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甚么拯救你, 我 (阿媽) 的愛人>
亞視有中資背景既股東入股, 當局希望藉此打破免費電視台之間強弱懸殊既局面. 原本係大股東既陳永祺, 則可望守得雲開, 係亞視上市時撈返筆. 難為已經仙遊既林百欣, 嗚... 佢搞左十幾年都搞唔掂上市. 每當報紙說亞視要重整旗鼓, 近來又說電視大戰, 我不禁嗤之以鼻.
我估計廣管局班人係唔睇電視既. 否則只要佢地周一至周五睇過一晚亞視, 就肯定覺得亞視無可救藥, 再注資都係o徒 gas. 除左保留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 同 60 Minutes, 其他時段, 播 魚樂無窮 收視肯定更高.
事源我前兩日返阿媽屋企食飯. 背後一陣寒風吹來, 倍覺蒼涼.
唔知點解, 我老母, 即我阿媽, 成日有顆鋤強扶弱既心, 一直唔肯睇無線. 記憶中永遠只係睇亞視呢個慣例, 係我八九歲個陣已經有. 大概是中五時, 亞視因為一套外購劇 三國演義 (當年還沒有回歸, 所以可以叫 "外" 吧) 而收視大增, 媽每天也為此而開心. 當年吃晚飯, 特別好餸. 內情是甚么, 我不知道, 到今天也不知道. 這可能與許多人為祖國的朱DP 升至全球第四大而興奮, 情況差不多.
好一陣子, 家中的電視, 第 1 台是 亞視本港台, 第 3 台是國際台. I am not sure what that felt like. But in retrospect, that is equivalent to switching the left and right click of your Mouse. 你不會因此死掉, 但會好撚麻煩.
後來亞視真係有套經典 -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 那是我最後一套看的亞視電視劇 (但只是第一集. 第二及第三集的劇情實在不堪入目). "我" 一劇的確係香港電視史上的奇葩, 很少故事能將人物的性格, 心理及行為緊緊相扣 (特別係 陳啟泰 既角色). 但之後媽就每天灌輸 "亞視正到無倫" 的觀念, 意圖令我多看亞視. 我唔係小朋友, 所以多看 AV, 少看亞視. 當然, 有張文慈的節目, 我偶爾會多望兩眼.
當阿媽遇上阿姨及皆是無線擁護者的友人 (不排除他們買了廣播公司的股票), 雙方總會在茶敍上花上大量精力, 時間, 及引用無限的數據來証明 無線/ 亞視較好. 現在回想, 阿媽就像 Bloomberg TV 中的 Bernard Lo, 阿姨就像 60 minutes 的 Mike Wallace, 雙方據理力爭, 各不相讓, 理曲詞窮, 強詞奪理. 一日如是, 十年如此, 這實在令我太厭倦. 好一陣子, 聽到無線/ 亞視的爭論, 就會 piss me off.
然而, 阿媽係亞視擁護者的事實, 一直沒有改變. 隨著年月的過去, 香港換了宗主國再換了特首, 老姊換了再換了男朋友, 我換了換了再換了再換了女友, 阿媽對亞視的忠貞, 不但絲毫無損, 而且與日俱增.
於是乎, 每次返屋住食飯, 我都要受 文字獄 既現代版 亞視獄. 之前個套 春天後母心, 劉雪華做後底乸 (佢後生個陣有套戲, 講佢身為格格鍾意左一個將軍, 好好睇), 睇左 15 分鐘, 那些完全不合理, 低能到無比既老土情節, 比起當年張英才胡楓 @ 30 的殘片, 更老土 1000 倍, 悶得我吃飯時差點訓著. 今次那套 第一茶莊 恐怕更厲害. 今次學精左, 一望就知唔對路, 索性唔望電視, 食飯狂睇三份免費報紙, 希望避過 第一茶莊 一劫.
畢竟, 是福不是禍, 是禍躲不過. 食食下我發現電視發出一陣悶氣, 瞬即瀰漫全屋. 情形就好似超級撒亞人咁發出金黃色既氣咁. 我連打幾個喊路, 知道唔對路... 即刻轉台睇英文新聞. 就連唔望住都悶, 睇黎套野真係好 q 悶. 但係阿媽面前, 又唔食得煙, 要扮乖乖仔, 於是乎, 忍悶忍左半句鐘.
故事未完, 跟住有 大城小故事. 講得o岩, d 故事真係要黎小. 除左吳亭欣幾正 (但佢好似無出過場), 其他角色, 有寶佩如, 李香琴, 盧海鵬, 黎淑賢, 施明 (楊思皮個外母), 樓南光, 上世紀全部半紅不黑既藝人, 你都可以搵到. 劇情係點已經膠到唔想知, 仲講大家族廿幾個人既風風雨雨, 屌你老味 溏心風暴 大家族兩房人都係得十個人. 最悶剎係節奏緩慢得可怕, 尤其是盧海鵬講野, 一分鐘只能講十個字. 加埋做佢老婆既李香琴, 百五歲人端講野似慢動作, 個世界好似停頓左咁. 個首主題曲既歌詞, 比起香港始終有你更老土 :
不知邊一個輸
但願你會為我關注
無奈是此刻彷似瘋子
明明是爭風爭寵沒遏止
又何用搞風搞雨不知所以
名和利得失之間已沒意思 際遇
無意 再接受做人三心兩意
朋友兄弟不易
去感覺這片真摯
能夠互勉
可以 同渡過面對的風雨
要相信真心這名字
再一次要一次 大智
世上除左我阿媽, 無人可以頂得住 第一茶莊 + 大城小故事 呢個套餐. 我終於知道我阿爸點解要離婚...
算了. 最過份的, 還是亞視每星期總有兩三晚, 本港及國際台兩台聯播賽馬. 按第2台, 是粵語賽馬; 第4台, 是英語賽馬. 按來按去, 也是賽馬. 情形就好似奧運或者世界盃開幕, 全香港開著既電視都係播開幕禮咁. 走唔甩. 你一係唔好睇, 唔係就一定中. 播的馬可能不同 (其實我分唔到), 但都係講賽馬. 真係俾佢吹撚脹. 屌那星, 有冇搞撚錯呀.
乜撚都唔做, 淨係播馬, 播到你識, 播到你賭. 大佬, 香港人係咪真係咁鍾意賽馬, 你兩台要聯播呀?
唉.
而當亞視放棄港人及其收視, 轉攻大陸. 所播的內地品牌廣告更加驚嚇 (但其實香港電視台既廣告係大陸根本睇唔到), 甚么 超威牌蚊香, 娃哈哈純正水, 澳雪淋浴露/ 洗髮水, 好家風紙巾. 連電視唯一可以看的節目 (即廣告) 也可以趕客, 這就像一顆樹壞到入樹心的中央, 無得救了.
亞視悶得令我認為, 若然想同你心上人搞野, 但又唔想單刀直入, 你不如帶佢上屋企睇亞視. 一睇, 佢會自動除衫解悶. 即使佢性冷感, 成條死魚咁, 都會變得極想做愛. 含吹奶啜, 琴棋書畫, 粥粉面飯, 紙筆墨硯, 全部出齊.
電視上播放著的, 正是大城小故事; 你也在大幹你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