即使頭十名的組成相若, 但各屆的排名各異. So the competition is not cross-group i.e. between “poverty” and “wealthy”, but amongst the wealthy.

    *************

    (3) 競爭浪費資源

    Many said competition is bad and creates wastage. Especially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Mainland on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between HK and Mainland


    1928 1948 1968 1988
    No. with medals 33 37 44 53
    No. of Country 46 59 112 160
    Share 71.7% 62.7% 39.3% 33.1%
    1996 2000 2004 2008
    No. with medals 79 81 74 87
    No. of Country 197 199 201 205
    Share 40.1% 40.7% 36.8% 42.4%

    This is just reciproc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medals : the share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without a medal is increasing.

    So next time tell those 118 countries without a medal in 2008 (including HK) NOT to participate Olympic in London, because they are exactly doing what other countries are doing and they did not get a medal.

    Tell them to go to hell instead.

    Competition is extremely bad.

    *************

    (4) 僱主剝削勞工

    No data to support this.

    But in case you have chance, just ask the Mainland gold medal winners when they arrive HK later this week (and also those did not even get a medal in HK) whether training was and is painful.

    Just ask every sportsman.

    Just ask every human being.

    Just ask yourself.

    *************

    靈感來源 : Critique of Capitalism

    This is NOT to say one should not attack capitalism. But next time you do so, please also complain the Olympic Game. Remember this.

    Just that, there is littl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 <戇鳩的人, 戇鳩的事, 戇鳩的數字 II>

    注意 : 能看得完這文, 又明白 >50% 的, 記住留言. 我會電郵你一張我用 小畫家 畫的唐老鴨 (以前畫給其他人的). 若你唔明白, 我都歡迎留言. 但好老實說, 我自己也不會翻看一次. 皆因, 我都唔明.

    前文.

    全港唯一一個識兩電利潤協議的林本利, 今天在明報發文炮轟新的利潤管制計劃. 他指出新的協議將資產折舊期大大提升. 到環境局網頁找了一找, 找到新與舊的協議. (連結 : 中電 : / ; 港燈 : / . 還有更多相關係文件在這裏)

    首先說說林本利的文章. 我不喜歡批評別人, 皆因批評人太容易. 而且, 林本利的文章寫得很好… 除了那數段有關政治制度與電力公司壟斷. 我實在很不喜歡那幾段. 為什么要寫政治呢? 全文重點根本不在那裏. 再者, 我並不認為政治制度與電力公司壟斷有關. 若你不喜歡細節, 看林本利的文章就夠.

    減電費

    好了. 首先說說人們搞不清的減電費問題. 先不計那些細節, 究竟淨看回報率由 13.5% 減至 9.99%, 電費會唔會有雙位數字減幅?

    這個問題很複雜. 增和減 是相對的用詞, 究竟是幾時相比幾時電費的 “加”/ “減”? 可以有兩個演繹方式 :

    (1) 零八年一月@13.5% 回報率 相比 零九年一月@9.99% 回報率 (假設用電量一樣)

    (2) 零九年一月@13.5% 回報率 相比 零九年一月@9.99% 回報率 (假設用電量一樣)

    看似一樣的比較, 但其實不是. (1) 中零九年電費調整, 不單包括回報率下降的因素, 還包括了因資產變動所帶出的基本電費調整 (並非指下文中的折舊因素, 而是單純指因較早前計劃落而導致兩電資產的變動). 而這些資產變動, 早已經決定了, 並非由於新的利潤管制協議所導致. 而 (2) 中的比較, 就切切實實地將因資產變動所帶出的基本電費調整, 撇除於比較中.

    用數字說明會清楚一點. 假設 零八年每度電 $1.0 (13.5% 回報率), 零九年每度電應該是 $1.2 (13.5% 回報率). 由於回報率降低, 假設減幅為 $0.2, 零九年每度電是 $1.0 (9.99% 回報率). 用 (1) 的方法, 減幅 = 0; 用 (2) 的方法, 減幅 = 0.2/1.2 = 16.7%.

    計算這一類因政策改變而帶來的影響, 要想像 alternate scenario, 即 “若沒有政策我們要付多少”, 而不是我們過去實際付多少. 用 (1) 的方法, 很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 新的協議 (即使未計及下面因新的協議帶來的影響) 完全沒有減一毫子電費!

    而撇除純粹因資產上升/下降而帶來影響, 單純看回報率由 13.5% 減至 9.99%, 的確可以減電費. 而且減幅肯定過 10%.

    我完全明白用 (2) 的方法, 與市民付電費的現金流計算/ 想像有出入. 以上述例子出發, 我一年前付 $1.0, 今年也是呀! 根本一毫子也沒有減到. 這是沒有想像 “alternative” 的推算方式. 實情是, 若沒有減低回報率, 你要付的是 $1.2! 是加 20%

    細節

    新的協議並不單止是 13.5% 減至 9.99%. 事實上, 有些細節值得留意.

    (1) Tariff stabilisation fund (前身叫 development fund). (Schedule 3, B1(a), 以 HEC 的新協議為準) 以前只要電力公司抓多過準許利潤, 其餘數可撥入 development fund – 萬一有年抓唔夠, 可以去個 fund 拎錢. 港燈幾年都抓唔夠, 個 development fund 一早空空如也. 中電個 development fund 有 29.3億 市民多交既電費 (連結), 一直 “存” 係中電度, 其實最後都係佢既錢, 只係遲早問題. 而家個 fund cap 左係售電收入的 8%, 多左既要全部退還. 一年 8% 有幾多? 大概係 23.2 億 (06 年數字).

    即係話, 若果今年中電抓到o岩o岩好. 下年中電用戶好大機會有特別回贈, 減電費. 而 cap 左個 fund, 亦會咁程度上令電力公司無搶得咁勁, 因為搶多左要俾返市民. 以前只要肯俾 8% 利息, 個 fund 任滾唔嬲.

    8% 係高定低? 屌, 梗係高. 電力公司賺唔夠係佢既事, 關人奶事? 點解仲要市民存多俾既電費係佢度, 等佢抓唔夠既時候去拎? 若果樓下間茶餐廳同你講, 你今日食個煲仔飯一千元, 有 九百六十元係等佢其他日子唔夠錢出糧俾伙記, 交租既時候用, 等你日日煲仔飯都可以保持收正價 $40 喎! 你會點? 一拳打過去拉.

    做生意就是要面對風險, 不要接受風險, 把錢拿去買保本/ 保證基金好了. 抓不夠, 賣電賣不夠, 是做生意要面對的事情來; 抓多了所容許的, 必需要把錢退給市民, 這些不是你的, 不應該付了 8% 利息就算. 最起碼要有選擇, 要讓用戶根據當年的用量, 按比例從年電力公司拿回當所多付的.

    8% 的 cap, 更大的問題會製造交差津貼 – 今天多付的, 未必是明天能受惠於 development fund. 今日的電力成本 加上 利潤, 既然是這么多, 定價就應該是這么多. 這是市場價格.

    政府的新聞稿, 沒有提這點. 因為許多人根本不知道 development fund 是怎么一回事. 他們以為是電力公司給著數, 其實這個 development fund 和政府中的累積盈餘一樣, 本身就是市民的錢. 但相比起政府的累積盈餘, development fund 的錢可以更容易分回給應得用戶 – 根據當年的用量 (而不是到政府總部叫囂一下, 就能得到多些資源); 所以 development fund 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 由極度不合理, 進步至不合理, 也是不合理.

    (2) 折舊 (schedule 2, B2(c))

    不計那些新的細節 – 減排標準及其他表現指標, 新協議最大的改動就是不同資產折產率的年期. 記得每年的基本電費是大概根據以下方式計算 :

    電費 = (a) 回報率 x (b) 每度資產 + (c) 每度營運成本 (包括基本燃油費) + 每度燃油附加費

    資產是年度平均資產減累積折舊. 每年的平均資產越高, 電費越高. 再看一看, 協議中一些可直接比較的資產折舊年期 :


    Life under old agreement Life under new agreement
    Cable tunnels 100 100
    Buildings 33 60
    Generation plant and machinery 30 35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30 60
    Cables 30 60
    Meters; furniture and fixtures; sundry plant and equipment 10 10
    Engineering and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s 10 10
    Commercial motor vehicles and marine craft 6 6
    Motor vehicles 5 5
    Personal computers; office equipment; workshop tools 5 5


    (黃色為上升數字)

    沒有實際數據 (兩電的年報只有一舊 fixed asset, 沒有按資產類別再細分), 但可以想像, 估固定資產最大部份的 buildings, generation plant and machiner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ables, 所可以讓許的折舊年期全部上升!

    再看一看, 若 $1 的資產投資, 於新協議時開設計算, 所抓得的累積利潤 (即將每年平均資產乘以回報率, 以不折現的方式, 直線加起來) 會如下 :


    Cumulative return for a dollar investment % change
    13.50% 9.99%
    (old life) (new life)
    Cable tunnels 6.75 4.995 -26.0%
    Buildings 2.228 2.997 34.5%
    Generation plant and machinery 2.025 1.748 -13.7%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2.025 2.997 48.0%
    Cables 2.025 2.997 48.0%
    Meters; furniture and fixtures; sundry plant and equipment 0.675 0.4995 -26.0%
    Engineering and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s 0.675 0.4995 -26.0%
    Commercial motor vehicles and marine craft 0.405 0.2997 -26.0%
    Motor vehicles 0.3375 0.2498 -26.0%
    Personal computers; office equipment; workshop tools 0.3375 0.2498 -26.0%

    [計算方法 : 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 assuming a dollar investment beginning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new SoC agreement. Approximately equal to 0.5*number of depreciable live* rate of return.]

    上表已計算 (1) 回報率由 13.5% 下降成 9.99% 及 (2) 折舊年期延長. 兩電從 building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and cables 的累積回報不降反升! 這就是由於新協議的延長折舊年期, 所引致 (累積) 電費上升! 這和上述由於純粹因資產上升而電費有改變是有所不同.

    一些沒有延長折舊年期的資產, 所帶來的累積回報有所下降. 然而好些資產的積累回報有所下降, 但比起沒有延長折舊期, 減幅已大大減少!


    Cumulative return for a dollar investment % change
    9.99% 9.99%
    (new life) (old life)
    Cable tunnels 4.995 4.995 0.0%
    Buildings 2.997 1.6484 81.8%
    Generation plant and machinery 1.7483 1.4985 16.7%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2.997 1.4985 100.0%
    Cables 2.997 1.4985 100.0%
    Meters; furniture and fixtures; sundry plant and equipment 0.4995 0.4995 0.0%
    Engineering and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s 0.4995 0.4995 0.0%
    Commercial motor vehicles and marine craft 0.2997 0.2997 0.0%
    Motor vehicles 0.2498 0.2498 0.0%
    Personal computers; office equipment; workshop tools 0.2498 0.2498 0.0%

    四種延長折舊年期的資產, 其累積利潤回報就大大上升!

    為何buildings, generation plant and machiner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ables 的年期延長, 一來是由於這四種資產佔最大比重; 二來是為電力公司留下一手, 讓他日要開方電力市場, 而要新電力供應者向兩電 (強制) 購買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able 的使用權時, 要付更高的代價! 林本利的文章亦有提及 (其實我是抄的).

    若你懂這點, 就會發覺, 若上述四種資產在新協議前已投入服務 (計算在 SoC 的資產內), 而原本所剩餘的折舊年期越短, 因新協議延長折舊期所得的額外累積回報, 就會越大!

    用一點例子說明. 若扣減折舊後資產淨值為 $1.0 的 cable 原本只剩一年折舊, (假設) 根據舊協議零九年所得的利潤 (回報率為 13.5%) 為 : (1+0) /2 * 13.5% = $0.0675. 由於只得抓得一年的利潤, 其扣減折舊後資產在 一零年為 0, 所以累積利潤是 $0.0675 (只計算零九年). 但在新協議下, 其折舊年期由一年加至三十一年, 其累積利潤 (回報率為 9.99%) 就為 : (1+0) /2 * 9.9% * 31 = $1.548! 足足多了 20 倍!

    一般的資產, 除非出現技術突破, 其經濟性命都是頗穩定, 不會作出輕易改動. 上面的推理顯示, 改動折舊期會對電費有深遠的影響. 觀乎政府在新聞公布中對延長折舊期隻字不提, 既沒解釋為何將折舊期延長, 更勿論提及這些更改對電費的長遠影響.

    更重要係, 報章及尊貴的立法會議員, 對此置若罔聞, 來來去去只識爭拗  9.99% 是太高還是太低. 若非林本利 (他今天的文章實在有料到), 香港人給人o厄左隻豬都未知! 所以曾蔭權能當一個特首, 將香港人玩弄於股掌中, 不無道理. 要普選, 可止 2017! 單憑這點, 2117 也不必有普選.

    股價

    這點我不想說太多. 金融市場及股票價格最能反映資訊. 不錯 (1) 兩電除 SoC 外也有其他生意, (2) 股價會受大環境升跌, 然而在新協議公布後, 兩電股價並沒有下跌, 也反映了市場並不相信回報率下降會令兩電利潤受損. 

    結論

    這就是為什么說魔鬼在細節裏! 再重申, 由於我沒有細分數字, 所以不知道一些沒有延長折舊期與一些延長了的資產, 加起對電費的淨影響是升還是跌.

    然而, 我一個小市民沒有, 政府與電力公司肯定有這些數據! 說肯定, 是由於 (1) 兩電是上市公司, 他們的固定資產要做核數, 每一組資產也有 serial number, 用來做折舊的計算; (2) 兩電的資產投資需要政府批准, 所以政府也會有同樣資料! 只要依照新的協議, 與假設舊協議照蕉的方式去推算, 肯定可以知道電費的減幅有多少! 不論是以第一部份中方法 (1) 或 (2) 去做, 也肯定能計條數出來!

    政府及兩電拒絕透露電費有否雙位數減幅, 原因肯定不是決定不了計算方法, 即 (1) 或 (2)! 在計算方法 (2) 中要計算減幅, 是無需要知道未來的耗電量的 – 因為兩個情況只有回報率及折舊年期的不同. 只要知道這點, 我就更加肯定無論是用那個計算方法, 減幅在第一年也沒有雙位數. 而當計算了第一次, 之後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年也能以一些假設而推算出來. 由此推理, 未來電費肯定不會比舊協議下增長得較慢/ 更低.

    或者數字推算有錯, 但單憑這些推理 (重複獎賞, 再生能源較貴, 延長折舊期), 我就幾乎可以肯定,

    長期來說, 電費沒有減!

    最後都係個句 :

    食撚屎拉!

  • <戇鳩的人, 戇鳩的事, 戇鳩的數字>

    “   在新協議下,兩電的准許回報率由目前的13.5 – 15%,下調至9.99%;中電及港燈分別在10月1日及明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電費。

      減排方面,在新協議規定下,若電力公司的任何一項排放物超出環境保護署在指明工序牌照內所訂的上限,其回報率可按超出幅度被扣減0.2至0.4個百分 點。按二○○六年兩電的平均資產淨值計算,罰款可高達每年二至三億元。相反,如他們就所有排放物的表現全部都低於上限,將可取得額外0.05至0.1個百 分點的准許回報,以作鼓勵。

      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改善環境,因此,新協議亦鼓勵電力公司採取更多環保措施,重點改善香港空氣質素。例如協議容許兩電在投資可再生能源設施時,賺取一個 較高的回報率(百分之十一),政府亦會按電力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作為量度指標,給予0.01至0.05個百分點准許回報的獎賞。至於節能表現 方面,政府會以電力公司為客戶進行能源審核的數目和所節省的電量作為指標,給予最多0.02個百分點准許回報作為獎賞。另外,電力公司將為推廣能源效益及 節能教育設立兩個基金,供公眾人士申請。”

    睇到呢單新聞, 真係狂笑左出黎. 好明顯, 政府班人已經俾數字玩死左自己, 走入左數據困局.


    9.99%

    呢d 咪即係百貨公司件貨定價 $99.9 既策略. 阿女想買件衫, 就同阿媽講 :

    “eeee, 媽, 你睇下. 件衫 $99.9 渣~~~ 一舊水都唔使~~ 買俾我咧!!!”

    阿媽會點講? 99.9 同 100 差幾多? 但班人就可以話 :

    “我任內成功將電力公司准許回報率減至單位數.”

    呢d 同班區議員話爭取到 2017 普選有乜分別? 不如話爭取到上天堂拉.

    嘩哈哈哈哈! 既然電力公司既資產講緊幾百億, 倒不如約夠五個位, 去到 9.99999% 拉. 我唔係話 9.99% 係高定低, 只係 9.99% 實在係 鳩 . 鳩 . 鳩.

    呢d 就叫做單位數字? 自欺欺人吧.


    減排與再生能源

    任何誘引設計的原則, 都會避免雙重優惠. 在稅務原則上, 亦有所謂避免同一徵收兩次稅. 好些地方企業的營利要徵 利得稅, 然後剩下所派發的股息要徵 股息稅, 就是對同一收入徵兩次稅. 已經收左皮既 GST, 就是對個人的收入, 在 薪俸稅 上再徵一次稅 (once when you receive your income, once when you spend your income).

    發展再生能源有助減排. 減排根本就是改善空氣質素 – 所以上面底線字是廢話. 但這個設計, 會令電力公司會用盡全力搞再生能源, 然後達至減排. 先賺 11%, 然後再根據比例, 多抓 0.05%; 減排成功, 再多拿 0.1%. 於是乎, 係 11.15%.

    我們要的, 是減排 (其實要的是美麗的環境. 若然有方法可以保持美麗的環境, 我話知你排到七彩). 而再生能源, 只是其中一種方法減排, 本身並無實際意義 – 切勿為了要再生能源而建議使用再生能源. 這是倒果為因. 而當我們認為減排是重要, 在設計上已有足夠的誘引去令電力公司達標, 實沒有甚么理由, 還要多加一種鼓勵去吸引電力公司去發展重生能源.

    若還不明白, 試想像電力公司可以

    (1) 加設一個設施減排 (假設可計入利潤管制資產內), 或

    (2) 添一組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去減排.

    再假設成本一樣 (這根本不重要), 但兩者減排的數量一樣. 電力公司肯定會選擇 (2), 而非 (1). 這是由於回報率更高, 而且同樣地有助賺取額外的減排回報. 但對於香港社會, 香港市民來說, (1) 和 (2) 在環境保護上有何分別? 沒有. 但分別是他們要付較高的電費.

    再試想像 (2) 比 (1) 昂貴 十倍. 電力公司會怎樣選? 怎樣向政府提議? 對於環境, 對於市民, 這是好嗎? 我有很大保留.

    減電費

    民主派班戇鳩又反對, 話一成利潤太高. 對於此, 我實在不太驚訝. 因為佢地質素係咁上下, 仲好意思話加人工加得少.

    真正的問題, 是在於在上述的設計會令電力公司將重點發展係再生能源上. 再生能源, 不論在資本成本, 及運作成本都是極高昂的能源. 尤其在香港完全無能源既地方, 無水無風無地, 一個太陽能版只能夠一把抽氣扇用. 再生? 再條毛. 但全人類都以為再生能源可以解決全球暖化, 同埋美國次按危機. 個邊由 13.5% 減到 9.99%, 可惜另一邊廂計算電費的利潤管制資產因發展造價昂貴, 與及每度成本高昂的再生能源上, 再加上 11% 的回報, 實際可得既無咁多. (當然再生能源既 11% 同 非再生既 9% 要計個 weighted-average, 然後再根據個 weight 加上 0.01-0.05%, 之後再計埋減排既 0.05-0.1%)

    根據兩電既 scheme of control agreement (自己上政府網頁搵. 公開野), 你老頭老母每個月交既每度電費大概係咁計出黎 :

    電費 = (a) 回報率 x (b) 每度資產 + (c) 每度營運成本 (包括基本燃油費) + 每度燃油附加費

    呢個新既管制計劃協議, 不曾會令 (a) 回報率下降, 但同時間會令 (b) 資產及 (c) 每度電的生產/營運成本大幅上升, 一加一減. 我最多o厄你十年八年, 政府肯定繼續沉醉於 單位數回報率 及 再生能源 呢d 名義字句上, 電力公司會進一步搞再生能源, 讓其資產繼續壯大. 遲d 成個南Y 島, 大土與山, 天水圍都可能用黎做風力發電. 但對於環境保護, 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 (再生能源並不等同最有效的環保方法). 這完全是由於新的 管制計劃協議 所帶來的誘引效應. 而更重要是, 若此屬實, 市民在長遠仍要負擔極貴的電費.


    結論 : 食撚屎拉!

  • 愛情信箱 (史弟版) – The impossible trinity

    親愛的史弟 :

    唉, 史弟你好. 靚媽閉關, 睇黎有排都唔會再開返個愛情信箱. 希望你可以幫我拉… 雖然我都係打定輸數…

    話說我月餘前認識到一名男生. 他完全是任何一個女人心目中的完美對象 – 有錢, 靚仔. 可惜… 原來他是同性戀的! 這實在是情天霹靂.

    我很想改變他的性取向, 又怕失敗. 然而他又十分有錢和靚仔…

    該怎樣辦?

    ******************************

    儀 :

    睇黎你患左好嚴重既思覺失調. 寫信黎又打定輸數? 操, 我勸你下次慳返.

    老實說, 我不認識你, 你所講那個的男生我也肯定不認識, 要俾意見, 我怕點條黑路你行, 更怕講出蘋果日報專家阿媽係女人式意見. 然而我可以說一些事情給你聽聽 (對, 我也有點思覺失調).

    你要有心理準備. 皆因呢篇文… 好長好長好長.

    不知道你高考或大學有沒有修過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其中一條非常出名 (我認為) 的結論, 叫做 “Impossible Trinity”, 即一個 (細小而開放的) 經濟體系只能從 (1) 自由資本流動; (2) 固定匯率 及 (3) 獨立的貨幣政策 三樣東西中選擇兩樣. 所以美國佬叫人民幣叫大陸匯率有多d 強性, 即係叫內地一係開放資本賬, 一係放棄獨立既貨幣政策.

    點解會有 Impossible Trinity? 我估你都係隨口問, 為 “情” 所困既你邊有時間做其他邏輯思考. 等你熱情冷卻個陣都仲想知, 你可以去 維基百科 睇.

    係你仲未爆粗熄瀏覽器之前, 等我講返你個畸屎.

    我想, Impossible Trinity 也能應用在超過 99% 的男生身上. 當然不是自由資本流動固定匯率獨立的貨幣政策, 而是 (1) 靚仔; (2) 有錢; (3) 非同性戀.

    這不是甚么邏輯推論所得的結果, 而是根據觀察, 與友人傾談, 無無謂謂既所見所聞所納歸出. 世界, 特別係香港, 只有 唔靚仔, 又窮到仆街既男人; 基本上 Impossible Duality 已經足夠.

    只是, 我發現, 許多又有錢又極度靚仔的男生, 並不喜歡/ 不會愛上女人 – 你舉出中外有名的男藝人, 他們大多是同性戀, 或者起碼傳出過同性戀的新聞 : 張國榮, 梁朝偉, 湯告魯斯, 畢彼特, 祖迪羅, 艾頓莊 (呢個只係湊夠數), 也不要說許多時裝藝術文化界的傳奇人物. 雜誌的鑽石王老五, 你細心留意一下, 唔計條友老左 (變得唔靚仔) 或者破左產 (唔再鑽石), 其實年年也是個幾條友, 絕少會有人因為 “結左婚” 而被剔除於鑽石王老五既名單上!

    點解會有 Impossible Trinity? 我不知道. 或許 男人好咸濕, 一咸濕, 好色, 有錢 (但唔靚仔), 俾女性榨取金錢既機會大大提高, 好可能變窮; 若靚仔 (但無錢), 大多數係小白臉, 唔係就玩女玩得多, 俾人複桌, 畫花塊面.

    這是 trade-off, 上帝是非常公平 (儘管對一些後生, 唔靚仔, 無錢, 無頭髮的人非常唔公平).

    點解 Trinity 是靚仔/有錢/非同性戀, 而不是 “對女友好”, “為人忠直” 或其他因素? 有錢靚仔非同性戀, 是與一個男人談戀愛的 最基本 因素, 也是最顯然而見, 唔需要真係拍左施先知既 三個重要基礎.

    我不是說 “對女友好”, “為人忠直” 或其他內涵不緊要, 我並不相信全香港女人也是港女. 但這些東西, 你要真的與一個男生拍拖, 還要拍很久拖才會知道. 可是他是同性戀的話, 就連拍拖的機會也沒有. 再者, 好些男人, 對 A 女友關懷備至, 但對 B 女友可以呼呼喝喝. 所以, 比起有錢靚仔同性戀, “內涵” 是頗主觀的事, 究竟一個人是否細心, 很多人可以有不同意見. 大家連事實也沒有搞好, 還說什么 Trinity?

    當然, 這所謂 Impossible Trinity 的三個原素, 可以更外. 你可以將 “非同性戀” 改為高度 – 顏福偉也不過是五呎餘 – 但所得將 “同性戀” 改為其他任何一個原素, 其可應用的男人數目, 必定大減.

    同性戀有甚么問題? 兩個麻甩相愛, 個人認為並無問題 (但一想像到二人在床海翻雲覆雨…). 問題是, 對一個女生來說, 一個男生是同性戀比起他已經結了婚, 更像珠穆朗馬峰般遙不可及. 不是嗎? 有了所謂 MBA – Married But Available – 及叫做 “離婚” 的玩兒後, 結了婚其實沒啥大不了. 但若男生只喜愛男人, 他頭頂就有光環, 背後有翼, 腳底有七星, 神聖不可侵犯, 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他是同性戀有錢兼靚仔, 是定局. 咁你點算?

    這答案或許會叫你氣餒.

    別要打造一個再造人卡辛.

    別妄想能改變他的性傾向, 而他又繼續有錢和靚仔. 若你真的明白上述的 Impossible Trinity, 其實你也應該明白,  impossible  就是  impossible. 不要相信某大運動牌子的口號說, impossible is nothing.

    要改變一個人, 不是沒有可能. 但過程中所受的苦痛 – 不論是去將人改變的還是被人改變的. 我不清楚你的朋友是屬於 “天生” 或是 “後天” 同性戀, 但估計同性戀的他是對女性及異性戀的關係沒有信心. 怎樣改變人家的性傾向, 我不清楚 (儘管有人曾向我表示自己的性傾向可以像Q太郎的外形隨意改變), 你應該請教社工或是有關人仕. 即使你能成功改變他性傾向, 而他同時又有錢兼靚仔, 你有大機會失去他 – 這種男人比百麗 (HK1880) 或 A 股更加渴市. 股份一旦由非流通變為流通, 勢必一去不復返.

    我所知道, 而又最為匪夷所思的一個實例, 是男友兼女友胸部不夠大 – 記住不是女友胸部平坦, 而是 “不夠大” – 叫女友吃豐胸丸. 女友照做,  藥丸有甚么副作用, 男友當然不知道. 是經期不穩定, 肥腫難分, 情緒上落大. 每晚交歡, 男友坐在下面, 上面雙手享受著 34D時, 他是不會知道的.

    故事的結尾是, 胸大了的女友 (不知道她吃的丸子是甚么牌子), 更多男生泡, 最後劈腿去了. 好聽一點是是典型的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難聽一點, 這男友簡直是戇撚鳩.

    偉人不是個個當得起. 與其養肥條三文魚俾佢游走, 倒不如繼續與他做朋友吧. 即使只是肩並肩走在街上, 不懂 Impossible Trinity 的女生, 肯定對你又愛又恨. 物質主義一點看, 若成為他知已, 也應該有一點甜頭. 畢竟, 人言可畏, 香港其實並不是想像中開放, 懂得欣賞一個有錢靚仔但同性戀男人的人不多. 這男生可能受到父母, 社會, 四面八方的壓力, 即使有錢和靚仔, 也未必一定快樂. 抱著交朋友的心態, 與他多傾談交往, 可以擴闊眼界, 也不需怕俾佢抄你底你對你毛手毛腳.

    放鬆一點, 找個醜樣, 無錢又咸濕的男人吧.

    史弟 



    p.s. 可否寄張影到你個樣 + 全身既相俾史弟?

  • <AV : 何去何從>

    又黎 (無無謂謂既) 警告 : 以下內容出現大量 AV 女星的討論, 但沒有半個 BT 種子, 若為Google BT 種子而不幸被轉導來此, 可按左上角的 “BACK” 或 “上一頁” 離開. 若你沒有看過 AV, 或認為自瀆是邪惡的話, 請勿看下去.

    日本人口急速老化, 最立竿見影的, 是 AV 界女星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不是說笑, 最近我 BT 的3 仔, 都是由上一代女星主演 : 川島和津實, 小澤菜穗, 高樹瑪利亞. 前陣子我還找回床下底的小澤圓, 直豎舞子和山吹翔子 的 VCD. 若非親眼目睹, 我不敢相信家中還有 VCD 這種 1800 年代的產物. 為解相思之苦, 我還在電腦裏找回一些解像度只有 800*600 的伊東伶和美竹涼子的咸片. 我差一點還問人借回飯島愛的史前紀錄片…

    要學考古學家尋找他鄉的故事, 皆因, 我失去了瀏覽提供最新最快 3 仔 BT 網頁的興趣. 皆因, 而家的日本 AV 女星太醜樣, 身材也令人作嘔 : 南波杏應該要整容先再好拍 AV. 伊澤千夏的身材, 比 TWINS 的阿 SA 更加不濟. 這樣的 AV 女星, 輕則挑不起觀眾的性慾, 重則令觀眾對 AV 的興趣全失, 是失職, 要問責, 是要下台的.

    小澤馬利亞太姣, 愛田由更姣. 講到底, 姣不是問題; 問題是她們演技不出眾, 高潮扮得不夠真. 你難道以為我白痴到相信 AV 女星真的會在眾目睽睽之下來高潮嗎? 但當演員也要講演技, 小澤馬利亞及愛田由, 身材和樣貌也有, 但沒有演技, 看一兩次就厭. 而且太姣, 套套都咁姣, 好快悶.
     

    早一陣子還有三兩位好一點的, 叫神谷美雪, 青木玲. 神谷美雪拍左兩套就退左休 – 估計係去做 M&A 既收入好過俾人插, 青木玲超似 2R 既 RAXE, 都已經收左皮. 可惜, 可惜.

    唯一一個真係似D 樣既, 就係 紅音 螢. 可惜既係, 作為 潮吹 皇后既佢, 潮吹得好勁. (維基發展到連潮吹也有, 我沒有什么話好說了).

    潮吹得勁都係錯? 盡忠職守又是問題, 這是什么話來了?

    無錯, 每次我看見佢潮吹到好似黃河向東流咁, 膨膨聲, 總覺得似廣西雜技團多過似拍 AV, 忍唔住笑左出黎. 我重申, 看 AV 自瀆, 為自瀆而看 AV, 是十分認真的事, 是不容許俾笑聲, 喊聲, 電話鈴聲及阿媽叫你飲湯聲所影響的. 但每次看 紅音 的潮吹, 我總忍不住笑了出來, 眼巴巴看著性慾流走. 那實在太有趣了, 我沒有想像過女性的陰道可以像瀑布般….但沒人想看周潤發變成看星馳, 你明白嗎? 而且, 紅音 真係淨係識潮吹, 套套片都淨係潮吹, 為潮吹而潮吹, 根本不是在拍男女交歡的場面. 很不屌.

    七除八扣, 於是乎, 無乜人係 BT-able. 任何動詞加上 “able” 所結尾, 就可以成為形容詞.

    點解日本AV 界會後繼無人? 我肯定同日本經濟復甦有關. 經濟起與跌的好處是, 任何現象你也可以歸因於它. 這點, 董建華也做得到.

    但我更相信是 AV 界市場大了, 分工更加仔細. 於是乎數年間出現更變態更不可思異更乎合少數觀眾的影片, 什么 90F 巨乳, 痴漢, 熟女, 母子互倫 (這些東西以前也有, 但比例越來越多), 分薄了客源, 令傳統美女可以平地一聲雷, 爆出黎的機會少了. 唔靚既女星入行, 為吸引觀眾, 便要走變態路線來; 變態路線只能吸引一小部份觀眾, 吸引不了想搵大錢的 AV 女星; 於是乎又只能有平如鏡的女星入行…

    不得不提的是各個付款的色情網站. 據小弟縱橫咸網幾十年 (儘管互聯網祇係由八十年代先普及), 而家好多素人既水平, 都達到睇得下既程度. 而 紅音 更加係由成人網站跳去拍 AV 既其中一個例子. 有實力, 紙係包唔住火… 無論如何, 色情網站講新鮮, 用既係一次起三次止既素人. 網站越受歡迎, 所需要的輪轉門就更多, 新既素人可以長久站住腳既機會越細.

    再者, 其他娛樂行業發展迅速, 人們不再只沉迷於看 AV – 日本人祇有係遊九寨溝子順道係珠海走…. 這點, AV 女星身材樣貌皆走下坡, 和港產咸書龍虎豹銷量慘不忍賭的原因是差不多的. 龍虎豹被日本 AV 迫死, 日本 AV 被大陸妓女推至絕路. 要打倒日帝國, 不必禁絕 BT 在國流互聯網上下載, 只需要 1% 的同胞投身該行業, 人多好辦事, 祇要是要人力密集, 同胞必定能將該行業推倒.

    萬事皆有因,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新人唔掂, 但AV 男星都要食飯 – 精我想可以的話他們未必想射 (畢竟要忍住唔射好辛苦), 但為了有飯食而射的精, 是射得有價值的. 於是, 受歡迎的女星就好似科威特油田咁, 不斷被抽乾. 例如極似陳 X 琳的松島楓. 個人認為, 松島楓扮演 OL, 興奮指數是 AV 史上排名第一.

    還有極似 胡杏X + 林加欣的童顏巨乳蒼井空 – 若果一天有人在表演台強吻林嘉欣, 或要求林嘉欣強吻該男仕的某部位, 不要懷疑是史弟. 我重申, “不要懷疑” 後面是沒有 逗號的.

    幸好有這兩棵 AV 長青樹, 否則好多人會以為日本仔既 AV 業已經玩完. 可惜, 呢兩位阿姐既出品越黎越少, 而且睇得多都會厭. 而且無新人, 得佢地壟斷地位, 剛睇完星期日檔案的我, 完全認為呢兩位阿姐已經利用其市場力量黎防止其他新人入行 – 証據? 而家無正既 AV 女星, 咪係証據. 我已經向公平競爭委員會反映, 要求政府介入事件, 等一眾消費者得益.

    [史報訊]  有學者表示, 日本 AV 界已進入 後-潮吹 年代, 業界完全掌握不到未來業務的發展及觀眾的口味. 若有關方面仍未找到方法開拓新的增長點, AV 界十分容易被邊緣化, 成為弱勢社群. 面對這深層次問題, 與及在中國的黃色事業在進一步開放下對日本紅燈區造成影響, 業界已經係上年開左一個業界高峰會, 從務實的角度出發, 探討如何進一步發展日本成為世界 AV 影片樞紐, 繼續發展多元化的紅燈區, 大力開放予外國遊客使用, 以及吸引全國各地既人材加入AV 界.  

    另外, 胡錦濤及溫家寶在接見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時表示, 為左廣大唔想俾錢但想睇 AV 既十三億人民福祉, 希望日本當局可以正視日本 AV 女星樣貌與身材皆走下坡的趨勢. 安倍回應, 前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 皆以當打 AV 女星的影碟所拜祭品. 佢對於下個月可能參拜神社而未能找到當紅的 AV 女生一事, 亦感到因擾. 日本有關當局已就此事成立三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希望可以係月內給廣大同胞一個交代.

    日本, 你係香港人心目中的經濟強國地位, 有八成是好景一手幫你建立的.

    靈感來源 : 教主 插曲小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