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 <拿甚么拯救你, 我 (阿媽) 的愛人>

    亞視有中資背景既股東入股, 當局希望藉此打破免費電視台之間強弱懸殊既局面. 原本係大股東既陳永祺, 則可望守得雲開, 係亞視上市時撈返筆. 難為已經仙遊既林百欣, 嗚... 佢搞左十幾年都搞唔掂上市. 每當報紙說亞視要重整旗鼓, 近來又說電視大戰, 我不禁嗤之以鼻.

    我估計廣管局班人係唔睇電視既. 否則只要佢地周一至周五睇過一晚亞視, 就肯定覺得亞視無可救藥, 再注資都係o徒 gas. 除左保留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 同 60 Minutes, 其他時段, 播 魚樂無窮 收視肯定更高.

    事源我前兩日返阿媽屋企食飯. 背後一陣寒風吹來, 倍覺蒼涼.

    唔知點解, 我老母, 即我阿媽, 成日有顆鋤強扶弱既心, 一直唔肯睇無線. 記憶中永遠只係睇亞視呢個慣例, 係我八九歲個陣已經有. 大概是中五時, 亞視因為一套外購劇 三國演義 (當年還沒有回歸, 所以可以叫 "外" 吧) 而收視大增, 媽每天也為此而開心. 當年吃晚飯, 特別好餸. 內情是甚么, 我不知道, 到今天也不知道. 這可能與許多人為祖國的朱DP 升至全球第四大而興奮, 情況差不多.

    好一陣子, 家中的電視, 第 1 台是 亞視本港台, 第 3 台是國際台. I am not sure what that felt like.  But in retrospect, that is equivalent to switching the left and right click of your Mouse. 你不會因此死掉, 但會好撚麻煩.

    後來亞視真係有套經典 -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 那是我最後一套看的亞視電視劇 (但只是第一集. 第二及第三集的劇情實在不堪入目). "我" 一劇的確係香港電視史上的奇葩, 很少故事能將人物的性格, 心理及行為緊緊相扣 (特別係 陳啟泰 既角色). 但之後媽就每天灌輸 "亞視正到無倫" 的觀念, 意圖令我多看亞視. 我唔係小朋友, 所以多看 AV, 少看亞視. 當然, 有張文慈的節目, 我偶爾會多望兩眼.

    當阿媽遇上阿姨及皆是無線擁護者的友人 (不排除他們買了廣播公司的股票), 雙方總會在茶敍上花上大量精力, 時間, 及引用無限的數據來証明 無線/ 亞視較好. 現在回想, 阿媽就像 Bloomberg TV 中的 Bernard Lo, 阿姨就像 60 minutes 的 Mike Wallace, 雙方據理力爭, 各不相讓, 理曲詞窮, 強詞奪理. 一日如是, 十年如此, 這實在令我太厭倦. 好一陣子, 聽到無線/ 亞視的爭論, 就會 piss me off.

    然而, 阿媽係亞視擁護者的事實, 一直沒有改變. 隨著年月的過去, 香港換了宗主國再換了特首, 老姊換了再換了男朋友, 我換了換了再換了再換了女友, 阿媽對亞視的忠貞, 不但絲毫無損, 而且與日俱增.

    於是乎, 每次返屋住食飯, 我都要受 文字獄 既現代版 亞視獄. 之前個套 春天後母心, 劉雪華做後底乸 (佢後生個陣有套戲, 講佢身為格格鍾意左一個將軍, 好好睇), 睇左 15 分鐘, 那些完全不合理, 低能到無比既老土情節, 比起當年張英才胡楓 @ 30 的殘片, 更老土 1000 倍, 悶得我吃飯時差點訓著. 今次那套 第一茶莊 恐怕更厲害. 今次學精左, 一望就知唔對路, 索性唔望電視, 食飯狂睇三份免費報紙, 希望避過 第一茶莊 一劫.

    畢竟, 是福不是禍, 是禍躲不過. 食食下我發現電視發出一陣悶氣, 瞬即瀰漫全屋. 情形就好似超級撒亞人咁發出金黃色既氣咁. 我連打幾個喊路, 知道唔對路... 即刻轉台睇英文新聞. 就連唔望住都悶, 睇黎套野真係好 q 悶. 但係阿媽面前, 又唔食得煙, 要扮乖乖仔, 於是乎, 忍悶忍左半句鐘.

    故事未完, 跟住有 大城小故事. 講得o岩, d 故事真係要黎小. 除左吳亭欣幾正 (但佢好似無出過場), 其他角色, 有寶佩如, 李香琴, 盧海鵬, 黎淑賢, 施明 (楊思皮個外母), 樓南光, 上世紀全部半紅不黑既藝人, 你都可以搵到. 劇情係點已經膠到唔想知, 仲講大家族廿幾個人既風風雨雨, 屌你老味 溏心風暴 大家族兩房人都係得十個人. 最悶剎係節奏緩慢得可怕, 尤其是盧海鵬講野, 一分鐘只能講十個字. 加埋做佢老婆既李香琴, 百五歲人端講野似慢動作, 個世界好似停頓左咁. 個首主題曲既歌詞, 比起香港始終有你更老土 :

    幾個無知加幾個白痴
    不知邊一個輸
    但願你會為我關注
    無奈是此刻彷似瘋子
    明明是爭風爭寵沒遏止
    又何用搞風搞雨不知所以
    名和利得失之間已沒意思 際遇
    無意 再接受做人三心兩意
    朋友兄弟不易
    去感覺這片真摯
    能夠互勉
    可以 同渡過面對的風雨
    要相信真心這名字
    再一次要一次 大智

    世上除左我阿媽, 無人可以頂得住 第一茶莊 + 大城小故事 呢個套餐. 我終於知道我阿爸點解要離婚...

    算了. 最過份的, 還是亞視每星期總有兩三晚, 本港及國際台兩台聯播賽馬. 按第2台, 是粵語賽馬; 第4台, 是英語賽馬. 按來按去, 也是賽馬. 情形就好似奧運或者世界盃開幕, 全香港開著既電視都係播開幕禮咁. 走唔甩. 你一係唔好睇, 唔係就一定中. 播的馬可能不同 (其實我分唔到), 但都係講賽馬. 真係俾佢吹撚脹. 屌那星, 有冇搞撚錯呀.

    乜撚都唔做, 淨係播馬, 播到你識, 播到你賭. 大佬, 香港人係咪真係咁鍾意賽馬, 你兩台要聯播呀?

    唉.

    而當亞視放棄港人及其收視, 轉攻大陸. 所播的內地品牌廣告更加驚嚇 (但其實香港電視台既廣告係大陸根本睇唔到), 甚么 超威牌蚊香, 娃哈哈純正水, 澳雪淋浴露/ 洗髮水, 好家風紙巾. 連電視唯一可以看的節目 (即廣告) 也可以趕客, 這就像一顆樹壞到入樹心的中央, 無得救了.

    亞視悶得令我認為, 若然想同你心上人搞野, 但又唔想單刀直入, 你不如帶佢上屋企睇亞視. 一睇, 佢會自動除衫解悶. 即使佢性冷感, 成條死魚咁, 都會變得極想做愛. 含吹奶啜, 琴棋書畫, 粥粉面飯, 紙筆墨硯, 全部出齊.

    電視上播放著的, 正是大城小故事; 你也在大幹你小的故事.

  • <360>

    昂平360 纜車從高處墮下, 九鐵發表聲明, 表示事件肯定九鐵列車的安全性. 亦有保險公司表示已加入條款, 寫明 搭昂平 360 已經等同 戰爭 或者 UFO 襲港, 領野既話, 人保無得賠.

    同時, 地鐵表示, 已從行招標係纜車站隔離開檔租用 降落傘, 電筒, 氧氣筒, 水樽等救生用具的檔口, 以備滯留纜車 或 纜車墮下. 情形就好似當年大家去張保仔洞有電筒租一樣咁體貼.

    纜車從高處墮下, 不期然諗起黑社會中 梁家輝 選唔到話事人, 將兩個叔父封係個箱度, 然後係山頂一腳申落谷底. 昂平 360 他日開返, 應該走 X-GAME 路線, 將車箱設計得更小, 甚至乎係唔整車箱, 純粹用鐵鈎吊住個客, 等佢地試下做 Batman, Spiderman 既滋味. 然後隨時係半空放客落山, 滾呀滾.

    係滾既中途, 大家就會真正 360 度全方位感受到樂趣 (及痛楚).

    我地唔係石景山假迪士尼, 叫得做 360, 收得你錢, 唔可以o厄你.

    近日董廢帝又出黎講野, 纜車都即刻俾佢嚇到跌落黎. 真係仆街始終有你.

    他日金融風暴再黎 (所以先要 GST 嘛), 負資產, 死剷, 含家剷唔使燒炭死. 俾少少錢, 搭一次纜車, 然後係上面跳黎跳去, we 嘩鬼叫. 好彩跌落黎, 地鐵肯定要賠, 老婆仔女就有著落, 層樓唔使俾銀行做銀主盤.

    政府作為地鐵最大股東 (佔逾 70% 股份), 地鐵領左野, 班董事會成員既政府高層即刻反台變臉. 賊喊捉賊. 難得傳媒又陪佢地一齊癲. 議員仲話係因為切燒豬個陣有問題, 所以先有今日既田地.

    呢d 恐怕係叫砌生豬肉.

    照咁睇, 周松崗睇怕要買定一打紅色底褲邪一邪佢. 所以香港上市公司既 CEO 都要狂買紅底褲, "底褲" 概念股 (要問靚媽), 有得炒!

    而大陸既遊樂場變成送命場, 成日有意外發生; 纜車與土地公公傾城之吻, 完全體現中港一體化. 所以愛國既我一d 都唔怕纜車墮下. 為左國家既興旺, 為左認同國家, 為左表示我對國家既忠貞, 為左慶祝回歸十年, 我而家好想佢開返, 然後地鐵用 "搭去東涌 送來回 纜車" 黎救市, 情形就好似當年 維港巨星匯 派飛咁 (當年既巨星有許志安, 不過無韓紅), 我就排隊去搭佢一搭. 死左固之然可以上頭條, 為國家壯烈犧牲; 唔死得就去東涌新開個 outlet 買野.

    他日再開返 (儘管機會率比陳水扁下台更低), 政府應該重金請 安安 同 盈盈 搭一次 (甚至乎係數次) 360. 我連國寶都敢拎黎較非, 邊個仲敢話唔安全!

    延伸閱讀 (copy from Hystericireul):

    Hystericireul : 昂居 360
    Kursk:  影響不大 - 昂坪360
    kykykyky :  香港的地鐵
    昂坪三碌拎

  • <六四, 後記>

    如果你覺得今晚六四半點也不悶納, 切勿看下去. 如果覺得晚會正到無倫, 又繼續看落去, 也切勿留言.

    先說明數點. 無論晚會如何, 除非我死撚左或者唔係香港, 否則我仍會繼續去. 就算有一天中國政府或者香港政府平反左, 只要一直有人搞, 我都會去. 去, 並唔係為求得到什么實際利益, 或是追求心靈上的安慰, 而是我覺得這應該要做, 這樣做是對的.

    所以, 若你無去過, 唔好睇完以為晚會好悶就唔去, 皆因去並唔係為左乜特別野. 但話分兩頭, 如果你咁諗, 其實你都唔使去.

    我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反正我不太在乎), 但個人認為, 每年一度的六四晚會, 越來越像買一隻 CD : you probably like 1 or 2 of the songs, but you simply don't want the remaining 8 or 9.

    皆因每年的六四晚會, 就夾雜著完全不夠級數的喧嘩, 還有各樣政治動機/ 議題的炒作  (借 tommyjonk 的 idea). 除非大家忍耐力或者集中力驚人, 否則唔係一早走左, 就係最後會忘記六四晚會的真正意義.

    晚會不是民建聯的嘉年華, 是個追悼亡魂的活動, 不可能會 "有趣", 也不可能像陳法拉般吸引. 好了, 我不是白痴, 這個我當然明白. 但你也別要搞什么東西來有意無意將晚會變得更沉悶. 一年如此, 兩年如是, 三年如斯, 去年我已覺得參加六四晚會, 已接近可以參加頭十五分頭 (到司徒華讀完弔文), 然後可以去揼個骨或者去富豪酒店飲杯咖啡, 趕及最後十五分鐘李卓人讀宣言時回來就可以.

    不夠級數的喧嘩. 記得兩年前台上人仕的所謂戲劇, 悶殺全場, 起碼趕走了七成人. 今年換上了天安門母親運動的對話 (玫瑰呼喚 : 六四真相), 嘗試將 六四 18 年 對比 回歸 10 年. 不是不俾機會你叫人反思, 但這比起中大學生哥更加眼高手低. 爛 gag 膠到無倫, 甚么熊貓, 97 出世的小孩. 我是先入為主,但台上人仕講第一句我已經知領野. 我一直勸自己要俾機會人家, 畢竟中國就是不給機會當時的年青人, 才會有今天吧.

    但我實在無法接受, 更離譜是炒作不知道何時完結. 大佬, 你知唔知今日三十幾度, 雖然個天無雲, 但熱力散得不夠快, 個足球場真係可以煎熟隻雞蛋咁滯? 屎忽已經出左汗, 仲要聽你班粉腸鳩o翕, 真係火都黎. 我唔係要歎, 要歎我就唔去. 到中途, 我已經忍不住去抽煙. 不是煙癮起 (我沒有煙癮), 我只是不想再忍下去, 中途拂袖而去. I just need a fucking breath. 有誰知道該環節是講 "六四真相"?

    好了. 王丹的講話. 說不上感人, 但若王丹繼續嘗試以 "即使我們有再強大的經濟實力, 中國也無法在國際社會崛起" 來叫人 "一定要堅持下去悼念六四死難著" 等邏輯完全不通的說話來打動群眾 - 難道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崛起才要伸張正義嗎 - 倒不如切切實實的說當晚的一切, 與及他當時的心情. (王丹的全文可以在 http://www.alliance.org.hk/64/6418/index.php) 找到. 然而不論講成點, 王丹是要繼續說的.

    何俊仁. 完全唔 Q 知所講乜. 佢叫人一齊喊口號支持內地維權律師, 睇怕得佢一個人叫.

    好了, 其實我一看大會程序, 便知今晚最難捱的一關, 是 支青組 x 學聯 這個 combo. 我真係唔撚知支青組條友講乜, 連 "天安門既廣場" 都o翕得出, 我懷疑佢有冇預備過, 同埋支聯會班老鬼有冇睇過佢篇稿. 跟住一口氣o翕十幾廿個要求, 年紀大聽唔得清楚, 但印象好似除左解決全球溫室效應同埋原點重置皇后碼頭, 其他乜都有.

    若然我係民建聯既馬力同陳克勤, 見到支青會年年都派出 d 咁既年青人腳, 豈不偷笑乎?

    薪火相傳是要, 但薪火相傳從來是件很簡單而隆重的事. 是否找個有前途的, 與華叔一起去點火炬, 而不是 "年青人"? 倒不如話係 人類 同華叔一齊點拉. 獻花又可否是支聯會常委 + 支青組? 而場刊又可否登下 支青組 的人名? 與其讓d 廁所位俾後生仔, 不如學衛蘭咁同黎明合唱一曲拉 (唔係點解衛詩又紅唔起?).

    聽完 "天安門既廣場", 我已經放棄, 行去搭叮叮走人. 但一直無車, 於是乎仲可以聽埋 學聯 代表. 佢起碼有聲, 有氣勢, 聽得出有預備. 但佢講既野有三成重複一開波既絕食書 (節錄), 更令我相信班老鬼無睇過佢地既講稿.

    各樣政治動機/ 議題的炒作. 一直認為李卓人係宣讀高手, 有聲, 有氣勢, 有抑揚頓挫. 今年既宣言 (上面條 link 有全文), 講香港普選. 屌你老味, 不如叫曾蔭權落台拉.

    好了, 我實在忍夠了. 下年可以聽完王丹, 就直接去杜老誌宵夜直落.

    六四晚會, 是以燭光來悼念六四事件中不幸身亡的人. 就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 搞咁多大龍鳳, 顧得頭時腳來翻, 吃力不討好.

    我不想每年六四晚會變成測試忍耐力的訓練.

    但當我這篇 xanga 是在晚會時想到, 對不起, 我今天戰敗了.

  • <明報食撚屎>

    今朝係 wisenew 睇到呢篇膳稿.

    ******************

    《明報》的工資一如很多私人機構的工資一樣,很難公開討論,不過,正如你提及的兩篇由陳惜姿撰寫的《明報》專欄文章,我閱後曾向主筆劉進圖說,陳惜姿寫得不錯。既然你再三催促,我就在可能範圍內談談自己的看法。工資是《明報》開支的一個最大單一項目,翻閱《明報》年報,可見《明報》的工資水平,在市場屬於中游?不單記者如此,縱使是公司最高報酬的5 人,亦是如此;論利潤,也是中游。可幸論編輯自主權和公信力,則名列前茅。

    工資問題,涉及員工的最根本利益,是《明報》行政委員會最關心的問題之一。2006 7 月開始,我們將大學畢業生的入職月薪加至9000元,3 個月試用期後加至1 萬元;在此之前,則是8000 元起薪。若與教師、公務員、醫生或金融業相比,確是大有距離。我們完全同意要逐步提高記者和編輯的入職薪金。

    論到記者與其他行業的入職工資差距,我1978 年大學畢業,加入商業電台當記者的時候,月薪900 元;當時,我可以選擇當教師,工資約多一倍。不過,我還是加入了記者行列,為什麼?打工要講錢,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在中大新亞書院4 年,深受新亞校歌「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這種精神影響;所以,我首要考慮做自己最喜愛做的工作;工資是重要的,但,絕非最重要、更不是唯一的考慮。

    我的不少同事都不是單單為錢而加入《明報》,例如,我的好拍檔馮成章本是公務員、姜國元是另一報章的總編輯、劉進圖本來可當大律師。

    《明報》不是天堂,也非地獄,我們招聘新人的時候,不會承諾一個玫瑰園。我們只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明報》,一起耕耘這塊在香港已所餘無幾的新聞自由沃土。祝好!

    張波謹啟 (張建波, 明報編輯)

    ******************


    1. 有關明報人工高低的報導, 陳式姿上星期寫過一篇文狂插. 留意, 張建波係話陳 "寫得不錯" (文筆好), 而不是陳 說對了 (講中左明報人工低).

    照張建波既講法, 俾中游人工, 抓中游利潤 (又唔怕俾股東踢走), 但可以換黎 "編輯自主權和公信力", 抵到爛. 你班粉腸大學生好有工就做, 唔好講咁多, 又話錢少又盛.

    既然唔係天堂, 也非地獄, 必屬無間. 時無間, 苦無間, 空無間.

    但之不過, 明報有編輯自主權和公信力咩? 睇埋下面先講.

    ******************

    高比拜恩要求離開湖人
    (12:15)

    美國職業籃球明星高比拜恩,向所屬的洛杉磯湖人要求交換到其他球隊。

    高比拜恩指,除非湖人能重整旗鼓,成為有機會爭奪明年總冠軍的勁旅,否則就希望離隊。

    湖人已連續兩個球季未能打入季後賽。

    (轉載自http://www.mpinews.com/htm/INews/20070528/sp11215w.htm)

    好難得. 不單事實有誤, 就連原意都錯.

    1. 湖人係連續兩季未能衝破季後賽第一圈. 老哥, 可唔可以上網 check 下呀?

    2. 唉, 人地個重點係重整旗鼓. (詳見 http://sports.espn.go.com/nba/news/story?id=2884339, 留意下人地個 heading).


    ******************
    !!! 由此推論 :

    公信力第一 = 自己永遠正確

    編輯自主權 = 鍾意寫乜就寫乜

    強!

  • <5.1 隨想>

    我知. 今日已經係 5月3日. 但無損個人對於 5.1. 的游思妄想.

    邊個話經濟起飛, 就會國泰民安? 距離香港兩個鐘頭船既澳門, 前日就發生警民衝突. 差人仲開左五炮; 事後有澳門議員咆哮, 之呼者也一大論 (水平同本港議員差唔多) 話差人唔應該向天開槍. 屌! 梗係拉, 有乜埋由唔係向人群開槍? 射雀有屁用? 求其向暴民其中一人開一槍, 甚至乎係向自己開槍 (夠反高潮), 個d 暴民即刻停手. 使春開五槍咩. 而家仲好似唔覺意誤中副車, 射錯好人; 又平息唔到暴亂, 分分鐘司警仲要賠湯藥費, 個五粒 .38 手槍用子彈真係比伊拉兄美軍既軍費用得更不明不白...

    相比之下, 香港既差人就見慣大場面, 不單只唔使開槍, 就連槍都可以跌係地度, 支炮就似廿皮三支既滾地龍咁係地下轉下轉下 (d 議員又竟然為此而召開左個特別會議. 天呀!!!!! 會議上涂謹申仲煞有介事問 "究竟係咪警員覺得有危險, 所以要拔槍?). 又或者開槍根本唔係為左捉賊...

    提起差人, 又諗起尋日駐港解放軍軍營開放予市民參觀. 解放軍對香港的作用, 不過和安安, 佳佳, 樂樂, 盈盈等四隻國寶級畜牲無大分別. 佢地除左霸佔愛丁堡個一塊地皮之外,
    就係逢初一十五開放個軍營, 等香港市民去參觀一下, 同埋觀賞下駐港解放軍各式各樣既表演 - 升旗, 步操, 舞槍, 鐵頭功, 散打, 木獨,
    唔郁唔笑, 如此這般. 大家春秋二祭除左可以一親女解放軍既香澤外, 更可以進一步了解國情, 觀摩一下我國如斯落後的軍備. 你班港燦, 連飛機大炮都未見過...


    四隻國寶唔同既係, 要睇駐港解放軍並唔需要科水入海浪公園, 只需要凌晨四點起身排隊拿飛就得 (痴鳩線. 據講, 各駐港愛國單位如傳統左報,
    中旅社等員工皆可以拎飛). 就尋晚電視報導所見, 小朋友對於呢項解放軍親民活動, 顯然非常受落. 20 years ahead, when
    they grow up and become AO, 佢地肯定比起而家既港英餘孹更加精忠報國.

    由此可見,
    中央不必亦無需再派大熊貓作為社交大使 (拿, 係社交唔係外交), 千辛萬苦將國寶係四川運落黎. 只要定時定候打開軍營, 等港燦去睇下飛機大炮,
    或讓解放軍出外走走, 到尖沙咀買點電器, 兼整頓一下不良店舖 - 差哥你也敢騙? 人家一個手刀就將你櫃台劈開一半.
    晚上再到漆咸圍一帶的酒廊表演鐵頭功, 金剛腿, 順便抓一點外快. 要做到軍民一家親, 並不是單靠打開軍營, 運兩只畜牲, 簽兩張屍爬就成.
    要首先為小朋友洗腦, 解放軍做得到!

    講起我國既國寶, 又諗起國人對東瀛島國篡改侵華歷史, 甚為反感. 不錯, 東瀛人不尊重歷史. 但我國的教科書, 又何嘗以中立既態度解釋過漢, 隋, 唐, 元朝各帝都要積極向外擴展版圖呢? 秦代打匈奴, 都話人地係邊疆搞搞震. 但請問一下, 歐洲人得罪左成吉思汗一族人d 乜, 要搞到蒙古人打到去威尼斯呢? 朝鮮 (即古韓國) 又做錯d 乜, 要隋文帝煬帝兩父子最後要亡國都要去打人地? 吐老番人係咪生得唔夠靚仔, 所以唐太宗為左一句天可汗, 就要將人滅族呢? 我係中國人, 但並不認同國家做甚么也是對. 以上所引述的歷史, 或者有所偏差, 但概括而言, 香港的中史書, 不斷灌輸一種 "我國興盛, 打外族就係光宗耀祖; 我國積弱, 人家來侵佔就是十惡不赦", "非我族類, 要先除之而後快" 呢種不要得的觀念. 這種觀念, 比起東瀛人明刀明槍篡改歷史, 更加危險.

    滿清積弱, 比人地八國聯軍, 火燒後欄. 除左指責人地搶左寶物放係大英博物館, 認真對待過僱用義和團呢班神棍既錯誤的教科書數目, 是零; 指出 "兩國交戰, 不斬來使", 但滿清偏偏趕人地英國駐華大使出國, 人家最後客死異鄉, 這做法大錯特錯的教科書數目, 是零.

    要真正客顧面對歷史, 就不能只要求人家客顧面對對自己不利, 自身利益受損的歷史上; 自己也要客觀地面對自我膨脹, 自吹自擂的歷史. 每逢睇到呢d 叫人認真對待歷史既報導, it makes me too sick.

    好了. 有讀者表示, 文太長太正氣, 有違作者性格人物特徵, 並不令人信服. 我都係慳返啖氣.

    話說在 "大便" 一文內提及, 史弟寫作的靈感大多來自屙屎時. 但所謂 水能戴舟,
    亦能覆舟
    , 有次我就爭d 俾自己d 屎臭死. 話說小弟前排去日本前, 不知何故臨出門口, 竟然要放低四兩. 但好死唔死, 又好手尾得滯,
    淨係放底個廁所板, 無沖水, 就雞咁腳出左門 (其實我唔清楚係咪叫好手尾). 如是者, 個一煲咸水燉爛屎, 就炆足九日. 可能個排腸胃好,
    屙d 屎唔臭 (??), 所以九日都冇發生腐屍味.

    但我係東京返到屋企, 搬野搬到成身涼, 諗住開個小先.
    打開個廁所板.... 呀頂佢個肺...一道白色仙氣緩緩向上升, 隨之而來是舖天蓋地的臭味. 我強忍淚水及停止呼吸, 沖左三次水.
    但由於煲野炆得太耐, 好似大家係公司個杯茶咁, 過左一個週未就會有漬. 個廁所, 唉, 於是乎凌晨二時, 有中國籍男子係廁所一面爆粗,
    一面洗廁所...

    而講起廁所, 不得不提史弟頗勤於洗廁所, 大約一個月一次. 比起廳同房既季度清潔, 廁所應該,
    重申係應該, 乾淨d. 記得好幾次同老頭住重慶個陣飲醉酒, 係床度訓訓下想嘔, 臨急臨忙跑去廁所, 但吐唔中, 嘔晒係廁所側邊,
    但個陣又太醉自己唔知, 掙係識返上床訓, 於是乎第二朝起身就俾老頭瘋狂 xyz, 好幾次更想開拖 - 如果佢唔拎武器, 我應該夠佢打.
    但係佢長期袋住士巴拿等工具, 作為一個稱職既汽車維修員, 呢個係好正常. 可惜佢正職笨非一個汽車維條員... 一個人住都試過幾次食錯野,
    嘔到一廁所都係...  起身就一聲屌...

    嘔係廁所都算. 當年有朋友飲醉酒, 醉後係人地屋企睡覺, 三更半夜, 居然嘔到人家碌架床的隙縫. 嘩. 呢下真係陰毒.

    另外...這個說出來有點難為情...是昨晚還是有一張羽絨被在床上, 那也是唯一的被. 27 度還冚羽絨...

  • <交通工具上>

    (1) 小巴司機係大部份從業員都識講笑話的行業之一. 尤其是夜更紅巴司機, 講笑話既技術更已經到達顛峰既境界.

    順帶一提, 個人認為, 第二個行業係報業. 主力係港聞同娛樂版記者.

    第三個行業, 係財經分析, 從業員包括 6 叔, 曾蛇一干人等.

    咁數唔係辦法, 皆因好似做邊行都好似好叻講笑咁, 彰顯唔到小巴司機既厲害.

    入正題. 有乘客係紅巴上面訓覺, 然後返屋企 BT林海峰, 買 DVD 睇詹瑞文, 去新伊館黃子華, 上網睇 www.xanga.com/relgitsjg, 係笑話, 係一種浪費. 同長開電腦一樣, 呢d 行為要禁, 要立法規管. 至於係時速 90 km 以上既小巴點訓, 少坐交通工具既我真係唔清楚.

    以下係真人真事. 案發時間, 係尋晚. 地點, 係一輛從旺角去西環既紅色小巴. 當小巴駛至油麻地中華書局對出時....

    "over over, 登打士街有兩部大車吊野, 封左兩條線." 貌似日本 AV 男星朱古力波, 但膚色較白既司機對著對講機咆哮.

    "吊野? 好地地吊乜野?" 對面的司機回.

    "鵰你老母...肥龍, 你係咪男人黎嫁? 要快感咪要吊野LAW. 鵰你老母...班人好似係度吊走D 招牌." 朱古力波講起 "鵰" 字時, 聲線提高左八度.

    "咁吊撚到幾時?" 肥龍狂呼.

    "屌, 肥龍, 你有冇吊過野嫁. 吊完咪走. 吊幾耐, 呢d 野因人而異拉." 第三名司機從另一端插咀.

    "大佬, 佢地大街大巷係度吊野, 有冇拎牌嫁?" 肥龍繼續扮天真地問.

    "o拿, 肥龍. 你咪打三條 9, 話有人係登打士街 非 法 吊 野, 叫差佬去睇睇law."

    三人然後大笑.

    我係後面都大笑, 當然係心裏面. 佢地係能夠講清楚個 "屌" "鵰" "吊" 字, 唔會混淆... 其時小巴以 80km 以上行駛... 而觀乎全車乘客除左我之外都呼呼大睡, 佢地真係浪費.

    然後又有一次, 搭小巴去退休 J 藍田既屋企. 小巴司機又經無線電大講波經, 詳細對話記不清楚. 大意如下 :

    "喂, 你點解唔撚賭波既?"

    "屌佢老母, 我俾撚左 $20 出黎, 卻得唔到 $20 的快感."

    小巴司機真係好正. 唔知點解, 好多行業既從業員 (例如地盤工人), 一開口就屌你老母, 然後再加三十字粗口, 再加一兩個有句重點, 再以屌你老母完結發言; 對面極速了解佢講乜, 又係一開口就屌你老母, 含家剷. 唔小心d 聽, 會以為佢地不斷屌人地老母, 講野無乜意思. 呢d 野, 咪即係同我細個個陣d 名校生玩既 s-language 一樣... 唔好崇洋先得嫁...

    (2) 香港有好多人鍾意偷拍 (詳情請參考 jerlame 其中一篇 entry). 交通工具當然係一個主要既偷拍熱點 - 人多, 一來偷拍對象數目多, 二來偷拍者不容易招來注意. 若然有的士司機偷拍, 記得話我知.

    偷拍咁流行, 好多女士既警覺高左, 會留意身邊有冇人偷影佢. 無錯! 小心d 係o岩. 但好多女士可能工作壓力太大, 佢既坐交通工具既警覺性已經到達情神衰弱既地步. 唔知係我多心, 定係女人更多心, 每逢我拎部手機出黎打機, 坐對面或者企附近既女士都會露出不悅既表情.

    小姐, 偷拍呀. 講到明係 "偷", 又點會明目張瞻係你面前拎部手機出黎呀?

    都係怪我太過樣衰, 仲有禿頭 (唉... 我又情不自禁提起... 情難自禁, 我卻其實屬於極度容易受傷的男人...) .......

    (3) 尋日係灣仔開完會, 坐的士返公司. 司機話聽聞有 $100 六折既的士. 六折? 唔係呀嘛. 然後司機又話, 呢三日, 載外國人既話, 去大球場既機會係 100%, 一程 五六十元.

    聽佢語氣, 好似唔想去大球場咁. 一程都有 五六十元, 好過 15/20 - 即短車程, 車資為 $15-$20, 司機取猜枚 15/20 諧意. 正想問點解咁好搵都唔想做, 司機就話塞到仆街, 個客又猛, 佢又猛. 賺得咁辛苦, 寧願做其他客.

    講起 15/20, 我理解司機普遍好憎呢d 客. 你若然搭短途車, 就千祈唔好搭排隊既的士. 我聽講過有15/20 朋友真係搭排隊的士俾司機 xyz.

    有一次又係搭的士返工 - 出發地當然唔係屋企. 我估計係屋企搭的士返公司要 $30... - 同司機講起 15/20 呢樣野. 我個程車頂多 $30, 司機唔使講野討好我. 佢話 : 行家不屑做 15/20, 其實錯得緊要. 你咁樣對d 客, d 客咪寧願搭地鐵, 搭小巴, 咪越黎越少客. 你打開門做生意, 邊可以話個客搭短途車就媽媽差差? 今時今日, 咁樣唔得嫁咧.

    劉華真係厲害. 呢位司機, 無得頂. 可惜佢似乎係少數, 係異類. 我自己就真係寧願搭係街走緊既空車, 都費事搭停係度個d. 我俾得錢, 做乜要受人氣?

    同場加映 : 香港肥仔色狼 @ 東鐵

  • <我會做好呢份工之Paco 治港>

    就算你將三月底既特首選舉搬去近排華人有入無出既南非, 下一屆既特首, 唔使蘇民峰計, 都肯定係曾蔭權.

    等等, 講明先. 如果你係黃栢高既 fans, 或者係鄧麗欣既影迷歌迷裙底迷, 都唔好睇落去. 再先旨聲明, 其實我覺得 stephy 幾正. 起碼佢幾年前幫 HIM 拍落既性感相 (不過係著短裙), 我都有留係電腦度. 而" Paco 治港" 呢四個字, 並唔係我發明, 好似係來自老味既 entry.

    如果你係曾蔭權, 你而家應該諗緊班子 (或者已經諗完). 你第一個會郁邊個?

    肥左三十磅既何志平?

    做左五年都淨係做左可加可減機制, 同埋令到個天灰過失戀既廖秀冬?

    雖無過犯, 面目可憎既林瑞麟?

    A 字膊王永平?

    成日惹事生非既李國章?

    我第一個郁新聞統籌專員, 何安達.

    換邊個? 你睇題目都知, 梗係換人稱 Paco 既金牌經理人老闆 黃栢高.

    此話何解? 要講返今晚我返阿媽度食飯, 睇到唔知係今日既頭條日報定係都市日報, Paco - 叫洋名的感覺, 是多么的親切! 就好似陳志雲係智能飯局叫人家洋名一樣, 就算係陳慧琳都即刻變返鄰家女孩等你性騷擾等你搞到喊 - 係裏面有個地盤. 每日俾佢講下自己既哲學, 同俾佢同嘉賓吹下水咁 (嘉賓梗係佢金牌既馬... 你可以想像佢搵 twins 上去嗎?). 而今日既嘉賓係 stephy.

    我無乜心機睇報紙, 淨係睇左第一段同埋旁邊stephy 既相 (佢著短裙). 大意係話 Paco 要

    (1) 做一首飲歌俾 stephy,
    (2) 三年內俾 stephy 係紅館開演唱會 同埋
    (3) 為 stephy 打造才女形像.

    簡直令人汗額! 老老實實, 要係紅館開演唱會, 除非你係唱好女人既張偉文 (謝 R 更正), 或者年過四十既老人家 (如朱咪咪或菜琴...呵呵呵, 最緊要正字. 但我覺得菜琴好過蔡琴. 如果蔡姐姐係我 subscriber, 千祈唔好嬲), 已經極難 - 連顏福偉也做不到 (佢都係做過嘉賓)! Paco一次過要滿足三個咁難既願望, 但講出來就好像去7仔拎 $28 買包純萬咁簡單!

    我從沒有懷疑 stephy 的唱功 (因為根本沒有. 男兒身的你會懷疑自己有沒有月經嗎?), 而我也知道做飲歌不需要唱功 ("對你愛不完", "我來自北京" 很難唱嗎?), 但Paco把飲歌和東莞OEM 既玩具一樣, 想做就做... 而根據維基既資料顯示, stephy 十七歲就入 cookies, 大概沒有完成中七吧. 當然她在娛樂圈這么多年, 經歷總有點, 寫出來也有點讀者吧... 但就憑這丁點經歷當才女, 恐怕藍潔瑛在五台山泡了這么久, 也當了才女很多年... 無論如何, 我可以想像林燕妮看到這篇報導後, 肯定擺出不屑的表情, 然後拿報紙拾狗屎.

    stephy 有沒有飲歌, 她當不當成才女, 這完全不是重點. 重點是,

    第一, 飲歌和當才女, 也需要普羅大眾既認同. 這不是每日新聞報導民意調查個d 認同, 而是行為上表示認同 - 唱她的 "飲歌", 買她的著作, 欣賞她的才華 (歌藝, 技笑能力, 博學等等). 大家可以不喜歡她, 但也不得不承認她是才女 - 就好像很多人不喜歡陶傑, 但他的而且確是個才子, 次於林行止及... 張五常...

    第二, Paco對於自己既出品, 簡直 100% 有信心之餘, 更加顯示佢對民眾既行為及口味, 盡在掌握之中! 試想想, 好文學之人, 大多不好唱k; 反之亦然 (呵呵呵, 原人係異數). 當然好多人唔鍾意唱k, 又唔鍾意文字. 但Paco左一句打造才女形象, 右一句做隻飲歌 (希望佢唔係玩食字, 之後 stephy 有首歌叫 "飲歌"), 兩班人都受佢操控. 即表示左佢起碼掌握到香港起碼八成人既思想!

    我對Paco有沒有懷疑? 半點也沒有. 就以二零零四計, 有去過k 既人起碼唱過三十次 <愛與誠>. 古巨基, 係Paco既人. 而側田於零五年一炮而紅後, 更加是繼阿 rain 後, 為史弟等一眾醜男帶來無限希望的新人類! 想想, 側田未出現之前, 有誰想過外表沒有過人之處的傢伙可以在的士高內受到中英美法日美眉既青睞? 唔好忘記, 側田, 都係Paco既人. 不知所謂既龍咁威, 可以拍到兩集, 成功將鄭中基轉型為新一代笑匠 (呢句我有懷疑). 記住, 鄭中基, 都係Paco既人.

    香港有七百萬人. 佢地每人每日花十五分鐘睇娛樂版 - 花係頭版只有三分鐘, 仲要係純粹為左搵印花.. 一日有96 個十五分鐘, 計一計, Paco其實每日24 小時統治緊 7 萬個人 (7百萬除 96)!!! 是徹徹底底的統治 - 除了希特拉, 就只有毛主席做得到!

    講到呢度, 大家都應該知我想講乜. 特首究竟每日統治緊幾多人? 你可以話係十六萬公務員. 但唔計各懷鬼胎個d, 同埋公務員其實每日工作八個鐘 (實際更少), 最多四五萬人 (以每日 24 小時計). 究竟是誰在統治香港? 邊個先真係做好份工?

    當然, 我係曾蔭權, 梗唔會笨到好似董建華咁係最好時機, 搵人坐自己個位. 再者, 咁辛苦先爭到個位, 做乜要讓俾人? 我又唔係叫阿堯叫阿舜. 統治既人少咁多, 搵錢又少, 又日日俾人問候, 我係Paco, 都唔會做特首.

    但作為人材之都, 香港特區政府係咪就咁由得Paco呢D 人材貢獻唔到社會? 從以上分析可見, Paco對於掌握普羅大眾既口味, 眼光獨特. Don't argue with success. 點可以好好利用? 點拆局?

    一早講左. 俾一個月代通知, 炒左何安達. 然後搵Paco做兼職新聞統籌專員.

    眾所周知 (你唔知我話你知), 曾蔭權對於十分著重公關, 打民意牌. 當然佢更相信風水. 有意見認為佢對公關, 民意既著緊程度, 已經到達不求內容, 只求包裝既地步. 而點解佢會咁信公關? 有雞先定有蛋先? 但個人認為何安達作扮演既 spindoctor 角色, 功不可抺.

    可惜, 何安達說服到曾蔭權要搞好公關, 甚至乎係只搞公關, 卻不能助曾搞好公關. 唔係經濟增長年年超標, 何解特首民望仍然插水? 咪係公關搞唔好. 是時候讓何安達退下來, 好似皇后碼頭咁完成 "歷史任務" 咧.

    搵 Paco 做新聞統籌專員. 除左可以令曾特權間接統治多七萬幾人, 仲可以更加掌握民意, 順應民意去推行政策. 有乜唔掂, 唔知東方太陽蘋果點睇, 打電話問 Paco. 想知乜野係最能夠引起共鳴, 唔使拆呢拆拆個樣, 問下 Paco 近排 plug 乜野歌就得. 再唔係叫佢係自己地盤寫下個政策有幾好, 大把廿歲以下既少年 (及廿歲以上既反智人仕及 OL) 肯定 buy.

    再者, 身痕處寫新聞稿, 一句 "黃栢高先生曾以龍咁成一電影, 將中年漢鄭中基轉型為新一代笑匠" 勝過勞工處什么中年陪訓計劃一千句.

    再唔係, 萬一出左事, 要搵明星唱國歌補鑊, 或者拍乜野宣傳短片, 鄭中基側田 stephy theresa kary 古巨基 梁漢文 排住隊等你揀, 拍到你怕拍到你唔拍. 橫豎高寶拉死唇, 一切既分界都變得血肉模糊, 也是時候進一步將 港聞及娛樂版 正式合拼了...反正我一早已經當港聞當娛樂版睇 (張栢芝也偶爾出現於港聞版呢...) 既乎合環保, 也有經濟效益, 更具政治實效. 根本沒有誰會反對黃柏高出任新聞統籌專員.

    曾蔭權, 仲去乜野選舉論壇?

  • <大學生>

    這不是一篇拯救大學生的文章. 我不相信上帝. 別期望有半句建設性的說話. 要建設性的... 去看十一五行動綱領好了.. 一齊 fast forward 吧...

    早前到科大巴別橋, 離火爐不遠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海上有數隻遊艇揚帆而行. 香港竟有地方可望到水平線, 而視線不受任何建築物阻擋, 實在令我嘖嘖稱奇. 旁晚望上科大的山頭, 百家燈火, 照耀萬民. 心想若早知道科大景色如斯細緻, 應一早放棄文科, 不讀什么經濟, 跑到科大去, 拿數個博士. 住在背山面海的宿舍, 工作及研究效率必定大大提升. 如此推斷, 在無敵海景的輔助下, 香港要培育出一兩打諾貝爾獎得主, 指日可待.

    又再前一陣子, 到了中文大學. 仰望長空, 藍天配合一粒粒如綿花糖的浮雲, 立刻想起在日本京都嵐山的美好時光. 天朗氣清, 中大的校園覆蓋幾個山頭, 加起來的面積比起將軍澳還要大, 卻沒有那裏墓碑式高樓大廈. 寧靜的環境, 鳥語花香, 最後忍不住掏出手機, 將眼前美景轉化成手機的背景圖片. 

    有這樣的硬件 - 舉例說, 香港大學圖書館藏書的質和素, 亞洲數一數二 - 但每次我看見所謂的大學生, 實在令人嘆息. 當然, 要比較, 香港的圖書館總和, 可能比不上美國英國歷史更長的其中一所大學圖書館. 最近從一篇文章得悉, 美國的圖書館竟然藏有史德拉與佛利民書信來往的手稿. 這是市場大小的問題, 市場越大, 分工越細. 然而好幾回在不同的場合, 見到各院校的大學生. 我交稅不多 - 每年還未夠津貼 1/6 個大學生的支出 - 也不禁問 :

    這是我們納稅人正在津貼的學生嗎?

    要公平一點. 我也當過大學生, 當年玩得比許多人更瘋狂, 更變態. 我試過下午 3 點在卡拉ok 已經飲醉. 也有好些日子, 每天晚上七時便到么地道鸚鵡吧喝至天亮. 試過與友人飲醉, 公然在麥當奴內抽煙. 這些日子, 令既人嚮往, 也令人感到慚愧.

    這是故事的一半. 許多大學生, 完全沒有自制能力. 明明已算了是公認派 A 的科目, 但玩了一個學期, 到了 mid-term, 到了考試, 每逢佳節倍思親, 只懂向教授拿貼士. 為了他媽的一兩分, 就向導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含, 吹, 舐, 乜都出齊. 一點氣節也沒有. 要玩嗎? 隨便. 但要懂分輕重.

    係唔上堂, 係要夜晚飲酒, 又如何? 真正讀書時, 每天從早到晚坐在圖書館讀書, 也從不向導師乞求半分. 氣節與尊嚴應該出賣到更有價值的地方上, 起碼花在博士論文上... 所以前陣子有內地生向城大導師行賄入學試, 除了彰顯我國獨特文化, 還顯示內地生的錢, 很多是白花了...

    無論如何, 許多大學生, 我懷疑, 就連智商也有問題, 連抄功課也不懂抄. 就是因為大學的制度幾乎對抄功課採取放任的態度, 許多人抄也抄錯. 要說服自己這班人的智商是正常, 是有點難度的. 這也實在令人難過. 知道嗎? 抄也要找個高材生抄, 皆因捉抄功課, 錯的答案永遠比對的容易發現. 這是常識. 當年有幸當過兩年助教, 發現許多大學生智商肯定有問題. 好些弱智的, 將電腦文件上名字改了便算, 連大學學號也不改. 

    前兩天到討論區瀏覽, 有人慨嘆大學生在人家公司等面試時, 竟然拿出 psp 玩! 幸好還沒有連線作賽呢. 勞工市場真的這樣好景嗎... 大學生的判斷能力, 不是合不合格, 而是有沒有的問題.

    版位關係, 我已經不想說普遍大學生對世事的認知, 實在少得可憐. 詳情看梁家傑 (呵呵, 即係那個認為 "多一個候選人" 就等同 "有競爭" 的公民黨成員) 近日有關 "大學生唔識邊個 莫扎特" 既報導咧. 唔識莫扎特, 有乜出奇? 我想說, 不少人讀完幾個經濟學學位, 連佛利民也不知道是誰!

    判斷能力零蛋, 走精面的才華, 卻能拿到 100 分. 前陣子遇前不少大學同學, 大家都談到住屋置業的問題. 有人為想結婚置業但付不起首期而煩惱, 好些人想搬出來住 - 特別是當史弟談及自己一個人住 - 但更多人也慨嘆 :

    點解唔夠醒目, 唔識得讀大學個陣申請公屋呢?

    講清楚一點, 我不認識半個大學同學讀緊書個緊申請公屋 - 並非要炫耀同學質素高, 而是這個 "讀緊大學拎公屋" 可能是錯覺, 假消息, 但一傳十, 十傳百, 大家信以為真. 但房委上年收緊單身人仕申請公屋的條件, 要玩計分, 單身/ 年輕的要等十年八年才可以輪到公屋, 這反映了之前數年的確有不少後生細仔去申請公屋, 政府才要搞呢搞路. 香港 18-21 歲人口大概有兩成人讀大學 (唔計大鑊飯既副學士), 我估 "大學生申請公屋" 是真有其事.

    再者, 若然要申請公屋, 香江大學的同學仔也未必肯. 皆因何東, starr hall, 還有數楝新的宿舍 (好像叫什么宿舍群, 名字老土得令人作嘔), 全部面向維多利亞港, 天氣好時能望見青馬大橋. 這樣的風景, 旁邊的寶翠園, 賣的是八九千元一呎. 與其像充軍般派獲天水圍, 東涌等貧民區的公屋, 我想江大的同學, 在其短視的眼光下, 必然肯再問政府借多一點錢, 選擇住宿舍群.... 起碼一邊住, 一邊申請公屋...

    大學生申請公屋, 合資料申請, 政府批准, 每月按時交租, 有什么問題? 大學生領袖此時就會跳出來, 第一句學費太貴, 政府資助不足, 第二句學生要問政府借錢讀書, 畢業後負債累累, 第三句就係 "因此大學生申請公屋, 是迫不得已". 彷佛大學頒給你一個學位, 就是像英國人回歸前設下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為的就是迫良為娼, 硬是要你梁山一百八個大學生不申請公屋不成.

    這也大學生不長進的地方. 每做了錯事, 永遠, 是永遠, 只懂賴東賴西, 從沒有半點承擔責任的勇氣. 明知自己理虧, 怎樣也要算到人家頭上. 已遇過不少次大學生抄功課, 還反過來說我有問題. 當人家勤力讀書, 拿了九十分, 自己只得到三四十分, 卻說試卷太難, 要求加分.

    說到不認識同學申請公屋, 但有一個類似的案例. 以前的同學, 讀完大學後執教鞭. 她在黑市租了人家的公屋居住...但這行為等同行騙...

    唉... 這樣的大學生...

    除了研究 NEWAY 百威八送二還是 GREENBOX 喜力七送一抵一點, 香港學子對研究的熱誠, 是零. 只要文章多兩個註腳, 就大叫文章太長不夠時間看; 多兩條方程式, 就呼叫太深看不明. 除了個別人仕能從不喜歡學術到愛上所研究的科目, 因為一開始就喜愛研究而在香港走上研究之路的人, 我認的, 一掌之數. 對自己所研究的東西不甚熱衷, 可以搞得什么出來? 大陸研究生, 不錯, 是只懂死讀死研究, 但研究最著重的不就是專注嗎?

    與其津貼學生每晚去 neway 唱k 而浪費大量金錢, 香煙及時間, 我提議立刻取消大學收外地生的限制 (好像是 10 多個巴仙),
    大學喜歡收多少內地生就收多少. 起碼, 百年歸老, 去見毛主席時, 見面還能說我曾為國家的長遠經濟繁榮作出貢獻. 讓他媽的四川, 新疆,
    貴州, 內蒙連鞋也沒有的窮家子弟來, 能者居之, 我們特區不收分文, 還提供無敵大海景的宿舍, 好讓你能安心讀書;
    也順便撥一些配額予有錢但無處揮霍的內地高官, 好讓他們的二世祖兒女來港沾染一下資本主義的醜惡, 回國後再大力推動市場化. 當然, 地產治港,
    這也可吸引狗官來港, 住在貝沙灣, 也刺激一下本地豪宅市場. 不然 四萬 多元一呎, 香港誰付得起? 

  • <自毀長城>

    我不相信一國兩制.

    但, 一般人認為, 一國兩制是香港的基石 - 沒有一國兩制, 香港的司法制度及私有產權制度, 將無法被保護.

    一國兩制的精神是 : 在擁有自主權的範疇, 特別是司法制度, 你唔好過問我, 我唔會搞鳩你.

    **********************************************************************

    我不知道程翔究竟有沒有幹過間諜.

    但, 他在大陸被判刑. 他判刑的, 是大陸, 大陸有其"獨立"的司法制度. 獨立不是指不受內地政府所控制, 而是對相於香港的司法制度, 大陸的是 "獨立的".

    在一國兩制下, 他被判在那裏服刑, 幾時可以保外就醫, 乃大陸司法制度的決定. 香港人 - 特別是那班立法會議員 - 為何要說三道四, 要求大陸這大陸哪?

    若然換轉是一個大陸人在香港被判刑入罪, 然後大陸的人大或是立法人員要求香港將有關人仕遞解出境, 而不去芝麻灣, 又怎樣?

    兩制下, 不存在誰優誰劣 (儘管實際上有優劣), 大家平等 (當然實際上又有高低). 不能由於你是香港人, 就可以干預內地的司法制度. 我不是說程翔應得到如此服應, 而是, 就單以 "一國兩制" 的原則來說, 這個干預, 等於幹了本不屬於香港權利範圍內的事. 既然兩制是平等, 權利也是對等 - 今天你干予人家的, 人家他朝可以干予你.

    人家要從多角度 (社會, 經濟, 政治) 將一國兩制破壞, 理虧在人家.

    自毀長城, 把獨立司法管治權也送上, 怎樣也說不通.

    齊為斷送一國兩制默哀一秒鐘.

  • <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 : 後記>

    注意 : 若然你為藝術家, 或對藝術有一點點認識, 請勿看下去. 或睇完後請用你既氣量 (如果有...) 去寬恕或者忘記史弟呢位賤人.

    若然你男友為藝術家 (但你唔係), 並邀請你作模特兒. 切勿未出發先興奮. 個人認為, 請當面拒絕. 千祈唔好俾機會佢暗啞底數臭你 :

    罪証 1 -

    (Caroline by Alberto Giacometti, 1965)

    他表示畫中那個高低膊, 黑皮膚, 虎背熊腰, 眼神像野獸般兇狠的人是你. 他分明是將你和別的豬朋搞亂了. 

    其實, 這是你係利時發現喜愛的一雙平底鞋沒有自己 size 後的表情.

    後來, 係新港 citisuper foodcourt 對住坐時, 佢係 TEMPO 紙巾上將你個樣用日式意大利粉既墨魚汁畫下.

    返去加工, 成為名畫.

    由於係紙巾畫完再貼上去, 所以面貌個一部份望上去係好似剪貼上去咁.

    罪証 2 -

    (Jeannette IV by Henri Matisse, 1911)

    他說這個雕塑的主角, 是女人. 巧合地, 這個 "女人" 和你有相同的名字.

    你一直以為這是個以周星馳 <功夫> 裏面的包租婆 元秋 作藍本的雕刻, 卻不了解這正是你每早起來時, 還沒有在面上作出泥水工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皮膚, 一模一樣地  一. 岩. 一. 忽.

    直到有朝, 你盒 sk II 粉底用晒但唔記得入定貨, 你照鏡時先恍然大悟, 仿如隔世.

    罪証 3 -

    (Portrait d'une danseuse by Joan Miro, 1928)

    他說這是個跳舞女孩的畫像.

    仆你個臭街....

    其實他想說....

    你花了數千萬跟舞王學舞, 得條毛.

    仲要係條輕飄飄既羽毛, 一點分量也沒有.

    明白沒有? 選個藝術家作男友, 輕則破產 - 除非佢死先過你, 重則人亡 - 看到他把自己畫成這樣, 誰受得了? 還有他不斷指桑罵槐....

    **********************************************************************

    我站在 Protrai d'une danseuse 前三分鐘, 完全不明白幹什么. 下? 下? 下? 女孩? 女孩? 女孩?

    比起第一次看佛利民的 <馬素爾需求曲線>, 挫折大 100000 倍.

    但其實這次看名作品, 獲益良多. 起碼, 我知自己肯定與藝術無緣.

    還對藝術家的構圖及氣紛的形造, 有了皮毛的認識. 原來藝術家很懂得用有限的空間去引觀眾入局. 這些技術是天生的.

    有空的話, 也要去參觀一遍. 記住去埋三樓的教學廳. 也記住俾 $10 租導賞機, 呢d 錢唔慳得. 否則你乜 Q 都唔識, 10 分鐘就行完.

    我說 "面貌個一部份望上去係好似剪貼上去咁." 是真的. 不信你可以留意一下.

    參觀前, 請關掉手機. 做個有公德的香港人.

    若然你想找個地方沒有半個自由行, 安靜下來, 吸收藝術氣息, 請用一個下午來參觀一下. 心靈定必獲得一陣子寧靜 -

    直到回歸海港城前.